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塘镇> 政务公开> 最新文件

名  称: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
索引号: 57-14071-2021-00001
发布机构: 中塘镇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成文日期: 2021-08-11
发文日期: 2021-09-06
有效性: 有效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

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

二〇二一年八月




前言

第一章  “十三五”期间工作成就

第一节  坚持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

第二节  坚持农业转型升级,都市农业迈出新步伐

第三节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新突破

第四节  坚持社会治理创新,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第五节  坚持守初心重民心,民计民生再上新水平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三节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

第五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第三章  着力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园区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

第二节  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培育有主题

有灵魂的产业园区

第三节  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第四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第五节  推进园区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

第六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七节  全面监管生产环境

第四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第二节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  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第四节  加强农产品平台建设

第五节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六节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

第七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八节  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九节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第十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五章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一节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第二节  加快商贸流通

第三节  养生养老服务业

第四节  深入推进智慧小镇建设

第六章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第一节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第二节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第三节  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完善交通体系

第四节  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第五节  创建国家卫生镇

 打造中塘镇健康区

第七章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深化污染治理

第二节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第三节  全面实现节能减排

第四节  着手构建长效环境治理体系

第八章  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第一节  全面构建健康生活环境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  加强法制建设

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节  深化教育改革

第六节  加强医疗建设

第九章  加快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二节  深度发掘镇域历史文化

第十章  加快建设平安中塘

第一节  维护国家安全

第二节  加强网络监管

第三节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第四节  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服务体系

第十一章  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第二节  加强规划落实

第三节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前言

“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天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窗口期,同时也是中塘镇践行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格局中抓紧抓牢历史机遇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把握发展规律、凝聚发展势能,加快推进中塘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编制《中塘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本纲要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任务和实现路径等,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中塘镇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 “十三五”期间工作成就

第一节  坚持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迸发新活力

“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十三五”期末,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9%,“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5.8亿元,同比增长3.6%,“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规模以上商品销售额349.9亿元,同比增长11.5%,“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5.1%;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同比增长59.5%,“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5%。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红,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保持稳定。

实体经济不断壮大,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区基础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中塘工业区连续多年获得市级优秀园区荣誉,同时不断引入实体项目。“十三五”期末,共完成企业总产值695.76亿元,实现税收18.15亿元。招商引资水平不断提高,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引进实体型投资项目23个,总投资17.51亿元,预计可实现税收累计3亿元;已进驻企业203家、累计注册资本29.42亿元;储备重点在谈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22.42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税收10亿元。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新增多家国家级科技型企业,迄今园区内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同时提供福利政策,不断引进高端人才,逐步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现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有效专利数量达1748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商关系健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每年实地走访企业不低于600家次,举办政企对接会至少3场、银企对接会近10场,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平台注册企业登陆率、走访率、问题解决率均实现100%。同时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承接市区审批事项,不断细化权责清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承诺期内办结率达100%。同时逐步完善园区内基础设施,现阶段110千伏变电站、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新建项目正有序开展施工。

第二节  坚持农业转型升级,都市农业迈出新步伐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十三五期间,中塘镇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共有14个村庄建立了经济合作社,农村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同时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如腾源畜牧、奥群种羊、神驰牧业等龙头企业及光伏农业示范基地等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保障畜禽肉类等农产品供应,实现农产品市场稳定。

中塘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百胜、聚力等七大养殖园全面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高效产销联动格局基本形成。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商,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展。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期间,中塘镇对园区内垃圾和违章建筑进行清理整理,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塘镇特色的治理模式,且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力度大幅上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同时,中塘镇实施创文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十三五期间,中塘镇积极推动困难村产业帮扶项目建设,茶树菇和育肥羊项目已顺利投入运营,解决了困难村贫困群众就业,带动周边农户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民增收,困难村经营性收入均超过20万元。10个困难帮扶村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各村考评成绩均在99分以上。东西部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深入推进,累计拨付帮扶资金60万元,完成消费扶贫任务70.2万元,发动社会力量捐款60.6万元,“万企帮万村”和“结对认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第三节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新突破

示范镇建设逐步推进。“十三五”期间,中塘镇始终将示范镇建设作为重大民心工程,全力推进示范镇建设。“十三五”期末,已完成54万平方米还迁房建设工作收尾及维修任务,进入“交钥匙”阶段;完成14项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圆满完成15个村庄的选房摇号工作,同步村庄拆迁复垦稳步推进,安置房建设已步入正轨。

特色小镇建设稳步推行。2016年10月中塘镇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3月被确定为天津市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成为全市唯一集全国特色小镇称号和经济发达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资格为一身的经济重镇。十三五期间,中塘镇东区形成以天津鹏翎胶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大港胶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代表,以各类汽车专用胶管及零配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形成企业集群,中塘镇汽车橡塑产业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西区依托农牧业发展优势,以种羊、肉羊、奶牛、蛋鸡以及设施蔬菜种植等产业园区为载体,打造特色农牧街区。建设完成全国首个羊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羊肉、羊毛、羊绒、羊奶、羊皮等产品知识和无公害养殖,不仅成为中塘镇特色农业旅游产业的前沿阵地,而且也成了特色文化的一块“王牌”。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中塘镇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扎实推进乡村公路建设。“厕所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新建20座移动公厕和6座固定公厕全部投入使用,159座移动公厕提升改造完成。同时积极推进水源转换,持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污水处理站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深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多次在滨海新区街镇考核评分排名第一。

规划管理成效突出。“十三五”期间,中塘镇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方案已完成,持续巩固全域土地整治工作;184宗设施农业点位纳入监管平台管理,443宗乱占耕地及撂荒问题图斑全部核查完毕。土地资源利用清查整治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完成40宗违法用地问题治理。

第四节  坚持社会治理创新,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本质安全不断巩固。为了建设平安中塘,十三五期间,中塘镇牢固树立本质安全理念,制定并实施《中塘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保持企业安全检查高压态势,成立5个专项检查工作组,实现对镇域工贸企业及危化企业的常态化监管。全力实施“双安双创”攻坚行动,食品安全宣传“四进”要求有效落实。同时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培训,检查“九小场所”,发现并整改消防隐患。持续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危房改造工程现已顺利完工。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平安中塘建设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发放各种宣传材料并开展入户宣传,协调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获得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肯定。有序开展信访维稳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两会”、世界智能大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安保任务。

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坚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优化网格员13项职能,建立三级网格监督平台,并落实网格员奖惩机制,基层网格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同时不断完善“8890”便民服务热线工作机制,已达到按期回复率、群众满意度均在99%以上的目标。全力推进平安社区创建,10个困难村已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村级综治基础建设顺利达标。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开展企业环保巡察行动,进行地毯式排查检查,多处环保问题均已整改完毕,同时企业固废信息排查和低碳改造任务顺利完成,中塘镇在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排名评比中位居街镇第一。近些年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对河道支渠进行清淤疏浚,河道环境明显改善,河道水质实现达标,500亩造林绿化栽植任务现已完成,双城绿色屏障建设顺利实施,圆满完成区里下达的任务。

第五节  坚持守初心重民心,民计民生再上新水平

民生保障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各项民生保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中塘镇通过举办线上招聘会等形式,拓宽群众就业渠道,解决镇域居民就业,同时民众就业质量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参保率继续保持100%。完成乡村医生生活补助认定工作,乡村医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认真落实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和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制度;组织开展各类慰问活动,累计慰问特困供养、边缘贫困等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为多个家庭申请“救急难”资金。扎实推进民办幼儿园攻坚治理行动,对全镇民办托幼点实施分类治理。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持续丰富中塘文化内涵,成功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扎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基础数据统计和名录库维护更新。充分发挥退役军人服务站作用,积极开展节日走访慰问解难活动,关怀关爱退役军人,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政府服务效能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政府履职能力不断增强。政府部门坚持把民心工程实施作为提升履职能力的试金石,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智慧执法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在新区历次行政执法考核中均排名街镇前三名。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扎实推进。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牢固。会议报备制度和文件审批制度不断完善,精简会议、压缩文件的要求有效落实。坚决支持配合镇纪委严厉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不作为不担当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治理深入推进,112项“大服务大走访”反馈问题基本整改完成。同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大额资金运作决策程序不断规范,科学决策能力明显提升。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杜绝腐败问题发生。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

特色文化活动品牌逐步形成。中塘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文化这一民生短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仅高质量举办“中塘杯”天津市中老年演唱比赛、“中塘杯”全国鸟类摄影大赛等活动,同时依托百灵艺术团等专业团队,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少于50场。且确保每年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宣传活动,并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不少于40场,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十三五”期间,中塘镇各项目标圆满完成,城镇建设及民生工程等取得显著成就。“十四五”时期,中塘镇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抢抓改革开放、创新转型、区域协调的新机遇,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转危为机,释放改革开放新红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在新起点上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十四五”是中塘镇发展的关键时期,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实践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高标准、追求高质量、达到高水平,求实务实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文化生态、政治生态,全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力推进中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全镇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持“闯”字当头、“创”字为要、“干”字当先,保持创新的闯劲、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锐气,以改革创新作为永远的基因和血脉,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瓶颈难题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建设中塘特色镇。

坚持总体安全理念。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握好安全和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大方向,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构建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等于一体的安全体系,全面提高防范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打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环境。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系统性落实,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中塘镇现阶段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园区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产业定位还不够清晰,发展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二是招商能力不足,队伍建设存在较大短板,专业化、精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三是示范镇建设运管水平不高,市场化运营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四是乡村振兴还有短板,“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五是党的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严守纪律规矩还有差距,底线意识还未真正树牢。

第四节  “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

产城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塘积极探索以现代工业为核心,产业升级为重点,导入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构建“产+园=镇”,打造“三产共生的全国典范”、“产城融合的天津创造”、“新城镇建设的里程碑”。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构建天津滨海新区“现代工业引领下的产城融合新高地”!

中塘镇产业以“产业+(现代农业、文旅服务、康养独家、生态宜居)”为核心,立足产业转型,提升产业价值,三产融合发展。以二产优化转型、强化上下游为基础,结合高效科技农业,积极植入三产。以康养和文旅为契机,引领一产增效、二产升级,整体构建三次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奠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中塘镇东区建设实现由传统汽车基础产业向“先进汽车智造产业”转型和升级;构建以文化为导向的混合、多元、互动、融合的产业社区,最终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中塘镇西区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绿色田园康养度假综合体”的目标迈进。结合特色农产品生产、有机农业、认养农业、特色果品产销、科技农业、有机采摘等项目,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升级。

“十四五”期间,中塘镇将持续深化与甘肃建投合作,采取“投建融营”的方式,实施全镇域开发。按照高质高效、节约集约、转型新型的原则,形成东区工业与城市融合、西区都市农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镇、宜居宜业新家园。

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新发展理念得到全面深入贯彻,以“五大创新平台”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主导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软硬环境持续改善,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商品销售额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每年平均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平均增长15%以上。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6亿元,规模以上商品销售额每年平均增长563.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

民生福祉得到新的改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生产生活和谐有序,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更加科学,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绿色宜居。

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治理效能稳步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城镇建设逐步完善。天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津城”“滨城”双城发展布局正在加速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中塘镇要紧抓双城发展机遇,依托国家示范镇先行先试的优越条件,充分发挥中塘镇的区位、产业、港口、交通等方面优势,打造高效和谐健康中塘。

第五节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远景目标要求,到二〇三五年,中镇塘将基本建成经济繁荣、安定和谐、生态宜居、社会文明、治理有效的新型城镇。全镇经济实力、创新实力、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支撑创新发展和资源集聚的产业生态更加完备,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健康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城镇安全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建成经济强镇、文化强镇、教育强镇、人才强镇,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第三章 着力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园区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期末,中塘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0家以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中塘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累计达800.12亿元,年税收总额累计达20.87亿元,累计实现就业超3万人。

第二节  优化园区产业结构,培育有主题、有灵魂的园区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上,打造满足项目和人才发展需要的软硬环境,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坚持从源头入手加强前瞻性技术布局,从生产端入手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从市场端入手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引进高端人才建设汽车产业研究室,同时创建大数据平台,深化公共、开放、共享、创新、协同的研发设计、小试中试、通用制造、市场营销服务和投融资服务“五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平台的核心枢纽和龙头带动作用,持续引育创新资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构建起从研发、孵化、转化到大规模产业化的完整链条。

“十四五”期间,中塘镇持续集聚资源优势,加快完善工业全产业链。依托现有汽车橡塑产业与零部件产业基础延伸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条,以新型橡塑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研发为特色打造循环经济产业示范;依托现有环保企业技术资源急性型能源项目,构建生态文明时代绿色循环工业示范区;围绕鹏翎胶管、大港胶管、中鼎汽车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形成以汽车橡塑产业为基础,以新型材料研发为重点,以文化服务体验为延展,以绿色循环经济为特色,构建集“生产、研发、服务、环保”于一体的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突出现有园区产业定位和已有基础,发挥特色小镇优势,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轻工电子等产业,配套建设汽配物流园和汽车主题公园,加快园区产业优化调整,创新园区开发运营模式,成为区域特色产业的重要承接载体和孵化培育基地,打造现代化汽车产业园。

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汽车零部件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完成集工业区管委会、亿元楼宇、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打造总部企业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集中力量提升小企业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功能型载体的规模与能级。大力发展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及创意产业。

“十四五”期末,汽车零部件业的主导作用明显显现,实现产值76亿元,占工业区总产值的比重超40%。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主导作用显著提高。


图1 中塘镇镇域规划图

第三节  优化园区空间布局

综合考虑周边上游资源分布和工业区产业关联需求,将工业区划分为工业生产区、科技研发区、蓝领公寓及生活服务区以及林下经济带四个功能板块。

“十四五”期间,争取完成规划区域内全部剩余民宅和全部不符合产业规划的企业拆迁工作,储备工业用地4738.3亩。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和土地节约利用,使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单向型、外延扩张型向集约循环型、内涵挖潜型转变,土地资源对绿色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十四五”期间,完成工业区全部面积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10亿元;工业区用地的地均GDP产出率比“十三五”期末年均提高15%以上,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提高10%左右。

第四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全面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探究汽车零部件生产新技术,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如汽车零部件结构功能改造等,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建立覆盖创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培育体系,构建“雏鹰—瞪羚—领军”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大力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支持更多企业成为创新型领军企业。

完善创新企业孵化体系,高水平推进双创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独具产业特色的孵化载体。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坚持人才生态和产业生态相结合、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相融合。落实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加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搭建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积极对接高校及科研院所,着重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青年人才支持力度,加强与重点高校战略合作,借助“海河英才”“鲲鹏计划”人才引进政策,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增强企业创新源动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集聚创新人才。

优化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鼓励实行“揭榜挂帅”激励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扩大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大力推进全域科普,推动科技场馆体系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服务,搭建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创新主体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坚持“双轮驱动”,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环境。

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十四五”期末,实现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00家,科技领军(培育)企业达到10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少于10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不少于61家。新增雏鹰企业家,瞪羚企业家不少于30家。解决企业创新发展资金累计不少于2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市级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0个以上,累计申请专利数量达到2097件,发展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189家。

第五节  推进园区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

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实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工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高效益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末,实现园区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小于7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均达到100%,争取成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第六节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树牢“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坚持“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便利化。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照后减证”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加快推进工业园区项目手续办理,全力促进项目落地投产。优化“政务一网通”平台功能,落实全市“平台与专网对接”,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加强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决防止清单之外另设门槛和隐性限制。优化企业开办流程,推进企业开办智慧审批。

2.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健全规划、管理、招商、资源、政策五位一体的园区治理制度。探索建立低效企业规范退出机制,提升土地“亩产”效益。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健全全口径预算管理机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拓展改革试验领域和深度。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培育壮大优质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和规模。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健全接链、促需、护企常态化机制,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推动降低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搭建“银税”合作平台,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持续减轻企业负担。优化园区企业获得电力服务,提高获得用水用气效率以及跨境贸易便利度。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减少企业物流成本,完成中塘路建设以及中塘路二期延长段、中祥道用地手续,启动永兴路及中锦路建设;进一步整修完善排水排污及消防设施,实施道路两侧雨污排管线、给水管线及绿化施工建设;在满足起步区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协调电力公司完成工业区内规划110千伏电站建设,保障企业生产,进一步巩固企业用电稳定,避免生产中断,杜绝生产事故。

第七节  全面监管生产环境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和隐患整治力度;建立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提高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园区内安全生产体系全面达到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决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任务的关键时期,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以水为脉、以绿为网、以旅为擎、以文为魄、以农为基、以业为链、统筹三生空间,构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探索具有中塘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加快构筑工农互助、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十四五”期间,中塘镇将积极建设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或者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力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健全农业全产业链体系,大力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科技、信息等现代要素向产业园聚集,引导先进生产力“出城进园入农”,形成了一批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加快延伸农业产业链,保障农民就业增收,构建长期稳定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成为滨海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点。

第一节  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

坚持粮食安全底线,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和种子库建设,建设现代种业提升示范基地。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展现代种业。

坚持走质量兴农、科技兴农之路,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加强农业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规模化污染治理工程项目落地实施。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快畜禽标准化以及标准鱼池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节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

结合自身优势,围绕“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目标,积极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着力构建以牧业为主,现代农业为辅、田园休闲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设施现代化、技术大众化、服务专业化、环境生态化,大力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加快推动设施棚室、生产基地、蔬菜标准园、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基地。

重点发展奶牛、肉羊、肉鸡等产业,持续壮大奥群种羊、腾源肉羊、神驰奶牛等畜牧养殖企业,大力引进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及电商平台等业态。着重发展高端畜牧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标准化、自动化、数字化养殖示范基地,建设一个数字农业试点,重点集成推广养殖环境监控、畜禽体征监测、精准饲喂、智能挤奶捡蛋、废弃物自动处理、网络联合选育等技术。建设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改造升级畜禽圈舍通风、温控、空气过滤和环境监测等设施设备,实现饲养环境自动调节。建设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配置电子识别、自动称量、精准上料、自动饮水等设备,实现精准饲喂与分级管理;改造产品收集系统,实现集蛋、挤奶、包装自动化;改造畜禽粪便清理系统,实现自动清理。加快建设“互联网+农业+物流”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推动我镇种养殖优质企业与国内知名网电商淘宝、京东接洽,扩展销售渠道。加快推动设施棚室、生产基地、蔬菜标准园等建设,打造产销一体化交易平台。重点推进河西片区蛋鸡养殖园区、肉羊养殖园区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建设,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

根据本镇自然种植条件,引进示范、推广优质新品种包括水稻(小站稻)、苜蓿、果树(林下经济)、油葵等经济作物。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讲求实效原则,可实现林下经济科学化、标准化、基地化和产业化,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立体经营格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十四五”期间,挖掘5个新的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扩大潮宗桥、新房子原有蔬菜种植基地规模;着力创建多个种养一体、循环利用的绿色畜牧示范场;大力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推动工作,创建5个生产设施良好、水源无污染源、生产操作规范的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实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养殖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

第三节  推进农业品牌建设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做强蔬菜、冬枣、奶牛、肉羊、食用菌、水产、蛋鸡等传统优势农业,狠抓农业新品种试验繁育推广,丰富中塘特色农产品品牌内涵。实施农产品品牌提升工程,依托农业龙头产业,抓好食用菌、鸡蛋、冬枣、蔬菜等农产品品牌注册认证,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农产品品牌。

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发展电商快递进农村,支持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畅通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加大和京东商城、天猫超市等网络电商及食品加工企业的合作力度,全面扩大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实现品牌效应对周边区、市辐射力度的大幅度提升。

第四节  加强农产品平台建设

在发展现有农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大对“脏乱差”农产品市场的整治力度,打造新型现代化农产品集散中心,使中塘镇农产品市场辐射到新区乃至津南的更大范围。

第五节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鼓励新建合作社,深入开展以“运行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创建活动,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开通绿色通道,同时在合作社中选取具有带动性强、拉动力大、效益高的合作社作为市、区级示范合作社,争取政策扶持,提高带动能力。

第六节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

加快土地确权和流转,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零星化问题。构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借助天津农交所平台推动农村产权公开流转。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智慧化发展。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全面摸清农村资产资源底数,使资产发挥效益,资源有效利用。优化农村土地供给,积极探索点状供地模式,为农业项目建设提供保障。推动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安全、卫生、放心的现代农贸市场。严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推动完成马圈、赵连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行“田长制”管理机制,实现镇域耕地和基本农田网格化管理。

第七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深化污染治理,大力开展企业锅炉低氮改造工作;严密监控和依法治理乱烧垃圾、秸秆、树叶和有毒有害物等违法行为。围绕工业废水、城镇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水三大污染源,严格源头截污控污。推进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雨污混接点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厂增容扩建与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城镇污水应收尽收。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立常态化土壤环境调查与监管机制,加强土壤污染严格管控。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落地建设,广泛开发推广能源高效利用、污染减量化、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及工艺。大力推广绿色种养殖、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到管理再到收获全过程的绿色技术覆盖。

节能减排管控防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发展绿色产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化企业能耗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工作机制。加强企业监督检查,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积极开展环保日常巡查、周末突击检查、夜查等多形式检查,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生产。

着手构建长效环境治理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立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继续推行河长制。健全环境风险评估化解机制,完善环境应急处置体系,避免邻避效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常态化监管,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聚焦“五边”突出问题,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深入实施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严格落实监督考核机制,压实镇村两级主体责任。实施区域绿化养管、绿化补植提升和经济林种植工程,提升城镇绿化水平。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公厕日常管护,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污染源控制。加大违法违规建筑拆除力度,高标准完成土地资源利用清查整治任务。

以甜水井村与试验场村为试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深化完善村庄规划,合理推进村庄建设,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和村落格局。着力提升村容村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巩固提升美丽村庄建设水平,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交通环境。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高农村区域光纤宽带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夯实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结合镇村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集中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种养采摘等特色街村,探索中塘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十四五”期末,农村卫生户厕、三类及以上公厕基本实现全覆盖;统筹推进田、水、路、林综合整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优秀乡村文化,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打造特色农家乐,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

第八节  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推进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打造政治强、能力强、有威望、有凝聚力的带头人队伍。规范村民议事形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对农民的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增强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依法维权的法治意识。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引导农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巩固困难村结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自治与自制并行的良好的乡村文明风貌。

第九节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对接争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实施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行动,培育壮大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导农民利用土地入股参与现代农业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支持力度,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支持中小型银行优化网点布局、强化渠道建设。制定完善城乡居民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清单,构建零门槛全覆盖无差别的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同待遇,增强获得感和归属感。

第十节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立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发挥产业帮扶实效,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支持农光互补项目发展,推动潮宗桥设施农业实现高质量运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价值。


第五章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一节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利用堤顶外的带状腹地,保留并提升原有农林肌理,打造集乡野体验、农业休闲、园艺展示、户外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式、复合型、生态化的休闲农业走廊。着力构建沿独流减河休闲农业体验带、沿钱圈水库农业旅游发展带,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农业采摘等服务业,如草莓采摘园、葡萄采摘园等。

建设汽车文化园,创设汽车文化体验中心,同时配备汽车主题公园和酒店,投资建设高端品牌汽车专卖店,在园区设置独立的汽车专卖店,同时可享受市区相应4S店服务。品牌汽车专卖店及4S店群,给购车者更多的选择空间,形成品牌汽车聚集效应,改变单一4S店销售模式,初步形成汽车产业群集聚效应;之后打造名车展销广场,体验式名车展销广场。名车展销广场是集名牌汽车展示、汽车销售、体验为一体功能物业,由室外展场、室内展场两部构成。室内展场顶级名车、中高档车和经济型车三个展场,并配置相应的娱乐、休闲配套;同时设置驾驶体验区,为购车者提供体验式的专用环形试车道。试车道采用赛车跑道专用沥青,标有和道路上完全一致的交通行车标志,顾客能找到日常驾车的感觉,有更安全方便的试车体验。以便将汽车文化体验与汽车展示销售活动相融合,全方面打造汽车产业链,带动汽车产业尤其是新兴汽车领域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加快商贸流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以腾源牧业、神驰牧业、奥群种羊以及茶树菇等农业项目为支撑,实现农产品冷链配送和加工车间一体化,减少物流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商贸连锁经营,大力推广新兴科技成果,鼓励实体店铺数字化改造,优化传统商店经营模式,促进线上线下商贸发展。

“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包括标准厂房15万平米,分茶树菇系列产品加工、清真牛羊肉产品加工、瓜果蔬菜产品加工等功能园区。配套建设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

第三节  养生养老服务业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重点开发老年日间照料、养生保健、老龄教育、心理慰藉、康复疗养、应急救助等服务项目。

为确保“十四五”末实现农村10-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目标,加快提升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和老年生活照料、助餐、助医、健康管理、心理慰藉、文体活动、探视关怀等基本养老服务的便利可及性,中塘镇拟在“十四五”期间按照新区民政局的相关要求,结合镇、村的实际情况,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或幸福大院,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兴建和社会化运营,实现农村人口聚集村基本养老服务全覆盖的发展目标,助力美丽“滨城”建设,落实好市、区两级二十项民心工程重点任务。在建项目为大安村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以社会力量运营,即将进行招标工作,定于2021年底前投入运营。贵园里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后续将增加配餐服务,能更多的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解决老人吃饭难的问题。

为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要逐步规范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管理服务,适配运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并接受岗前专业培训,精准落实政府补贴政策,配备镇、村两级专人监督管理,定期巡视督查检查,做好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工作。开展社会化服务,如日间托养服务、膳食助餐服务、代购代缴服务、入户家政服务等,提供信息咨询、政策宣传、文体娱乐、健康讲座等公益服务,推动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

第四节  深入推进智慧小镇建设

实施“互联网+”农业计划,重点围绕特色农业、优势农产品资源,如冬枣,引进高端农业新模式,充分运用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节约人力,物流成本,并搭建绿色、有机、安全农产品流通交易及农资采购配送、技术服务等电子商务平台,依托现有农产品优势,建立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中塘镇本地资源,整合游、购、住、行、娱等各类旅游资源,建立中塘镇旅游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引入云计算与存储系统、数字管理系统,从公共服务层面开始,进行数字社区、数字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基础服务的普及,并根据中塘镇现况进行创新,形成具有中塘特色的智慧物流和智慧农贸等体系,逐步完成智慧城镇的建设和转型。


第六章 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统一,补足基础设施功能短板,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打造独具特色的区域节点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构建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格局。

第一节  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深入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谋划拆迁工作,全面开展土地整理,采取滚动开发模式,加快启动后期示范镇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道路、市政环卫、供电、供气、供热、给排水、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

第二节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积极对接融入滨海新区城市规划,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评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有序推进中塘镇开发建设。

中塘镇总体规划布局为东产西园、“产+园=镇”。东西片区融通发展、产城融合,将产业、居住和公共服务配套复合规划,创造有生机的小镇氛围;挖掘文旅度假服务,历史文化、原生态景观体现自然风貌、水上娱乐、田园风光适合休闲度假;倡导全新的康养方式,回归田园,自己耕种,配套公共餐饮和健康服务,打造康养农庄;结合特有的湿地景观、林下经济、广场绿地等高绿化覆盖率形成宜居小镇。

第三节  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完善交通体系

抢抓新基建机遇,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更新和科学化运营维护。实施供水保障连通工程,开展示范镇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同步推动社区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全镇安全供水保障能力。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排水管道、河道海绵改造工程,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

强力推动以“内联外通、升级改造”为重点的交通建设,打造以国省干线交通主骨架为支撑、镇村道路相联通、与邻近街镇及跨省公路辐射连接的交通网络,不断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通过自筹和区政府投资等方式,实施修建永兴路、万安路、中港路南延、中福路、津淄公路拓宽等公路工程,通畅镇域交通网络,加强与外部联系。顺应交通发展新趋势,加强交通道路安全保障力度和路域环境治理,构建绿色高效运输保障体系。

优化道路交通环境,加快推动安和路大修和西延工程建设,实施中港路南段加装路灯工程,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坚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启动正兴里菜市场改造工程,为群众提供安全、便利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完成12个村庄道路维修建设、小区地面硬化、围墙更换等基础工程,加快改善农村面貌。

第四节  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有序地推进城市更新行动,促进老旧片区换发新活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水电气路信等设施改造,鼓励配建停车位和充电桩等设施。完善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加快推进危房改造,申请补贴资金,改造困难群众危房,建设新型房屋,让新型城镇化建设惠及每一个群众。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对中塘现有日处理能力5000吨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逐步提升改造现有10个小区雨污分排系统。

第五节  创建国家卫生镇

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契机,以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病媒生物防制、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及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社区卫生、镇辖村卫生等九大项为基本建设内容,按照标准,攻坚克难,凝全民之心,举全镇之力,突出重点,营造亮点,解决难点,把握节点,补齐短板,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长效管理措施,提升城镇卫生管理水平,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强化行业卫生管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城镇卫生的满意率。确保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卫生镇。

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根据住建部垃圾分类相关标准,及天津市垃圾分类相关要求,结合中塘镇终端处理实际情况,实行“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四种分类,同时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要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干净整洁无破损,杜绝二次污染。建设1-2个示范小区,采用定时定点分类收集方式,逐步减少垃圾桶及投放点位,积极推广垃圾不落地模式。实行管理责任区制度,管理责任人负责片区内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根据居住区规模,合理配置垃圾分类收集人员和设备。从家庭源头分类和垃圾收集桶分类投放等重要环节,做好宣传督导工作。前期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采用破袋及二次分拣等措施,确保餐厨垃圾达到末端处置企业的接收标准。按照收集集中于分类运输无缝对接的方式,做好与末端处置企业的衔接工作,确定好对接时间、地点等条件要求,严格操作标准,防止垃圾二次落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采用宣传、讲座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动员,营造“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利用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通过教育引导、政策激励和强制执法等措施,提升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率,提高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质量。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禁止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严格执行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各生活区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及督导员现场引导等多种方式促进居民将厨余垃圾正确投放至厨余垃圾桶。根据中塘镇实际情况,拟规划河东片区与河西片区两个厨余垃圾集中点位。由分拣运输公司安排厨余垃圾运输车辆将各生活区厨余垃圾就近集中至相应点位,与厨余垃圾末端处理企业进行对接,最终由末端处理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设立有害垃圾临时投放点,根据各生活小区产生的有害垃圾量由专业运输车辆统一运送至有害垃圾暂存点。建设符合标准的有害垃圾暂存点,安排专人负责暂存期间的日常管理,防止发生二次污染,将有害垃圾暂存点信息录入“天津市危险废弃物在线转移监管平台”,通过预约方式及时将有害垃圾交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运输处置。其他垃圾由各生活区分类投放后,由中塘镇聘请第三方环卫公司进行收集、运输至滨海新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地埋桶中,由区城管委聘请的第三方运输公司天津世纪龙澄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统一运输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对接,确保每个生活区的可回收物都有回收渠道。建立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统计台账,将可回收物统计信息纳入台账管理,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加强组织领导及宣传引导。进一步完善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明确各自责任,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通过广播、微信微博公众平台、报纸等媒体,充分利用户外广告牌、宣传栏等多种宣传模式,采用线上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进一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知晓率。以中塘镇开展的各项志愿活动及公益活动为契机,积极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单,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倡导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居民参与率。各部门结合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层层落实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严格督促整改,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到2025年,争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90%,居民区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其中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0%。

第六节  打造中塘镇健康区

全面推进健康中塘行动,大力加强以健康中塘为重点的健康建设,为进一步深化健康区建设,完成天津市健康区试点工作,要建立健全健康区管理机制,健康环境更加优化,大气、水污染防治持续改善;道路交通等公用设施配置更加符合健康需求;体育健身服务更加丰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治安防范和安全治理水平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效便捷,区域内居民重点慢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健康人群比例不断提高。到2025年,实现全民参保,公共厕所、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实现全方面覆盖等目标。通过建设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健康城市,实现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第七章 生态环境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成果,打好生态建设持久战,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中塘。

第一节  深化污染治理

坚持科学治污、根本治污,实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推动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土壤风险管控、推动水污染综合防治。

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突出抓好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五控”治理,全面做好扬尘面源污染、臭氧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管控,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到2025年,力争PM 2.5年均浓度不高于43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与滨海新区持平。大力开展企业锅炉低氮改造工作;严密监控和依法治理乱烧垃圾、秸秆、树叶和有毒有害物等违法行为。

推动水污染综合防治。围绕工业废水、城镇废水和农业农村污水三大污染源,严格源头截污控污。推进直排废水接入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强化工业区水污染治理在线监控和智能化监管,实现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运转。加强水系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巩固重要生态屏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着重治理8米河、10米河、马厂碱河的水系,大力提升水质,同时规范河坡垃圾、白色污染拾捡作业,达到考核优良水平。继续对已完成治理的18条黑臭水体持续进行巡查,确保不反弹。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工业园区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小于7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均达到100%。加大力度推进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雨污混接点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厂增容扩建与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城镇污水应收尽收。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立常态化土壤环境调查与监管机制,加强土壤污染严格管控。推进固体废物治理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污染治理与修复。加强涉重金属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处理情况监督检查,严格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监管。加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实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推广应用新型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第二节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实施生态人居工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实施街道亮化绿化、坑塘整治、清洁能源等建设,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工程,建设环境优美的镇村人居环境。优化村居环境整治流程,坚持精准管理,精准服务,精准整治,坚决落实网格化管理,严把责任关,做到责任到人,实现对村居环境问题的全天候监控,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检查、亲自安排,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日报日清日结,不留死角。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推进传统制造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广泛开发推广具备能源高效利用、污染减量化、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及工艺。支持发展绿色建筑,确保示范镇后期建设实行装配式建筑。高标准抓好城乡环卫设施一体化建设。大力推广绿色种养殖、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到管理再到收获全过程的绿色技术覆盖。

第三节  全面实现节能减排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按照天津市和滨海新区部署,有序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行动。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严把项目入口关,发展绿色产业,引入清洁能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优化企业能耗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工作机制,加大节能监察力度,加大对散乱污企业的治理力度,提升改造有一般环境问题的企业,关停取缔有严重环境问题的企业,加强企业监督检查,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结合实际需求和政策条件,合理利用开发地热能源。结合实际需求和政策条件,合理利用开发地热能源。积极开展环保日常巡查、周末突击检查、夜查等多形式检查,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生产,及时整改,实现高效、快速、稳妥解决环境问题。

第四节  着手构建长效环境治理体系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建立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继续推行河长制。健全环境风险评估化解机制,完善环境应急处置体系,避免邻避效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常态化监管,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第八章 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第一节  全面构建健康生活环境

继续完善联防联控、协同发展相关工作机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相关工作动态,了解联防联控工作要点,准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及时发现并回应舆情信息,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公信力消除负面影响;加强典型事迹宣传,引导正能量,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做好重点场所防控工作,保持适宜的人员密度;做好重点人群防控工作。针对全镇低保、特困、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困难人员,制订关心关爱措施;做好卫生机构人员、学生、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等重点人员的各项管控工作。做好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构建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以及网格员、社区民警、物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楼门栋长、志愿者为主体的常态化防控力量,加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管理,加强社区物业企业值守,规范基层社区网格化管理。切实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工作,结合疫情防控形势,统筹防疫物资供求关系,加强防疫物资生产、储备、调配等工作,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保障能力。

第二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大学生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技术培训,支持大学生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做好城乡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确保参保率100%。

强化低保特困的审批,加强政策宣传与教育,严格执行应保尽保要求,做好新增低保特困审批;强化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发放;确保困难家庭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临时陷入困境的家庭申请临时救助或专项资金;做好80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关爱资金的发放工作;做好为全镇享受低保、低收入、特困供养救助的人员缴纳大病保险及为50岁以上老年人缴纳意外保险工作;开展贫困家庭、特困供养老人等群体慰问工作;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理事会成立并开展工作。

第三节  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制定实施中塘镇“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在全镇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在辖区范围内不断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镇、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

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推进品牌人民调解室建设。发展专业化、职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配齐配强镇、村专职人民调解员,不断提升调解员能力水平。落实人民调解“双百行动”,做到矛盾纠纷100%排查,100%化解。推进“访调对接”“公调对接”和“诉调对接”,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加大特殊人群的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力度,提升社区矫正和帮教安置工作水平,刑满释放人员安置率达到98%、帮教率达到100%,重新犯罪率控制在2%以下。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整体推进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建设,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检查管理机制;发挥村公共法律服务调度员作用,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和网络三大平台法律服务资源,扩大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首选率和知晓率,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

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

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政府热线、公仆接待等互动平台,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坚持维护团结稳定良好局面,以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大网络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第五节  深化教育改革

全力配合教育部的工作,推进镇内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布局学前教育资源,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打造全国学前教育普及区。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通过新建、接收小区配套、盘活闲置楼宇等方式继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管理队伍。

第六节  加强医疗建设

根据滨海新区统一规划,完善医疗体系,坚持把人民健康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础,逐步提升中塘镇内医院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设 “智慧医疗云平台”,与天津市及滨海新区的医疗数据平台进行数据互联与共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完善监测预警处置,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第九章 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弘扬“开放创新,引领未来”的滨海精神,以文化凝聚力量、创造活力、增强软实力,提升镇域文化的传播影响力。

第一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健全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和评价机制,促进文化惠民工程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积极开展群众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以百灵艺术团为载体,大力开展群众大舞台巡演、农民书画展和戏剧票友专场等多种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连续举办天津市“中塘杯”中老年歌曲电视大奖赛,宣传和打造中塘群众文化的品牌。

第二节  深度发掘镇域历史文化

深入挖掘中塘地域历史文化,展示中塘厚重的历史文化魅力,丰富中塘文化内涵;加强对本土手工技艺、戏曲文艺、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资源的整理挖掘,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以生态休闲、高端商贸、历史文化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完善配套功能、策划精品线路,打造出甜水井村、试验场村等的特色村,讲好中塘故事。围绕大港水库湿地依托未来国际观鸟基地、水上游乐园和特色农家村落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开展湿地文化。


第十章 加快建设平安中塘

第一节  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完善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体系,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加强安全执法,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和邪教活动。

第二节  加强网络监管

完善公共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升重大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处置能力。完善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强化对数据资源、网络信息和设施的保护,在打造大数据平台的同时,增强大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不断增强全镇居民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推动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第三节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强化安全风险源头管理,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健全完善以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力量体系、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强化各类预案实战演练,提升多灾种应急救援协同能力。强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持续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依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提升基层网格社会治理效能,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安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提升中塘镇突发事件协同应对、应急资源合作共享的能力。

第四节  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社区基层治理服务体系,打造社区基层治理活力。把“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念融入社会治理各方面,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综合效能,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对村委会、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管理企业、基层社会组织和社区单位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完善基层民主协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升社会治理科技支撑能力。


第十一章 确保规划落地实施

第一节  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统揽全局工作,把党的领导贯穿规划实施的始终,落实责任、有序推进、形成合力、凝聚共识,确保规划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和群团等工作的领导,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推动规划纲要的实施。深入落实区委关于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度安排,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实施推动工作高标准落实专项行动,凝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规划落地实施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和作风保障。

第二节  加强规划落实

各单位要将实际工作职能与规划中的各类任务相结合,将规划目标、调控指标、重点任务分解到年度工作目标或分期实施计划,纳入目标管理。根据规划工作目标,按年度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进度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发展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及时修订和优化规划内容,保持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开展规划宣传和展示,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规划实施的决策和监督中来。

第三节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完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加强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制度建设,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增强中长期规划对公共预算、国土开发、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的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各类专项规划的支撑作用,建立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明确衔接原则和重点,规范衔接程序,确保各类规划协调一致,明确规划实施责任,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