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年味正浓。2月12日,元宵节当日,太平镇以一场精彩纷呈的元宵花会展演,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绚烂火花。通过这场民俗盛宴,让居民感受国家级文化艺术之乡的独特魅力。
传统底色 青春执笔
上午8:30,太平镇老政府大院内人头攒动,此刻虽然室外温度达到零下2度,但现场近千余名群众的热情早已将节日氛围点燃。来自太平镇全镇19个村居的20余支民间艺术队伍轮番登场,舞龙、舞狮、麒麟、落子、高跷等非遗项目竞相亮相,为十里八乡的村民献上新春文化大餐。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传承者们以创新表达诠释非遗魅力,展现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红火热闹的节庆场面,更是一个文化强镇的生动实践。
在众多表演中,滨海新区非遗项目“红星落子”成为全场焦点。这支平均年龄仅16岁的队伍,将传统技艺演绎得虎虎生风。伴着激昂的鼓点,28名青年舞者手持彩绸落子,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似彩凤回旋。“今年我们村老一辈红星落子队员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了一批年轻队员将落子表演进行传承,今年队员们还突破了传统队形,加入了现代元素。孩子们训练也很刻苦,春节前就和师傅们黑白排练,他们今天的展演效果也特别好!”太平镇红星村相关负责人说。
滨海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升村火龙舞则以磅礴气势点燃全场。13.5米长的金、红两条龙在年轻的表演者手中翻腾起舞,完成“双龙戏珠”“盘龙柱”等高难度动作。今年的花会展演中,大道口村的“娃娃”高跷队伍也格外引人注目。这支队伍中不少队员都是中小学生,虽然他们的个头矮小,但踩上高跷,扮起公子、小姐、丑婆、渔翁等角色却像模像样,做起转身、别胯、迈毛儿、劈叉、拿大顶等高跷绝活更是不在话下。“老技艺不能困在博物馆里,我们要让它‘飞’起来!”大道口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团队还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排练花絮,吸引全国广大网友关注。
除此以外,舞狮、麒麟、秧歌等多支表演队伍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大比拼”,让大家能够在家门口看演出、赏民俗,感受非遗的魅力。
千年薪火 代际传递
锣鼓震天,龙狮劲舞,尽显佳节喜庆氛围,更彰显着乡村振兴中的文化自信。在这场传统花会中,不同的表演种类传递出相同的情感,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一笑一颦更是充分展现出全镇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美好场景。而通过盛大的花会展演活动,能够让太平镇更多的人理解非遗的重要性,也让更多的年轻一代投入到传承中去。“今年我们镇报名展演的一共是22支队伍,今年一个特别大的趋势就是年轻人非常多,尤其是像这些难度比较高、观赏性比较强的队伍,基本上都是14、15岁到20岁左右的年轻人在表演。这也代表着我们的非遗文化有了下一步的传承。”太平镇宣传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的一年,太平镇将持续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推动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提档升级,擦亮“中国文化艺术之乡”名片。“我觉得我们下一步还是要抓传承人、接班人的培养,镇里要多给他们搭建舞台 ,把我们太平的非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传统非遗活在当下 、火在民间,这是我们守护文化根脉的最好方式。”上述负责人表示。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