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科学城”科技志愿服务活动点燃少年飞行梦 |
彩色航模零件摊开在长桌上,孩子们的惊叹声混着科技志愿者的讲解声,让滨海万达广场一角成了热闹的“空中实验室”。近日,由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天津市普汇青年科技志愿服务队协办的“滨海科学城—航空飞行器科普”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在此开展,一场集知识讲解与动手实践于一体的科技盛宴,正带着孩子们解锁飞行的奥秘。
“最早的飞机没有翅膀?火箭飞天靠的是‘反推’?”活动一开始,科技志愿者就用趣味提问拉开序幕。他们指着展板上的图片,从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讲到现代航天飞机,把航空飞行器的发展脉络讲得清清楚楚。最让孩子们着迷的是火箭升空原理,科技志愿者们没有搬公式,而是拿起气球做演示:“放气时气球会往后跑,这就是反作用力,火箭靠的就是这个‘力气’冲上天!”再结合“饮料瓶喷水推动小车”的生活例子,科技志愿者让抽象的物理知识瞬间变得可知可感,孩子们露出了好奇表情。
理论铺垫刚结束,长桌前就排起了队。“来,先把机翼粘在机身上,注意两边要对称!”科技志愿者手把手教着,孩子们立刻投入到飞行器与水火箭的制作中。有人捏着机翼反复比对角度,念叨着“老师说这样能飞得更稳”;有人举着胶带缠着箭体接缝,鼻尖沾了点纸屑也顾不上擦;还有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扶尾翼,一人剪贴纸,争论着“尾翼大一点会不会更稳”……原本安静的角落,成了充满创造力的小工坊,协作声、提问声、欢笑声缠在一起。
“到户外试飞啦!”随着科技志愿者的号召,孩子们抱着亲手制作的“成果”涌向广场。“3、2、1——放!”水火箭在气压作用下“嗖”地窜向高空,尾迹划出银亮弧线,孩子们仰头追着跑,欢呼声惊飞了树梢的麻雀;另一边,纸飞机和手工飞行器在空中盘旋,有的直插云霄,有的打着旋儿下落,孩子们立刻围上去讨论:“你的机翼折得太陡了!”“我的火箭装水太多,好像飞不动……”一次次调整、一次次试飞,他们在观察中总结出规律:水火箭装1/3的水时飞得最高,飞行器机翼角度适中才能留空更久——这些发现,比课本上的文字更让他们印象深刻。
“原来机翼歪一点,飞机就会转圈!动手试了才真明白。”一名小学生举着自己的“战损版”飞行器,脸上沾着胶水也笑开了花。家长们站在一旁,眼里满是欣慰:“平时看书学原理总觉得抽象,今天孩子自己拼、自己飞,回来路上还在念叨空气阻力,这种体验比说教管用多了。”
“‘滨海科学城’科技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就是想让科技从书本里‘走出来’,变成能摸、能试、能玩的东西。”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会继续联合科技志愿服务队,带来更多像这样“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探索中,真正爱上科学、读懂科学。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