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最新文件

天津滨海高新区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3-26 09:54      来源: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年,滨海高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市、滨海新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安排部署,抓细抓实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凝心聚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高新,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和北方一流科技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履行

    一是主体责任稳步压实。在高新区党委的领导下,高新区党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主任办公会专题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将法治理念深度融入各项决策与执行环节,确保法治建设在区域发展中稳步推进。二是常态学习持续深化。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党委班子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建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学习机制。组织完成全市网上学法用法学习考试等任务,累计600人次参加考试并全部合格。特别是,邀请天大刘晓纯教授在党委会上,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新规解读,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水平。三是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出台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见,聚焦民法典等主题,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周等活动18场,累计发放普法材料和宣传品3000余份,参与活动人数超过千人。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成效

    1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依法履职效能不断增强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围绕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制度体系,印发《天津滨海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了涵盖七个方面的15项具体工作任务。二是持续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出固定资产投资、应急领域一件事等4项高新特色“一件事”应用场景,在全市率先推行信用审批“信易办”服务,率先发布水、电、气、热及通信工程便利化政策清单,实现审批的集中化、集成化办理。推出“高新信易办”审批服务模式,深化“一窗通办”改革。三是健全跨区域通办工作机制。将北京城市副中心跨区域通办工作平台引入京津合作示范区和天开华苑科创园,打造京津冀政务服务便利化网络。四是提升政务服务能级。打造审批服务“一站办理”、政策兑现“全程网办”、营商资讯“一键通联”的智慧政务应用全面推进“云系列”特色服务和“掌上办”审批模式,实现业务“不见面”审批。建设涉外营商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涉外事项服务。

    2、依法行政持续深入,科学决策成效持续显现一是加快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步伐。制定、公开《天津滨海高新区管委会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进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依法履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二是加大合法性审核力度。落实应审尽审严审要求,组织对两委上会议题的审核,全年为320多个上会议题出具审核意见,确保重要决策经济事项法律审核全覆盖。加强对管委会投资协议、规范性文件、规划调整方案等合法性审核,有效防范法律风险,出具书面法律审核意见200多份。三是发挥法治参谋助手作用。结合高新区重大行政决策、招商项目、日常事务等方面的法律需求,公开选聘高新区日常法律顾问,承担高新区管委会法律咨询服务。全面参与高新区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在高新区资产盘活等重要事项上积极发挥作用。

    3、执法监督持续加强,行政执法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出台《2024年天津滨海高新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天津滨海高新区2024年行政执法监督考核细则》等制度,执法监督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出台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共涉及执法检查事项554个,检查市场主体7700余个。二是柔性执法大力推进。编制高新区首批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强制和从重处罚“五张清单”,完善包容审慎执法模式。深化“陪同执法”监督,组织深入执法一线,全程监督执法行为。三是执法成效持续提升。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要求,推进滨海新区执法监督平台建设,平台内8个行政执法部门、持证执法人员82人的一线执法人员全部参与执法,人员参与率为100%;完成574项职权,履职率87.1%;全年办理执法检查案件710件,行政处罚案件435件。同时,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等专项治理活动,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新型监管机制。

    4、法律供给持续优化,企业和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有力增强。一方面,创新性推出“法治会客厅”新平台。出台专项建设方案,联合法院、检察院等力量,推出知识产权、创新创业等4个实体特色会客厅和多个虚拟巡回会客厅,组织开展双周讲堂等专场活动9场。特别积极发挥平台协同联动作用,坚持横向沟通、纵向衔接,为合源生物、三安光电等10多家企业,提供纠纷多元化解服务,化解商业纠纷。另一方面,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出台年度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计划,健全平台考核体系,进一步扩大“实体中心+社区服务室+企业流动服务点”格局。完善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联系人制度,掌握社区群众法治需求,引导企业和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权。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年共接待咨询服务400多人次。

    5、治理效能持续显现,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一是发挥综治网格化服务优势。组织网格员开展全域巡查,全年开展49项专项调研巡查,上报问题2.23万件。高新区荣获全国首批“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城市”称号二是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出台管委会行政复议案件工作规则,成立行政复议委员会,强化全过程调解,提升案件调解率。全年共接收复议申请47件,办结41件,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的27件,综合调解率65.8%。三是完善纠纷化解机制。加大诉前调解力度,不断强化行政应诉工作。系统推进平安建设、信访维稳、矛盾调解中心建设,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热线转派工单近10万通,在新区考核中位列第一。依托人大“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联系群众912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95件

    6、聚焦关键环节,持续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一是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全年在滨海新区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信息237条,在高新区政务网发布信息4360条,通过移动新媒体发布信息14077条,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71件。全年向上级报送工作信息300余篇、调研建议类信息49篇。二是加强纪检监督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一体推进“三不腐”。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重点领域开展“点穴式”监督检查。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2个。三是完善审计监督。召开审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2024年审计工作计划及已审结审计报告。组织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增强审计监督效能四是加强督查督办。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加强和规范督查工作,开展专项督查20余次,督查“利器”作用稳步发挥。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滨海高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天津市和滨海新区的要求相比,与企业和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法治建设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还不够深入,推进法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还不够多,个别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法治能力素养还需持续提升。“重实体轻程序”现象仍时有发生,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不规范、不严谨的情况。

    二是法治建设程度与新形势发展要求、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随着高新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监管人员不足、专业人员紧缺、一线执法人员超负荷的矛盾逐渐突出。同时,法治政府建设实践创新项目不多、特色亮点不足

    三是公共法律服务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升。2024年针对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深入不够的问题,高新区推出了“法治会客厅”新平台,取得一定成果,也帮助企业解决很多法律问题。但是由于成立时间短、各项业务工作刚刚起步,创新举措和招法还不够多,服务深度和广度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下一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2025年,高新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落实市委“十项行动”,坚持法治高新、法治政府一体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滨海高新区在新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履行主体责任,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突出“关键少数”作用,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狠抓“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全面参与滨海新区争创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综合示范区。发挥依法治区办职责,强化统筹协调,细化任务分解,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在提升全体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上下功夫,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开展高新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强化执法人员专项培训发挥法治参谋助手作用,在协议执行、处理高新区重难点问题、处置涉诉案件等方面,依法维护管委会权益。

    2、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法治建设能力水平。深化法定机构改革精心组织实施新一轮聘期改革,完善内设机构职能设置,构建职责清晰、运行顺畅、务实高效的工作体系。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免申即享”“无感审批”政务服务新模式,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中的“高新特色”事项广泛应用,推进一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协同互通”,持续深化“一窗通办”改革成果。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探索构建“1+4”法治服务体系,实施“规范涉企政策、创新执法监管、化解行政争议、优化法律服务”四项行动计划,为全面推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3、服务发展主线,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依规实施行政检查和开展执法活动,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落实五张柔性执法清单,制定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方案等,应用联合执法方式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行政执法温度优化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政策审查力度,深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建立知识产权“多合一”监管体系,建成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援助中心,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有序发展。做优做实“法治会客厅”邀请企业家来出题“做客”,联合法院、律师等力量,通过微沙龙、法治体检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企业家的法律意识。

    4、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终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确保全区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优化综治网格治理体系,逐步推进三大链条建设、三张图绘制、四张清单编制行动,探索“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加快智慧高新建设强化大模型、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坚持业务导向、场景牵引,持续开展智慧应用项目建设,提升治理智慧化水平。做好“八五”普法总结验收,高位谋划“九五”普法规划,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主线,以“法律六进”为总抓手,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丰富法治宣传教育载体,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针对性开展普法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法治参与度,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


    主办单位: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网站标识码:1201160063  |  备案序号:津ICP备09000137号-4  |   津公网安备 12019202000211
    联系方式:gxqwxb@tht.gov.cn |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主办单位: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网站标识码:1201160063
    备案序号:津ICP备09000137号-4
     津公网安备 12019202000211
    联系方式:gxqwxb@tht.gov.cn |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