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管委会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委管企业:
《经开区构建“政企同行·有需必应”全周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业经经开区党委管委会批准,现予印发。请遵照实施。
特此通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11月3日
经开区构建“政企同行·有需必应”
全周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天津市、滨海新区关于推进“政企同行·有需必应”工作要求,不断增强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结合经开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改革思路和目标
经开区“政企同行·有需必应”工作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需求和问题导向,贯彻系统集成、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服务理念,坚持以“有需必应、无事不扰”为原则,通过涉企服务体系打造、资源赋能格局构建,实现服务全周期、资源全覆盖、问题全统筹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2025年11月中旬方案基本落地,2025年末服务体系和资源赋能格局全面形成,到2027年底前,力争完成营商环境由响应式向引领式全面跃升。
二、密织服务网络,构建全域覆盖的联动体系
经开区“政企同行·有需必应”工作作为企业服务的核心支撑,通过整合政府、平台、社会三方资源,着力构建以经开区管委会各职能部门+街道+楼宇企业+商协会组织等多元一体,纵横交错、多点支撑的服务网络。依托“一云多端、一号多能、一门多窗”三个“一”服务平台,确保每一家市场主体需求都有专人对接,每一项服务都能精准匹配,每一个诉求事项都能跟踪到底、服务到位。
(一)政府端:横向到边,压实服务责任
围绕经开区一区多园布局,明确相关牵头部门,形成覆盖全区的服务网络。各责任单位须公开责任科室、服务人员及联系方式,全面接收辖区内企业诉求。同时,鼓励各园区(含东区)以产业园、楼宇、商业综合体为单元,联动第三方管理单位建立二级服务网络,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密度。
(二)平台端:纵向贯通,畅通服务通道
统筹“天上一朵云”:发挥企业服务云平台政企互动功能,实现企业诉求自助提报、工单自动流转、过程跟踪督办、服务评价反馈的闭环管理。统筹“掌间一个号”:推广经开区022-25208080(帮你帮你)营商环境专线,搭建与市12345热线直连通道,通过三方通话即时解答企业问题。统筹“地上一扇门”:在迎商中心设立“政企同行”服务专窗,线下集中受理企业各类诉求,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三)社会端:立体支撑,延伸服务触角
依托银行网点、邮局、重点产业园区、楼宇等共建不少于20个迎商工作站点,强化与水电气热、公积金、不动产等专业服务大厅的协同联动,拓展线下服务网络。深化与70家商协会组织、130家合作机构的日常联络,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广泛收集企业隐形需求与营商环境建议,推动深层次问题协同解决。
三、分层分类推进,形成递进赋能的服务格局
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构建从“解难题”到“促发展”再到“作引领”的一体化服务生态,分层分类提供精准服务。
(一)基础型服务:精准响应诉求,筑牢服务底座
以“有需必应、无事不扰”为原则,建立健全企业诉求全链条响应机制,确保企业“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一是诉求收集多元化。通过服务管家微信群、公众号、企业服务云平台、8080热线、迎商中心专窗等多渠道主动收集企业诉求,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响应。二是诉求处置闭环化。对于一般问题,由服务管家或责任部门即时解答,复杂事项,提报企业服务云平台生成工单,由政务办12345企业服务专席派单办理。涉及多部门、跨领域的疑难问题,由企业服务局牵头协调或兜底处置;重大事项提请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所有工单办理时限不超过7个工作日,并进行满意度回访。三是服务支撑标准化。发布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办理流程及联系方式,动态更新企业服务云平台自助查询内容,提升企业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二)发展型服务:赋能资源对接,激发内生动力
聚焦企业成长关键要素,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一是资源供给集成化。扩充迎商中心“朋友圈”,汇聚研发、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资源,构建区域公共服务资源池;联合高校及校友会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联动泰达产发集团、泰达城发集团及主题园区,筹建园区、楼宇、协会“三张矩阵”,覆盖新能源、国际投资等20个重点领域,形成全域服务网络。二是活动交流常态化。常态化开展政企会商、企业家座谈,精准推送政策;实施“一企一策”走访机制,动态跟踪需求;深化银企、校企、企企对接,聚焦融资、技术、人才、市场提供解决方案;依托泰达国际商会,推动京津冀商会互访,构建“资源共享、价值共创、问题共解”的合作生态。三是产业联动一体化。建设产业服务专区,搭建“智改数转”“绿色循环”“才智共融”平台,提供诊断、改造、碳管理、订单式培养等服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促进产教融合;设置重点项目展示区,放大龙头效应,带动上下游集聚,实现链式协同发展。
(三)引领型服务:拓展发展空间,打造泰达品牌
立足区域产业优势,前瞻布局,推动企业“走出去”、品牌“立起来”,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一是出海服务国际化。构建“海外+国内”双轨服务网络,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20个海外工作站,提供政策对接与风险预警;在国内13个城市设立运营中心,建立“1小时响应—24小时匹配—7天属地执行”机制;实施“全球出海合伙人”计划,探索打造出海主题园区与出海综合服务港,持续提升出海综合保障体系,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二是品牌打造高端化。建设京津冀数字出海服务联盟、“津品出海”跨境数字营销基地、中国(北方)短剧出海基地、中国(北方)跨境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全周期赋能;开展“泰达新锐·企业家成长营”,组织头部企业经验分享,培育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三是平台载体集成化。依托迎商中心重点项目展示区,动态呈现重大产业项目、新质生产力标杆和国际合作平台,打造“投资泰达”可视化窗口;通过新质生产力路演中心、出海服务基地等平台,形成“展示—路演—对接—签约”一体化机制,放大示范效应,以商引商、以链聚企,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服务品牌矩阵。
四、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
在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统筹指导下,各成员单位协同推进“政企同行·有需必应”工作落地见效。
运行中枢(政务办):负责总体推动与考核督导;对接天津市、滨海新区运行中枢;建设8080涉企服务专席,负责工单分派、流转、督办与考核;开展企业回访调查;牵头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服务中枢(企服局):负责全区涉企服务网络建设与清单管理;负责完善企业服务云平台;负责监督企业诉求落实情况,不定期统筹分析区域企业诉求发展态势,挖掘深层次问题;负责对复杂诉求进行协调或兜底处置;负责对片区服务管家开展企业服务云使用培训。
服务部门(企服局、各园区办、自贸局、各委管企业、泰达街):负责按要求落实各园区服务责任,配置服务管家;发放“有需必应”告知函;主动推介企业服务云平台,协助企业注册与使用;及时收集并通过企业服务云平台上报企业诉求。
专业部门(各职能部门):配合经开区12345热线组建专家库,梳理本领域政策信息并动态更新;及时接听12345、8080热线转接来电;按工单要求高效处置专业领域问题。负责与政务办共建产业营商环境服务专席,以专家身份指导建立管理机制与服务效果评估机制,形成“专家指导 + 专员跟进 + 专人落地”的三级服务闭环,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场景的增值服务与产业服务,赋能区域一流产业营商环境发展。
五、强化支撑保障,提升为企服务的整体效能
“政企同行·有需必应”工作作为2025年全市推动的一项重点工作,各责任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压实主体责任,全力推进为企服务机制顺畅运行。
(一)加强培训考核。各部门要常态化开展政策解读与服务培训,提升服务队伍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要完善考核机制,将诉求响应时效、办理质量、企业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强化结果运用,对推诿敷衍、落实不力的及时通报。
(二)加强宣传引导。各责任部门在日常活动交流中要主动宣传经开区“政企同行·有需必应”工作机制,收集整理为企服务典型案例做法,推广宣传。
(三)注重服务温度。各责任部门对简单问题、诉求要第一时间主动给予反馈,对暂无法解决的诉求主动沟通、耐心解释,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交代”,以真诚态度赢得企业理解与信任。
通过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持续提升为企服务的整体效能,助力营商环境由“有需必应”向“未需先应”的引领式服务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