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在线访谈

周胜昔:本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23-10-24 14:54      来源: 天津政务网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访谈实录

    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我市已于近期印发《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周胜昔做客天津政务网,为我们介绍《实施方案》的相关情况。周局长,您好!

    周胜昔:主持人好,网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周局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编制过程好吗?

    周胜昔:好的,《实施方案》的出台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就产业发展、自主品牌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是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当前,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广泛共识,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同时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体的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落地关键期,不断快速催生汽车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我市汽车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我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已经形成涵盖整车开发、动力电池、控制系统和试验检测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但是,与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要求相比,与全国各地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相对较慢,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尚未形成明显优势。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主要领导多次在相关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为抢抓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变革机遇,做强做优做大我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全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多次赴兄弟省市、有关区和开发区、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对标国办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深入研究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硬核”举措,征求了各区政府、市有关部门、有关开发区和企业等45家单位意见并达成一致,形成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出台体现了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坚定决心,为我市今后5年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绘出了“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主持人:《实施方案》有哪些亮点呢?

    周胜昔:一是涵盖“制造业+服务业”。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不仅汽车制造业加速变革,汽车服务业也在不断重构。天津汽车制造业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核心零部件完整的产业链条,检测认证、进出口贸易、会展赛事等汽车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也处于领先位置。《实施方案》将制造业和服务业同时涵盖在内,提高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业能级,重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服务业版图,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布局我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二是布局“乘用车+商用车”。乘用车领域是天津汽车产业的基本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市场快速增长、应用场景和运营模式加速构建的商用车领域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实施方案》提出不仅要进一步筑牢我市乘用车的优势,加快乘用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同时还要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甲醇+电”等多技术路线商用车产业,进而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

    三是完善“整车+零部件”。《实施方案》明确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方向,推动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在做大做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整车的同时,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进一步发挥整车龙头带动作用,着力发展动力电池,同步提高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配套能力,加快推动车规级芯片产业发展,强化延伸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

    四是打造“应用场景+基础设施”。为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科研成果转化、新产品落地、优势产品推广,《实施方案》提出打造应用场景和基础设施两端发展。应用场景端,要加快推动出租、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特定场景等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开放1000公里以上智能网联汽车公开测试道路,实施西青区、河北区、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四个区域全域开放,最终实现天津市全域开放。基础设施端,5年内新增各类充电桩不少于5万台,累计建成11座商业和自用加氢站,推进智能设施、路侧单元、5G基站等智能路网建设,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推广提供高质量基础设施保障。

    主持人:周局长,《实施方案》主要有哪些内容呢?

    周胜昔:《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工作目标。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总产量比重达到30%,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市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5%,将天津打造成为北方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与成果转化城市。

    第二部分为重点任务。一是推动整车企业转型发展。重点围绕加快新能源车型增产上量、增扩在津研发销售功能、利用整车资质做大整车增量3个方面,推动整车企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加快培育生态主导型新能源整车企业,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在津布局,加强上下游配套生产建设。二是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新赛道。聚焦加快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推动应用场景有序开放、推进车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智能驾驶关键零部件企业4个方面,全面推进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深度推行“车路云网图”一体化技术路线,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对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关键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等领域的带动作用,聚集上下游企业来津发展,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换道超车。三是打造商用车新增长点。主要包括布局“甲醇+电”商用车新产业、加快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加大产业关键环节引育力度3个方面,重点围绕“甲醇+电”、氢燃料电池等多技术路线,布局商用车产业快速发展。四是推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包括推动动力电池产业扩量升级、加快电机电控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车规级芯片、支持传统零部件企业转型4个方面,夯实零部件布局基础,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筑自主可控的技术底座。五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围绕充电基础设施、智能路网、氢能及综合能源供给体系3个方面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到2027年,力争新增各类充电桩不少于5万台,累计建成商业和自用加氢站11座,优化能源供给项目审批程序,打造综合供能服务新模式。六是打造优质汽车服务业。包括做强汽车研发、设计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汽车大流通体系,提升汽车文化赛事体验,构建运营车辆应用场景4个方面,多元化发展壮大汽车服务业,助力汽车产业全面升级。

    第三部分为产业布局。一是稳固放大制造业聚集优势。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制造环节,加快推动重点产业聚集区打造“1+3+N”专业化、协作化、联动化空间发展格局。二是加快重塑汽车服务业版图。依托我市全面、多元的汽车服务门类和天津港特色区位优势,加快重塑全市汽车服务业空间发展格局。三是推动重点产业链布局。围绕汽车产业上下游关键环节,推动整车制造、新能源核心零部件、汽车电子、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动力、汽车车身、汽车底盘等产业链条在重点区域布局。

    第四部分为保障措施。从组织推动、政策支持、人才引育、招商引资、机构支撑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成立由分管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的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专项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用好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在支持方向和项目组织上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倾斜;对未纳入现有政策体系且确需支持的方向,在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框架内设立二级专项资金给予专门支持;依托海河产业基金,打造百亿级产业基金群,重点推动整车、电池、智能网联、氢燃料、车规级芯片企业在津投资布局。

    主持人:我们将如何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呢?

    周胜昔: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区抓好落实、确保落地,促进我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工作专班。我们编制了《天津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专班各工作组职责分工,建立了协调制度、会议制度、报告制度。专班各工作组心无旁骛地投入到顶层设计、市场分析、企业对接、服务协调、招商引资、政策研究等各项工作,持续统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细化工作任务,强力推进落实。为进一步明确任务、压实责任,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我们配套制定了《天津市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清单》,将《实施方案》各项工作举措细化分解为122项具体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形成了时间表、路线图。下一步工作专班将组织各区各部门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同时定期做好任务督办与成果收集,对各责任单位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开展定期督查,确保2025年与2027年工作目标高质高效完成。

    三是加强项目推动,强化招商引资。围绕汽车产业重点在建在谈项目,紧盯项目进度,加强服务力度,强化要素供给,引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企业在津设立研发机构和生产基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落地,实现产业串链补链强链,打造天津创新发展新名片。

    主持人:周局长,今年以来,我市如何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呢?

    周胜昔:今年以来,在《实施方案》编制的过程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相关部门同步推进相关工作,有效促进了产业转型发展:

    一是整车龙头企业加速转型。重点服务产业链龙头企业,做好产业运行监控,及时协调解决各类生产经营问题。今年1-8月,我市汽车产业产值1705.77亿元,增长7.3%,占规上工业比重12.2%,整车生产57.1万辆,同比增长12.9%,实现产值753亿元,同比增长17.64%,其中,全市新能源汽车生产5.7万辆,达到历史新高。

    二是智能网联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智能大会期间,印发了《天津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路网选线规划实施方案》,目前,各区已全部完成测试道路开放实施方案编制和备案工作,今年拟开放测试道路里程约1560公里,涵盖中心城区复杂道路、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同时,发挥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示范作用,实现自动驾驶小巴、低速物流车“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双模式应用,并带动河北区、中新生态城、东疆综保区构建各具特色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全市有6大类90多辆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开展测试应用。

    三是重点项目进展提速。推动吉利“一基地、三平台”项目(一个商用车基地,汽车租赁、醇氢能源、铭岛能源三个运力平台)加速落地。目前吉利商用车项目已完成土地摘牌并签订合同,已启动厂房改造,预计10月底完工。天津绿色慧联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等三家平台完成公司注册与办公场地改造。

    四是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持续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链撮合对接,着力提升区域内配套比例,联合开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区域产业图谱编制。目前已有15家天津零部件企业进入小米汽车供应链,18家天津零部件企业进入理想汽车供应链,有效提升了三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及零部件合作水平。

    主持人:好,再次感谢周局长做客天津政务网,为我们详细介绍《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showtitle=&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zhaorui&Check_CheckDate=2023/10/24 14:56:15&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