天津市滨海新区殡葬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2021-2035年)
(征求意见稿)
2021年12月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规划范围为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辖区。
本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1年至2025年;远期为2026年至2035年。
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规划原则:尊重现状,合理布局;适度前瞻,长效发展;完善体系,提升服务;城乡统筹,方便群众;尊重传统,多元供给。
规划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按照滨海新区城市发展要求,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层级清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全的殡葬服务设施体系。
三、规划设施体系
健全三类殡葬服务设施和两级殡葬服务体系。本规划殡葬服务设施包括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公益性墓地、公益性骨灰堂、回民公墓和殡仪服务中心(站)。
四、殡葬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一)殡仪馆及殡仪服务中心
规划殡仪馆共5处,其中现状保留4处、新建1处,均为区属殡仪馆,满足规划期末人口火化量需要。
规划殡仪服务中心1处,为现状保留塘沽第二殡仪馆。
(二)经营性公墓
规划经营性公墓共3处,其中现状保留2处、迁建1处,均为区属经营性公墓。
按照《天津市殡葬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要求,不再新增经营性公墓。
(三)公益性墓地
为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减少乡村地区设施散点,取消现有2处公益性墓地,不规划公益性墓地。
(四)公益性骨灰堂
市级层面,将中塘镇镇公益性骨灰堂提升为市级公益性骨灰堂。
乡镇级层面,规划乡镇级公益性骨灰堂共7处,其中现状保留3处,新建4处。
村级层面,规划村级公益性骨灰堂共10处,均为现状保留。
原则上每个乡镇(街道)建设1处骨灰堂,地域面积较小,人口数量较少(不足4万)的乡镇(街道)可采取与相邻乡镇(街道)联建的方式建设。为便于规范管理,节约集约用地,原则上不再新建村级公益性骨灰堂。
(五)回民公墓
规划回民公墓共4处,均为现状保留;2处为区级回民公墓、2处为现状保留村级回民公墓。
不再新增村级回民公墓,现状保留村级回民公墓不再进行改扩建。
(六)殡仪服务站
原则上各涉农的乡镇、街道可建设至少1处乡镇级殡仪服务站。具备悼念、守灵等功能的市、区级殡仪服务设施已覆盖的乡镇、街道不再新增乡镇(街道)级殡仪服务站。。
(七)预留发展空间
在官港原琦盛地块预留1处殡葬服务设施用地,用地面积约10.8公顷。
五、设施建设标准
(一)殡仪馆
按照《殡仪馆建设标准》(建标181-2017)设计,并依托殡仪馆配建提供集中守灵的殡仪服务功能建筑。
(二)公墓
设施类别 | 单穴占地 (不含公共绿化和道路用地) | 设施总规模 |
经营性公墓 | ≤1平方米 | —— |
公益性墓地 | ≤0.8平方米 | 区级不超过33.5公顷 乡镇(街道)级不超过3.5公顷 村级不超过0.7公顷 |
回民公墓 | 单人墓≤4平方米; 双人墓≤6平方米 | —— |
(三)公益性骨灰堂
设施类别 | 格均占地 (不含公共绿化和道路用地) | 格均建筑面积(不含公共绿化和道路用地) |
公益性骨灰堂 | ≤0.33平方米 | ≤0.25平方米 |
六、近期建设计划
(一)加快市、区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1、改扩建市级中塘骨灰堂,位于万家码头,用地面积约23.33公顷。
2、新建滨海新区殡仪馆,位于宁车沽,用地面积约25公顷。
3、迁建大港万寿园,将大港万寿园迁建至官港原琦盛用地南侧,总用地面积约13.33公顷,注意避让铁路永久生态保护区。
(二)推动乡镇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1、新建新城镇乡镇级公益性骨灰堂,位于原琦盛地块北侧,用地面积约3.9公顷。
2、新建古林街乡镇级公益性骨灰堂,用地面积约3.33公顷。
3、完善殡仪服务站体系建设。
附图:
(一)殡仪馆及殡仪服务中心规划布局图

(二)经营性公墓规划布局图

(三)回民公墓规划布局图

(四)公益性规划布局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