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最新文件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布日期: 2021-07-31 17:25      来源: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前言

    十三五期间,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高新区)围绕国家高新区发展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十四五时期是党的十九大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后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是国家高新区进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战略机遇期,是天津市、滨海新区全面部署新动能引育的加速期、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关键期。在这样一个时代关口,科学谋划、精心编制天津高新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强化天津高新区对全市、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至关重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更好发挥天津高新区创新引领带动作用,加速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北方一流科技城,特制定本规划。

    一、建成全国一流的科技城,全面开启进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新征程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下,天津高新区主动调整战略思路,坚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路径,不断聚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以下简称信创产业)、新兴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引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城市建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为十四五实现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新动能彰显活力。天津高新区坚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聚焦培育新业态、引育新动能,内生增长动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比例达到35.6:64.4,较2016年的46.8: 53.2实现大幅优化,其中服务业带动作用持续放大,占比较2016年提升11.2个百分点。新动能引育成效突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9%,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5.7%,三项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以上。平台经济新业态表现活跃,以云账户、亿玛科技、易生支付、天鹅到家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实现爆发成长,在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实现平台搭建与引领型发展。经济统计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收官,实现对经济、人口等情况进行全面体检,为十四五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撑。

    信创产业特色聚焦、优势凸显,新经济服务业带动全市发展。天津高新区坚持聚焦特色领域,形成了以信创产业为首位度,以新经济服务为特色带动,以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信创产业实现全链条布局,获批全国唯一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集聚中科曙光、飞腾、麒麟、360等一批龙头企业,突破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具备了“PKGS信创包供给能力。新经济服务业近三年复合增速超55%,实现爆发增长,天百数字经济服务基地获批市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涌现了云账户、今日头条、易生支付等优势企业,在全市营利性服务贡献率前五强企业中,天津高新区占三家。生物医药持续发力,细胞谷建设提速,在细胞研究、创新药研发等细分领域具备全国领先优势。新能源产业布局动力电池、光伏及风电三大优势领域,获批建设新能源(储能电池)产业示范基地。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特色明显,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中,天津高新区项目数占新区37.8%,占全市19.02%

    高端创新要素加速汇集,全市创新首位度彰显。天津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汇聚创新要素,在全市层面创新首位度进一步彰显。创新主体加速集聚,截至2020年底,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97家,占全市21.6%;雏鹰企业534家,占新区38.0%,占全市15.0%;瞪羚企业50家,占新区36.2%,占全市13.0%创新投资水平遥遥领先,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5.0%以上,远超全市3.28%平均水平。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中海油服、麒麟、飞腾分别获得2017年、2018年、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平台优势突出,持续引进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国家网络信息安全适配基地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占全市13.56%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优化了科技金融服务配套,获批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基地、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项目,共集聚国家级孵化器9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8家。

    京津冀协同创新持续深化,开放合作水平显著提升。天津高新区以高端资源链接为核心,以协同创新载体建设为关键举措,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与北京的合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项目落地,加快城市展馆及示范区办公基地等城市基础载体建设。加快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对接中关村国内外创新资源,与滨海中关村统筹联动,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合作建设滨海中关村(高新区)创新中心机制创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目标,整合中关村创新创业要素,强化天津高新区与中关村在创新成果、科技人才等方面的高频次交流互动,实现对北京高端产业资源高效承接。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资源承接,截至2020年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共计183个,总投资额达到696.26亿元,签约落地100在谈83重点落户了紫光云总部、360、今日头条等龙头项目。

    产城融合取得新成效,区域综合配套水平大幅提升。天津高新区以满足园区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提升区域配套水平、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做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绿色施工管理,高标准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推进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进华苑枫叶国际学校建设,与天津外国语大学合建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高新区外国语学校;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开工建设渤龙湖体育健身中心;建成首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南开疾控、塘沽妇幼等医疗机构合作,提升医疗服务配套水平;开展残联、社会救助、退役军人管理等工作,社区管理和民政事务的支撑作用得以强化;城市环境持续优化,开展城市更新政策研究,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推动老旧社区提升改造、两村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等民生项目。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营商环境大幅优化提升。天津高新区以激发区域活力、完善营商环境为目标,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制度供给,取得实质性成效。完成法定机构改革,聚焦产业发展主责主业,实行企业化管理与岗位绩效工资制,进一步激发政府干事积极性。全力推进示范区建设,推动审议通过《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以立法形式推进和保障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政策创新,制定出台科创板上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若干措施、三个七条、创通票、高企引育政策等多项政策,其中在全国首创创通票制度,通过第三方机构垫付、合作银行兑现的互联网+政府服务新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政策兑现难问题。着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成立7个专项服务组,扎实推进双万双服活动,积极推进一制三化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服务代办制,做好市级权力事项下放承接,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位居全市前列。

    与此同时,天津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先进高新区相比,在国家高新区序列实力不强,示范区建设和创新探索还不够,产城融合发展不紧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实力不强,虽然已培育出引领全国的信创产业,但与先进高新区对比,园区各产业规模都不大,实力不够强,传统产业占比高,对经济影响大;二是创新能级不高,缺乏类似深圳鹏程实验室、上海张江实验室等高能级的创新平台,缺乏类似光谷制造十条光谷新外资十条等有显示度的创新政策,缺乏类似成都高新区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建设业界共治委员会等的创新举措;三是产城融合不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配套滞后,难以满足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创业创新活动与产业、城市的融合不够。

    (二)面临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格局发生深刻调整。我国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该形势,如何在不确定中关注新趋势、抢抓新机遇,将是十四五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新冠肺炎疫情推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重大变革,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创新变得更加迫切,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为天津高新区新时代发展的新使命。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抬头,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加快自主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新冠疫情的全球化、常态化,加速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促使企业调整全球化战略,同时以无人工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成为带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增长点。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天津高新区在新形势背景下需要新担当,抢抓双循环等发展机遇,更加注重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前瞻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以创新引领市、国家高新区甚至全国新发展。

    国家高新区开启新征程,核心是要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0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国家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8月,天津市科技局、滨海新区政府会同高新区管委会起草印发《关于促进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实举措》。20211月,科技部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国家高新区作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应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天津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要坚持高、新导向,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双创能级,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继续承担引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天津市、滨海新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全面引育新动能。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要求,提出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并全面部署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倍增、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五大行动计划,加快引育新动能。滨海新区加快开发开放,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一基地三区核心标志区,聚焦落实津城”“滨城决策部署,并制定《关于加快建设美丽滨城的实施意见》,推进实施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环境优区五大战略,着力增强对环渤海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天津高新区应坚定作为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在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中当仁不让的发挥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在天津市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津城”“滨城建设中发挥创新引领与先行示范作用,在新动能引育中发挥示范效应。

    面对新形势,针对存在的核心问题,天津高新区要落实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天津市关于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加快新动能引育、津城”“滨城双城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要求,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能级,牢牢把握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全市科技突围的使命,为在国家高新区序列争先进位、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设科技城而努力奋斗。

    (三)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

    2035年,天津高新区基本建成创新引领、产城融合、绿色宜居、生态活跃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全国一流科技城,迈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前列。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中国信创谷享誉全球,细胞谷建设成效明显,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引领型发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重大突破,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战略引擎动力充足,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的关键节点;各片区错位联动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建设形成有灵魂、有主题的产业科技新城;新型城市服务体系全面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齐全打造北方一流的科技城;深度融入京津冀、全国创新高地、全球一带一路生态圈建设,对外开放协同水平达到新高度,有效支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持续深化,园区治理能力现代化与绿色发展全面示范基本实现,形成新经济制度创新试验田与先行区。

    二、十四五时期总体战略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要求,按照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部署,把握天津市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的机遇,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进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目标,重点实施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创新能级提升、双创升级示范三大主导工程,着力构建空间布局优化、产城融合示范、开放协同深化、改革创新突破四大支撑体系,探索创新示范、辐射引领经验,塑造津城”“滨城双城创新极,支撑天津市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努力在国家高新区序列中实现位势跃升、凸显示范区创新示范作用,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建成北方一流科技城

    (二)战略定位

    为加快纳入科技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十四五时期,天津高新区要实现两大定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

    北方一流科技城

    就是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通过加强新经济制度供给、提升全球创新合作链接水平、优化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环境等,汇聚创新人才、重大创新平台、核心技术等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创新能级,支撑建设好中国信创谷,培育一批原创性新兴产业,强化场景牵引和数字赋能,推进创新主体升级、转型发展升级、产业集群升级、开放创新升级,推动全市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辐射全市创新创业,为创新引领、示范带动探索经验。

    就是要以科产城人融合为理念,以满足园区产业创新人才需求为根本,逐步完善园区城市功能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加强教育、文体、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丰富商务、娱乐、休闲等高端服务配套,建设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通的高科技新空间,打造智慧、活力、宜居宜业宜创的科技新城,支撑天津市津城”“滨城双城建设。

    (三)发展目标

    未来要争先进位,五年内回归全国高新区创新排名前十二,力争进入前十,纳入科技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到2025年,天津高新区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全球发展引领能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级全面提升,双创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形成创新活力迸发的双创生态,四个片区定位逐步明晰,空间布局实现优化,园区配套更加完善,城市功能稳步提升,双自联动取得实质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迈向更高水平,探索出一套适合高、新的体制机制。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十四五期末,力争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0%以上实现千亿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9.2万家“十四五”期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937亿元

    主导产业领域打造一批世界级产业集群。聚焦信创产业,打造营收1500亿级国家级创新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领先、享誉全球的中国信创谷;优化新经济服务业,打造营收1500亿级高成长产业集群;加快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建设,促进生物医药企业高水平集聚,打造营收200亿级特色型产业集群;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能级,强化绿色技术供给,打造营收500亿级潜力型产业集群;加快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升级,打造营收200亿级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显示度的特色化产业体系。

    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跃升。落地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更加重视研发源头创新水平提升,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达16家;雏鹰、瞪羚等高成长企业持续涌现,分别达到750家、8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达到2500家;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增强,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以上;汇聚一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自主创新能级得到提升,成为引领全市、辐射全国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高地。

    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更加完善。孵化载体服务更加专业化,国家级孵化载体数量达到21家;集聚一批市场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机构,创新创业活动更加品牌化、常态化,区域创新创业氛围更加良好,构建完善的创新服务生态体系,推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空间布局实现全面优化。实现各片区功能统筹优化,构建一谷三区空间发展格局,重点以海洋片区为依托建设中国信创谷,形成区域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有灵魂、有主题的产业园区,实现全区空间布局清晰、错位有序,功能集聚的发展格局。

    产城融合示范取得新成效。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单位GDP能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下降,率先实现碳达峰;前沿技术融入城市建设,新型城市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产业、创新、休闲、商务等多功能有机融合,交通、新型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能满足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教育、医疗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布局各类学校总数达到20实现学前教育学位2790个,小学学位5400个,初中学位2970个,高中学位1350个,文化、体育设施辐射能力显著提升,率先形成高品质产城融合示范区。

    开放协同发展构筑新格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国创新高地链接、一带一路国际化三大生态圈建设上实现突破,推动一批代表企业走出去,实现一批高端资源引进来,率先形成全球链接辐射广泛深入的国际化发展平台,推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园区改革创新实现突破。探索新型共治模式,建设产业共同体、推进创新开放共治,在园区治理创新中实现突破;巩固深化法定机构改革成果,在运营市场化上实现突破;加强制度创新改革和产业政策突破,在新经济制度供给上实现突破。

    1十四五天津高新区发展目标

    类别

    指标

    2020年基数

    2025年目标

    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1.5

    10以上

    预期性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10.3

    8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

    231.3

    261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38

    51

    预期性

    全区市场主体数量(万家)

    4.58

    9.2

    预期性

    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140.62

    937

    预期性

    工业总产值
    (亿元)

    718.25

    1200

    预期性

    服务业营业收入(亿元)

    1106

    2450

    预期性

    批零业商品销售额(亿元)

    2854.39

    4400

    预期性

    产业发展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6

    29以上

    预期性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51.5(占本区)

    2.05(占全市)

    55(占本区)

    预期性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39.9(占本区)

    1.58(占全市)

    45(占本区)

    预期性

    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

    49.45(占本区)

    3.0(占全市)

    70(占本区)

    预期性

    主导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规模
    (亿元)

    信创:458.43

    新兴服务业:776.27

    生物医药:33.49

    新能源:70.02

    高端装备制造:42.77

    信创:1500

    新兴服务业:1500

    生物医药:200

    新能源:500

    高端装备制造:200

    预期性

    创新发展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1597

    2500

    预期性

    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5.16

    5.6以上

    预期性

    万人均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1070

    1200

    预期性

    高成长(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数(家)

    雏鹰:534

    瞪羚:50

    独角兽:1(天鹅到家)

    雏鹰:750

    瞪羚:80

    独角兽:2(天鹅到家、麒麟)

    预期性

    科技型上市企业数(家)

    10

    20

    预期性

    营业收入超1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2(中海油服、市政电建)

    4(中海油服、市政电建、海光、麒麟)

    预期性

    国家级孵化器、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专业化众创空间总数(家)

    国家级孵化器:9

    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8

    专业化众创空间:11

    国家级孵化器:11

    科技部备案众创空间:10

    专业化众创空间:15

    预期性

    国家级研发机构数(家)

    13

    16

    预期性

    天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家)

    3(浙大研究院,中英医疗产业基地、中科先进院)

    6(浙大研究院,中英医疗产业基地、中科先进院、中科院微电子所,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研究院)

    预期性

    产城融合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4

    15.5

    预期性

    区内各类学校和各级医院数(个)

    各类学校数:11

    医疗机构数量:23

    各类学校数:20

    医疗机构数量:30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12.4

    13.6

    预期性

    人均期望寿命(岁)

    83.03

    83.28

    预期性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90

    92以上

    预期性

    各类学校学位数(个)

    (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个)

    幼儿园:1260

    小学:3000

    初中:1350

    高中:540

    幼儿园:2790

    小学:5400

    初中:2970

    高中:1350

    预期性

    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率(%

    完成新区下达任务

    完成新区下达任务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完成新区下达任务

    完成新区下达任务

    约束性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70.6

    完成新区下达任务

    约束性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

    完成新区下达任务

    约束性

    政务服务“网上办”占比(%

    96

    97

    预期性

    开放合作

    境外研发机构(含境外孵化器)

    0

    1

    预期性

    营业收入中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比(%

    4

    6

    预期性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项目(个)

    100

    130

    预期性

    注:〔〕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三、实施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工程,构建“113X高端产业体系

    落实天津市、滨海新区大力发展信创产业的战略任务,聚焦发展信创1大国家级创新产业,率先扛起全国信创产业创新发展大旗,建成中国信创谷。以跨界融合为方向,以活跃区域创新创业氛围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新经济服务1大高成长创新产业。以智能化为导向,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与高端装备制造3大特色支撑产业,建好京津冀特色细胞谷,推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化升级,助力天津市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谋划量子通信、第三代半导体等“X”个新赛道,培育引领世界发展趋势的原创新兴产业以加快数字化发展为主抓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113X”高端产业体系。

    (一)聚焦发展信创1大国家级创新产业

    以解决国家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重大关切问题为目标,突破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困境,强化数字技术攻关重点发展基础硬件、软件系统、信创+服务3大核心链条、信息安全1大保障和军民融合1大特色,系统化构建“311”信创产业体系,全面建设中国信创谷,打造世界级信创产业集群。到2025年,信创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

    ——“芯片整机终端基础硬件产业链。核心芯片领域,推进飞腾芯片研发总部项目、中科曙光国家先进计算机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建设,巩固提升ARM芯片、X86兼容处理器芯片等研发水平,加快布局物联网、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处理器芯片、RISC-Ⅴ开源芯片、光电芯片研发设计等。依托中环高端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做强功率芯片与器件、单晶硅、区熔硅片、抛光片、第三代半导体等芯片材料环节。引进布局8-12英寸晶圆厂,推进光电子材料及器件制造基地、通富微电子先进封装等项目落地,补齐提升芯片制造、封测等高端制造环节。云领域,依托紫光云、麒麟云、华为云等提升云服务器、云主机等计算能力,支持弹性计算、资源监控管理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出高性能的公有云、私有云、专业云等全方位解决方案。推进腾讯IDC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加强数据存储、处理与决策等共性基础技术突破,提升数据信息交换和存储能力。整机终端领域,依托中科曙光重点发展兼容GPUFPGA、神经网络芯片的通用高性能服务器的研发制造,配套布局多路胖节点、异构计算服务器、并行存储系统等高性能服务器组件,加快实现算力突破。依托中国长城,提升整机终端研发与制造供给能力。产业延伸领域,探索发展存储系统、交换机、通信设备等领域,布局存储设备、基站、射频器、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和核心层交换机、高端5G通信设备等环节。

    ——基础软件软件集成软件系统产业链。操作系统领域,支持麒麟软件牵头建设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重点布局PC及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等的研发、适配及集成技术与环境。探索开发人工智能、工业控制类嵌入式、智能终端等领域操作系统等新型产品。数据库领域,依托南大通用、神舟通用两大国产数据库技术优势,重点做强分析型数据库、事务性数据库、基于X86的超融合架构数据库等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提升国产数据库加密等级。前瞻布局时序数据库、AI数据库等新型产品。应用软件领域,重点支持金山办公做大做强,导入办公软件产品及服务设计研发资源。发挥明星企业优势,重点面向金融、医疗等领域发展软件开发与系统解决方案,构建全行业应用软件供给能力。产业链延展领域,重点支持中科曙光布局固件研发,形成高端计算机内置主动管控固件供给能力。延伸引进中间件、流版签软件、ERP软件、办公系统软件等先进企业,提升软件产品链条完整性。

    ——适配整体解决方案信创+服务产业链。适配及系统集成应用领域,依托国家应用示范天津基地、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打造信创开源创新平台,重点发展芯片、基础软件、整机终端等国产化创新产品适配测试服务。发展软硬件系统集成,面向多行业领域推出集订单系统、采购系统等一体化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支持孵化基于鲲鹏的国产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发展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信创+工业互联网领域,依托紫光云、麒麟云、华为鲲鹏云等企业技术优势,推进国产云平台、基础软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融合落地,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建设工业云平台。信创+智能安防领域,依托天地伟业智能安防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基于国产化芯片的智能板卡研发技术水平,支持以信创核心产品为基础推出新一代智能安防设备及解决方案。发挥普泰国信等特色企业优势,面向社会治安、税务公安等领域提供智能安防解决方案。前瞻布局5G无线视频监控、4K8K安防监控解决方案等领域。信创+智慧能源领域,依托安捷物联、天大求实、顺云互联等企业,重点发展智慧电力维护、电力设备智能管理、智能配电与综合能源服务等,建设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探索分布式区块链机制在能源综合管理领域的应用。信创+海洋信息服务领域,搭建智慧海洋应用场景,推进信创技术在海洋经济领域应用,聚焦突破海底观测与监视技术、海洋卫星和遥感服务技术、海洋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等,重点发展海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海洋加密技术服务等领域。产业延伸领域,围绕国计民生行业领域,重点鼓励金融、航空航天、医疗等机构开放数据资源,构建信创+”应用生态。

    ——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产品领域,依托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提升计算机病毒发现及处理技术水平。依托360、安华易等企业,加快发展网络行为管理、防火墙、VPN/加密机、入侵检测系统等网络安全防护产品。布局Web应用、安全扫描及监控、安全防护系统等网络应用安全产品。支持鹰之眼、昆华科技等企业,提升生物识别加密系统、公钥基础设施、数字证书、访客机、人证核验设备等身份与访问安全产品。信息安全服务领域,支持360搭建国家安全大脑天津节点暨城市安全运营中心,优化网络安全监测与管理服务、态势感知、漏洞管理等平台服务能力。支持企业申建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发展等级保护安全服务,提供等级保护各阶段安全咨询服务。推进发展安全检测、安全培训、安全评估等服务。行业应用安全领域,依托太极风控等企业,重点发展数据存储安全、数据清洗、数据监控与追溯等数据安全服务。支持紫光云等企业发展云灾备服务、安全云解决方案等云计算安全服务。依托360发展区块链钱包、EOS超级节点等区块链安全解决方案,延伸区块链加密技术在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应用。产业延伸领域,结合信息安全应用需求,强化布局业务安全、安全管理、移动安全、智能安全等领域,扩大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布局,拓展行业应用安全领域。

    ——军民融合。卫星及应用领域,支持寰宇通导建设以移动通信传输产业为主,高精度实时导航、精准定位授时及深度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协同发展的北斗卫星应用总部基地;发挥航天五院作为世界最大的航天器AIT中心卫星制造优势,重点推进卫星导航产品和服务在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进航天中为打造航天五院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平台,优化布局无人机应用系统集成、测控通信设备研制、导航芯片研发、遥感数据处理等业务;推进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北斗民用短消息增强项目建设,完成信息处理系统软件开发、自测试和硬件平台搭建。军民融合行业应用领域,充分发挥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作用,依托天堰科技、信天电子、力神特种电源等企业技术优势,推进民转军用水平提升,支持发展智能化战伤模拟救治体系研发、单兵装备配套特种电池研制、高功率电磁脉冲发生器研制等细分领域,并逐步拓展军民融合技术范围及应用领域。

    )着力发展新经济服务1大高成长创新产业

    以推进产业跨界融合为方向,挖掘产业新赛道,积极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重点发展平台经济新业态;以活跃区域创新创业氛围为着力点,优化发展创新服务业,提升双创服务的专业化、平台化和集聚化水平,全面打造全市新动能引育标杆和创新创业活力服务区。到2025年,新经济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互联网平台服务。重点发展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元化需求为核心,以全面整合、融合平台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形态。互联网+商务服务领域,重点发展以云账户等为代表的人力资源服务;互联网+生活服务领域,重点发展以天鹅到家、途牛旅行等为代表的O2O服务、文旅服务;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推进发展以360、亿玛科技、今日头条、中文在线等为代表的信息安全服务、精准营销服务、数字新媒体服务等;互联网+金融服务领域,重点布局以易生支付为代表的金融服务。紧抓5G、疫后等新业态发展机遇,前瞻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谋划布局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平台。

    ——创新服务业。重点发展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综合科技服务三大细分领域。科技金融领域,以培育产业新兴增长点和支撑创新发展为导向,不断探索金融创新模式,强化金融服务业对天津高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推进天津科技金融中心提升市场化服务水平,联合金融机构建立针对中小企业风险缓释机制,鼓励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小额贷、投贷结合、投保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引进天使投资基金、私募基金、股权投资机构等金融服务机构。推进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创业孵化领域,推动中科曙光、360等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孵化器,激发大企业建设共享创业平台,不断开放内部产业资源,构建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共赢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实施国际创业中心大孵化器战略,带动提升现有孵化器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综合科技服务领域,积极引进和培育综合性科技服务提供商,支持搭建第四方综合科技服务平台,整合创新服务资源,更好支撑智能科技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3大特色支撑产业

    1、生物医药

    强龙头、亮特色、建集群为路径,聚焦创新药、医疗器械、健康新经济等领域,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丰富、产业链条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地与行业制高点,建设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细胞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全球领导者。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创新药领域。依托天津药物研究院、中源协和、天九再生、合源生物等企业,打造细胞质控研究体系,重点发展细胞药物和再生医学、干细胞存储、基因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治疗)等领域,推进细胞外囊泡创新研究联合实验室建设。依托天津药物研究院、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等,开发复方、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中药新药,推动中药研发和产业化。发挥汉康医药、尚德药缘、博福益普生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发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及代谢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等化药新药。

    ——医疗器械领域。重点发展呼吸机、超声测量仪、激光诊断、医学影像设备、治疗设备及眼科等专科诊疗设备,发展家用可穿戴式健康监控仪器设备以及理疗床、康复训练系统等家用理疗康复设备等。依托美德太平洋、威高药业等,推进威高集团分子诊断产业化基地项目、血液透析耗材研发产业化等项目进展,发展凝血仪器及配套试剂、特定蛋白仪器及配套试剂、肾透析制剂等专用试剂耗材。发展单克隆抗体临床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等体外诊断产品。

    ——健康新经济领域。鼓励企业将研发和生产委托外包,合理配置和利用研发生产资源,重点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转化医学、合同研发(CRO)、合同生产(CMO)等服务。推进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依托阿贝斯努、医指通、惊帆科技等企业,发展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智能穿戴监测设备、医疗与康复机器人等新兴服务领域。依托金域检验等,重点发展第三方专业检验、专业健康管理等领域。

    2、新能源

    以布局新能源产业作为天津高新区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抓手,立足新能源产业现状基础,以建设新能源(储能电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能源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为着力点,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光伏、风电三大领域,推进产业绿色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设成为全市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动力电池领域。依托中电科十八所、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点发展锂离子蓄电池、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等领域。依托巴莫科技、合纵电力等,重点发展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等领域,布局电解液、电解质等关键材料。依托力神电池等企业,重点发展动力电池生产环节,提升PACKBMS等细分领域。依托赛德美,发展动力电池无害化回收领域,建设智能化电池拆解流水线。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量产,提升整车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生产线的应对能力。

    ——光伏领域。依托中环半导体、环欧半导体等,重点发展单晶硅、多晶硅等太阳能电池材料。依托三安光电、蓝天太阳、英利等企业,重点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多晶硅及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PERC电池制造等新技术。布局发展光伏逆变器、配电箱、机柜等系统部件及晶硅异质结电池、钙钛矿电池、钙钛矿/晶硅两端叠层电池等领域。

    ——风电领域。依托明阳风电、歌美飒等企业,加快重点布局大功率风电整机、海上风电整机研发,发展大功率发电机、齿轮箱、叶片、冷却系统、大型铸锻件等关键部件研发。加强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风电运维等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独立创新、联合创新,形成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工程总承包、运维服务于一体的风电全产业链。

    3、高端装备制造

    贯彻落实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要求,以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导向,立足天津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优势,坚持外引内育、高端引领、融合示范的发展路径,重点发展智能装备、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着力促进增量转型和存量智能升级,打造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与智能制造产业高地。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

    ——航空航天装备领域。依托航天五院,强化发展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非系统研制生产、总装测试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航天五院518鸿雁项目建设。依托航天十一院,重点发展空气动力相关设备设计制造、特种飞行器总体设计与制造等领域。

    ——智能装备领域。依托中屹铭等企业,重点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大力发展高刚性打磨切割等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借重深之蓝等企业,发展水下机器人研发设计、制造领域,扩展机器人在海洋测绘、水下安防、交通运输、救助打捞等领域的应用。依托飞悦航空、飞眼科技等,重点发展工业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消防无人机等领域。

    ——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依托凯发电气、北海通信等企业,加大智能系统研发力度,重点发展数字通信产品、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智能供电调度、远动终端控制及综合监控系统等领域。

    (四)前瞻布局量子通信、第三代半导体、数字孪生、智能药物研发等X个未来新赛道

    ——量子通信。鼓励中科曙光、海光信息、飞腾、三安光电等核心芯片设计企业,联合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加快布局信号处理芯片、量子通信雪崩二极管等量子通信元器件。深度对接国盾量子、问天量子等量子通信龙头企业,布局量子密钥分发设备、量子安全网关等核心设备,发展偏振量子密钥分配终端、千兆量子密钥分配终端等量子密码技术专用核心设备。依托国科量子,基于量子保密通信天津城域网建设、量子应用产品开发、量子产业带动等产业化项目,重点发展量子IDC、量子白板、量子电话、传真机等量子通信产品。

    ——第三代半导体。发挥中科院微电子所研发实力优势,依托中环半导体、环欧半导体、三安光电等企业技术储备,聚焦开发以SiCGaN为主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积极引进6英寸SiC衬底、4英寸GaN衬底研发与生产项目,探索突破6英寸GaN制备技术。以满足SiC在新能源汽车、高铁等领域、GaN5G通信、照明、射频等领域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引领本地企业着力发展SiC材料的DC/DC转换器、DC/AC逆变器、GaN材料的快充器件、车规级GaN充电等领域。

    ——数字孪生。依托信创领域重点项目,发挥海茵兰茨、恒源等传感器企业的技术优势,加快突破传感器敏感材料、核心元器件、传感器融合算法、数据智能处理、低功耗等关键技术。发挥领智科技、至简自动化等仿真企业带动作用,联合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科研院所,着力攻克智能设计与仿真、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以加强数字孪生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为出发点,引领本地企业着力发展单个系统或多个系统的联合仿真,实现生产流程、透明工厂等融合型数字孪生体的精准构建,推动企业高效、安全生产。

    ——智能药物研发。依托天津高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优势,发挥合源生物、尚德药缘等靶点发现企业的带动作用,联合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开展药物研发的基础研究,提高药物靶点发现效率和准确度。发挥天津药物研究院强大的科研实力,鼓励汉康医药、希恩思生化等骨干企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跨界融合,积极发展智能化合物合成与筛选。依托南大通用、紫光云、神舟通用三大数据库服务企业,开发临床数据融合系统,助力智能药物研发的全过程。

    (五)创新产业组织、招商方式

    实施强链补链建链行动。结合信创、新经济服务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重点领域,绘制产业招商图谱,开展强链补链建链行动。聚焦主导产业关键领域,做大做强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现代中药等优势环节,加大强链力度;围绕通信设备、中间件等产业链缺失环节开展建链,弥补产业链条空白;面向芯片制造、药物研发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开展补链。

    推行主导产业链长制推进高新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方案有序落实,围绕113X”主导产业体系,集中攻坚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经济服务业5条产业链,实施“链长+专班+平台”工作机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构建以龙头企业培育、重点项目攻坚、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协同推进、产业集聚发展、高端人才引育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推动体系,构建形成产业链安全高效、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链完整性和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创新开展新经济招商。开展平台招商,以高端资源导入与生态网络建设为导向,通过支持市场开拓、提供研发创新补贴等方式,重点引进国内大企业、上市公司、投资集团在天津高新区设立第二、三业务线。实施新业态招商,依托云账户、易生支付等资源优势,推进强化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供给,形成新业态集聚洼地,通过动态挖掘国内外高成长企业资源建立招商资源培育库,加速新业态企业集聚。开展科技招商,聚焦新研发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与高端研发人员,聚焦新服务引进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

    探索开展应用场景招商。面向信创产业,积极争取天津市政府等相关部门支持,放开更大层面金融、电信、能源、电力、医疗、教育、交通、公共事业等八大领域的市场,拓展信创产品使用的范围和场景,招引信创产业更多企业落户高新区。加强新经济服务业应用场景研究,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传统服务业跨界融合,建立常态招商部门与各部门的常态沟通机制,针对新经济服务业开展场景需求征集,实现资源有效配套,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催生一批具有前沿性、体验感和创造性的新服务业态。

    四、实施创新能级提升工程,打造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高地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落实创新立区战略,发挥天津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培育创新主体为主导、以搭建创新平台为关键、以激活研发源头为引领、以汇聚创新人才为支撑,提升企业主体、创新平台、人才要素、研发源头的能级,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在全市、国家高新区的创新引领,谋划打造自主创新原始创新高地。

    (一)提升创新主体数质能级

    推动龙头企业资源开放。聚焦信创产业、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鼓励南大通用、360等有实力的企业实施产业链垂直整合,抱团式发展,培育涌现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增强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中科曙光、紫光云、天津药物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全面开放自有研发、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通过研发众包、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等方式打造大企业生态圈,孵化孕育科技创新企业,形成与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展局面,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和产业链能级跃升。

    梯度培育优质高成长企业。高质量制定出台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加大对初创科技型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高成长企业的遴选、培育和扶持力度,打造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支持企业申报天津市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投资,培养更多好苗。着力吸引海外留学生、科研人员等来天津高新区创业,培育一批高质量雏鹰企业。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成立瞪羚企业俱乐部,为瞪羚企业提供技术、市场、人才等多要素服务支撑,促进瞪羚企业加速集聚。聚焦信创、数字娱乐等领域,引进培育一批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打造京津独角兽生态圈,推进实现高成长企业资源协同。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后备资源库,选择一批市场前景广、创新潜力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高企后备资源库的重点培育对象,加大企业入库资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利用创通票高企服务包,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解读,优化国家高企申报审查程序,提升认定初审与推荐效率。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奖补力度,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替代。

    支持做优做强科技型企业。建立“一对一”的重点上市后备科技型企业工作机制,引入主板、科创板等上市挂牌辅导机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效率,对重点企业采取精准服务。鼓励企业研发培育“杀手锏”产品,支持企业成为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引导科技领军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天地伟业、盛实百草等科技型企业承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着力突破战略性前沿技术。创新发展技术领先企业,支持技术领先型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对成功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进行奖励。

    (二)提升创新平台建设能级

    支持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中科曙光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建设,坚持从源头端入手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解决关键卡脖子核心技术,增强原始创新水平。聚力推进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芯火双创基地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级,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加快云账户全国综合服务平台等新经济创新平台的建设,用数字化手段和云上赋能的方式,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支持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国家应用示范天津基地等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吸引一批军民融合重点项目落户。进一步深化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推进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筹建泛在感知技术创新中心、智能装备中心,持续引入国防科技大学创新成果落地孵化转化。围绕细胞谷建设,新建高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P3实验室)、细胞质量控制平台、抗病毒药物筛选平台等创新平台。

    专栏1  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重点

    天津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全国首批3个国家级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之一,平台紧密围绕为科技兴军服务等核心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军转民”“民参军直通车,建设国内一流军创星孵化器品牌,引育一批高成长性军地科技成果在天津高新区集聚、转化。

    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由中科曙光牵头,联合26家产业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作为核心股东单位,共同投资组建,致力于开展通用CPU和高性能计算专用CPU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主要包括X86CPU研发平台、DCU研发平台、整机研发平台、高性能EDA中心、高性能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生态环境验证平台等。

    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由麒麟软件公司牵头,聚焦党政、国防、金融、电信、能源、交通等国家战略和支柱行业在核心信息系统国产化替代、升级、重构中不断增长的国产计算平台创新技术需求,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打造面向行业的国产基础软件计算平台;打造以先进操作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软件创新服务平台。

    360信创安全基地。以360为主体,依托其在网络安全领域积累的技术与服务资源,建设信创工程安全研究中心天津信创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信创网络安全靶场、信创漏洞综合管理中心、信创安全运营和应急响应中心等。

    积极争创海河国家实验室。全面支持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争创中药领域海河实验室,以“细胞谷”为依托争创生物医药领域海河实验室,打造高度集聚、全国领先的科技大平台集群,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前沿科技领域,以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作为创新单元,以重大任务联合攻关为牵引,通过订单式、揭榜式等多种项目制,面向全球招聘顶尖首席科学家及科研人员组建实验室科研团队。整合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继续做强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释药技术与药代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市级重点实验室。制定以政府投入为主,大型企业参与投资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捐赠支持实验室建设,符合相关规定的可享受税收优惠。

    (三)激活研发源头创新能级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量质提升。聚焦信创、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关键领域,面向核心技术产业化、市场化需求,推进新型研发机构落户与建设。支持领军企业联合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共建集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激发高校研发活力。着力提升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天津大学医疗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等现有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服务能级,支持研发机构在资源汇聚共享、主体协同联动等方面发挥核心枢纽作用。

    推进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坚持以企业为研发创新主体,推进中科曙光、力神电池、巴莫科技等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开展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天津高新区“113X”产业体系创新需求,绘制重点技术攻关清单,以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攻关一批核心技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持续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搭建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优质尖端技术对接交流通道,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四)提升创新人才供给能级

    强化引育创新创业人才。围绕“113X”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领域,发挥海河英才鲲鹏计划等政策优势,加大对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发挥各类人才载体和平台作用,培养壮大从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到基础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全链条人才队伍,形成产业人才智力集聚与产业转型升级互促并进新格局。围绕主导产业人才引进工作,探索动态可跟踪的人才信息系统和精准可定制的人才引进平台。探索建设实用、高效的海外引才基地和引才渠道,聚焦信创产业需求,着力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创业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推动企业与高校建立联合培养基地,通过订单式培养、学徒制合作等模式,加快培养一批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等。

    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制定出台具有天津高新区特色的人才专项政策,为园区创新人才引育提供坚实保障。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加强与高层次人才的密切联系,实现人才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以信创产业为重点,推进人才多维度评价和培养,激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活力。落实好《关于促进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实举措》,放宽在区内企业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年龄,简化优秀留学生申请签证手续,为海外人才在出入境机制方面提供便利政策和服务。针对外省市项目在职职工居住需求,在项目转移后,户籍暂未迁入本市且家庭在津无住房的在职职工,可购买1套住房,所购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3年后方可转让。

    五、实施双创升级示范工程,打造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己任,充分调动天津市、全国科教和研发资源,深化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高效能孵化载体服务、全方位科学技术服务及多类型双创活动服务,打造高度市场化、功能完善、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实现对全市创新创业的引领带动。

    (一)深化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

    引聚一批科技金融服务机构。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社会资本机构,围绕科技型企业发展与创新需求,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引进一批企业集团财务、金融租赁、汽车金融、商业保理、支付结算、消费金融、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小额贷款、私募基金等领域的创新型金融机构,打造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国金融机构在天津高新区设立投资机构,支持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支持外资创投基金落户天津高新区,建设外资基金及被投项目在天津高新区集聚发展。推动S基金在天津高新区内创新发展,拓宽私募基金退出通道。积极推动对接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国内外一流资管机构和天津高新区金融服务机构服务。

    加快布局多层次资本市场。依托天津科技金融中心、求是众创空间、华科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平台,定期举办大型天使基金、风投等创业投资对接活动,鼓励企业探索低门槛、风险分散的新型融资方式。建立科技企业上市后备库,为库内企业搭建与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专业服务机构等沟通交流平台,培育一批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企业,支持新三板企业挂牌。加大对已上市挂牌企业扶持,对企业上市过程中产生的中介费用给予一次性补助,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依托银政通金融服务平台,打通政府、企业、金融机构间的数据通道,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提升服务效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基础上,探索推出创新创业通证、OTC可转债等金融创新产品,形成金融支持科技,科技赋能金融的良性生态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发行基础设施类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推动出台科技资助补贴贷款政策,推出科技立项贷等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联合供应链协作企业、商业银行、物流企业等各方主体,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探索供应链金融模式。

    推进打造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适度降低中小科技集团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企业资格门槛。利用自创区创新优势探索服务贸易类企业经常项下外汇业务便利化举措,探索个人资本项下资金跨境流动在限额内有序放开。支持区内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境投融资服务。在天津高新区内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支持符合条件企业适度拓宽投资种类范围。

    放大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效果积极推动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滨海产业发展基金在天津高新区成立战略新兴产业新动能引育母基金,针对重点培育产业方向,成立专项产业子基金,借助政府出资引入符合区内产业发展规划的优质产业。提升政府财政补贴的市场化程度,用好政府平台公司,利用融资租赁、供应链融资等手段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撬动银行、保险资金等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重大项目或符合区内产业规划的中小企业,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推进专项产业基金的设立和运作,强化信创、新能源等产业领域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高成长企业培育等金融支撑。

    (二)深化高效能的孵化载体服务

    支持建设专业化孵化载体。支持360、紫光云、中科曙光、天津药物研究院等代表企业、机构,聚焦信创、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设专业化孵化载体,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领域技术、设备、信息、市场等资源。支持榴莲咖啡、华科等综合性孵化载体,结合自身优势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型、应用技术型等专业化众创空间转型,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推进创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优秀载体积极申报国家级孵化载体认定(备案),对于成功获批单位给予资金奖励或政策支持,激发载体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

    引导孵化器市场化发展。鼓励传统孵化器运营商市场化转型,提供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的协同支撑孵化体系,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高附加值服务。引进市场化孵化器运营商,探索创业导师+持股孵化天使投资+创新产品等新型孵化模式,提升孵化器运营效率。转变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引导大学、科研机构、大企业、民间机构、风险投资和国外资本共同参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业公司提供多种服务选择。

    支持建设多元化载体。支持商业模式概念验证实验室等新型孵化载体建设,形成模式打磨+头脑风暴+人脉链接服务模式及天使智投服务机制,为优秀创业想法、中早期创业企业提供商业模式打磨、资源链接等全方位服务。加快与中电光谷等产业资源共享平台的合作,导入创新资源,打造特色载体。加强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合作,聚焦新赛道、新产业共建未来实验室,前瞻培育未来新兴产业。

    (三)深化全方位的科学技术服务

    引聚一批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链接中关村等全国创新创业高地,重点引进一批服务能力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综合性科技服务集成商,提升全链条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创通票平台升级,完善创通票模式升级推广建设运营方案,集聚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提高区域科技服务机构水平,逐步探索在滨海新区及天津市全面推广。出台引培科技服务机构支持办法,给予新引进科技服务机构办公租房补贴、绩效补贴等支持,促进科技服务机构集聚。

    强化建立产业创新服务链条。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试验区、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优势,吸引、集聚一批知识产权优质服务机构,探索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调联动机制,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1+N”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模式,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深入挖掘区内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需求,精准匹配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仪器设备等资源,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的转移转化。围绕信创、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加快建设信创产业重大创新平台、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平台等,服务产业创新。

    加快建立科技服务大市场。依托滨海新区获批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园区的优势,积极引进全国学会科技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支持企业用好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学会服务站等科技服务资源。发挥天津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天津高新区科技大市场,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以互联网+”推动科技信息的发布、展示和交易,探索协议定向研发、挂牌交易等科技成果交易方式,定期举办科技成果推介、政策咨询解读等线下活动。链接全国高新区优质科技服务集成平台,有针对性的建设对接全国、符合天津高新区产业发展导向的科技服务云平台。

    (四)深化各类型的双创活动服务

    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双创活动。鼓励本地科技服务机构形式创新,举办津菁汇双创力量等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建立周周有路演、月月有风暴、季季有论坛、年度嘉年华的常态化活动机制。结合信创、智能制造等产业特色,打造智能+”信创+”等系列双创活动,推进活动常态化。积极承接全国双创大赛、中国创新挑战赛等国家重大创新创业赛事,探索赛事+项目企业孵化+协助项目企业落地+加速项目企业快速成长的赛事创业新模式,打造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

    强化创新创业领域科普工作。依托中科曙光、飞腾等区内科技型企业,建立一批主题性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等社会公共科普服务活动,提高全民科普意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科普应用场景,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拓展双创科普新媒体传播渠道。增强科技馆、街道社区体验馆和党群服务中心等对双创科普的宣传力度,鼓励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科普工作。

    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天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人才)联盟等联盟组织作用,组织汇聚特色产业垂直领域创新创业资源,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形成天津高新区特色化创新创业影响力。建立健全激励职工创新制度,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带动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积极搭建职工创新创效平台,激励职工群众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加强各类媒体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生动报道一批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人物,积极培育创客文化,大力弘扬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敢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引领和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

    六、实施空间布局优化行动,构建一谷三区四大主题片区

    落实向东向海战略,坚持把海洋片区作为主战场,加快融入双城建设,建成中国信创谷明确将华苑片区建成新经济发展活力区,渤龙湖片区建成智能制造集聚区,京津合作示范区建成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构建一谷三区发展格局,打造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有主题、有灵魂的产业园区,制定针对化策略,推进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一)推动海洋片区打造中国信创谷

    以海洋片区为主战场,发挥海洋片区地处滨海新区核心区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空间优势,重点布局发展信创产业,推进信创产业集聚发展,高水平建成中国信创谷;坚持以产定城,推进构建北产能、南动能、东孵化、中聚核的三区一核空间结构,推进城市功能关联集中,与滨海新区核心区其他片区实现功能错位,形成产城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活跃的信创产业集聚地和生态科技城区。

    1:海洋片区总体发展格局

    三区

    ——信创产业产能集聚区(北产能):围绕滨海西站周边企业发展需求,强化高精特智研发类企业招商,推进中环、立联信等产业资源向西向北拓展,布局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功能。做强核心芯片研发设计、服务器、存储器制造、整机终端制造等硬件链,提升安全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链环节。靶向引育芯片制造与封测、中间件等薄弱环节,并前瞻布局半导体晶圆材料、RISC-开源芯片研发、整机研发等潜力环节。

    ——信创产业新动能引育区(南动能):发挥飞腾、麒麟、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集聚的研发组团引领作用,加快向两高之间延伸拓展,布局研发设计、小试中试、集成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前瞻布局5G应用软件开发、5G通讯设备开发制造及工业互联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环节;积极培育区块链、信创+集成解决方案等服务供应商等。

    ——创新创业专业孵化区(东双创):结合城市更新需求,在东部片区建设低成本双创孵化区,面向三链开展创新创业服务,推进旧动能提升,哺育西部,融合东部,布局科技服务、小试中试、生产制造等功能。面向硬件链、软件链及应用链,布局科技服务业、创新创业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加强商业配套、公共配套、公寓住宅等配套设施建设。

    一核

    ——“枢纽+孵化+引育创新核(中聚核):联合滨海西站枢纽核、东部建成区孵化核与两高之间动能引育核,在海洋片区中部打造创新核,发挥企业总部与龙头企业研发优势,打造信创产业创新平台,加快新技术孵化产业化,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实现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二)推动华苑片区建成新经济发展活力区

    充分发挥华苑片区是天津市区唯一连片开发产业集聚区,且紧邻市第一、第三高教区的区位优势,以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与新经济、新产业集聚为基础,打造新经济发展核心区、创新创业核心区、信息服务引领区、先进制造研发区、总部商务集聚区的两核、三区空间格局,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特色街区和主题楼宇,完善城市配套环境,打造成为新经济发展活力区。

    2:华苑产业园总体发展格局

    两核

    ——新经济发展核心区:依托智慧山、普天创新园、天百新经济基地、科馨别墅等载体,加快引进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文化创意等领域企业。支持云账户、天鹅到家、途牛国际等企业做大做强,巩固营利性服务业发展优势,打造全市新动能引育标杆示范。

    ——创新创业核心区:加强园区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智能化终端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撑打造数字化园区。依托国际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科技金融中心、海泰大厦、海泰信息广场等载体,大力布局众创空间、孵化器、技术研发、科技金融等创新创业服务领域,打造创新资源聚合辐射的创新创业核心区。

    三区

    ——信息服务引领区:加快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信创安全基地等建设,集聚信息技术高端人才、产业资源。依托华苑软件园、360创业平台等载体集聚信息技术领域企业项目,打造芯片及核心硬件、计算机与存储安全集成设备、智能安防等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引领区。

    ——先进制造研发区:以力神电池、巴莫科技、赛象科技、津荣天宇等为重点,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动力电池、风电装备、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环节,集聚先进制造业企业,建成先进制造研发区,支撑全市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总部商务集聚区:盘活环外高银117商务区,重点布局小学、酒店、会展中心、国际医疗城、枫叶国际学校等载体空间,打造集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会议展览、现代商贸、国际医疗、高端教育等于一体的总部商务集聚区。

    (三)推动渤龙湖片区建成智能制造集聚区

    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集聚与转型升级为导向,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风电设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智能制造环节,打造京津冀特色细胞谷、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未来产业发展试验基地、创新创业活力基地的一谷、一区、两基地功能格局,建成全市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

    3:渤龙湖片区总体发展格局

    一谷

    ——京津冀特色细胞谷以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细胞谷起步区(渤龙产业园)、九州通健康产业园等为载体,依托天津药物研究院、九天再生医疗等企业,打造提取制备+细胞存储+质控检验+研发生产+应用转化+冷链物流的细胞全产业链,建成京津冀特色细胞谷

    一区

    ——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支持明阳风电、禧天龙、合纵电力、高能智核等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发展离散型、流程型智能制造新模式,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

    两基地

    ——未来产业发展试验基地:依托航天五院、十一院等院所搭建主导产业创新平台,重点发展卫星及应用、无人机等产业,加快推进航天五院518鸿雁、腾讯IDC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围绕前沿产业需求,加强场景供给,加快搭建未来产业发展试验基地,推进前沿产业创新发展。

    ——创新创业活力基地:以渤龙湖总部基地为基础,加快推动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加快推进天津高新区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御湖湾幼儿园、天津高新区体育中心等公共配套项目建设,推进恒大恒湖苑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打造适宜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宜居环境。

    (四)推动京津合作示范区建成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重点围绕高科技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强产业引进、项目招商和投融资等服务,有效承接北京产业资源外溢,合作构建园区产业链,促进园区快速发展。

    进一步理顺京津合作示范区管理体制机制,围绕居民以及周边产业功能区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引进京津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示范区。

    七、实施产城融合示范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北方一流科技城

    科产城人融合为理念,以满足园区产业创新人才需求为根本,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教育、文体、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成集商务配套完善、科技生活深度融合、宜创宜业宜居的未来新空间,打造北方一流科技城,建设成为区域创新极

    (一)打造科技感新园区新社区

    建设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联合360、腾讯等龙头企业,推进建设智慧高新运营中心,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型智慧城市治理应用成果和亮点。依托紫光云+智能技术,承接紫光集团芯云战略部署,助力落实智慧城市系统建设,促进大数据与政务服务、实体经济、社会治理的加速融合,构建综合性园区管理数据库,提供实时数据支撑,提升监测服务能力。建设天津高新区大数据平台,形成数字驱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能力,打造数字园区运营创新中心,有序推进各领域数字化治理。

    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能泛在的数据感知传输网络,形成--万物互联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加快5G基站建设,推进5G覆盖探索5G技术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医疗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天津高新区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广泛部署物联网基站、分布式传感器、边缘计算节点和实时远传末端计量仪表,强化能源计量、消防、智能路网、排水、能源、环保、环境监测和设备设施的监控及定位,健全城市感知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新基石。

    探索建设高端创新创业社区试点。优先遴选华苑片区、塘沽片区等产城基础扎实的重点空间组团,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通的产业社区转型,建设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服务配套、生态宜居的人才公寓+创新创业空间新载体,打造综合创业社区。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教育、医疗项目加快建设,以完整社区+邻里中心为生活单元,植入休闲、娱乐、商业、研发等活动,构筑满足多元需求的社区生活圈,营造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的产业社区。

    (二)持续优化城市服务功能

    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渤龙湖片区、海洋片区与主城区的联通互动,实施海洋片区拥堵交通节点改造,开展渤龙湖市政路网建设,构建便捷顺畅、衔接高效、互联互通的立体城市交通网络。推动华苑片区环内交通治理,推进环内环外公路交通互联成片,有效治理环内交通混乱问题。有序推进渤龙湖轨道交通布局建设,协调推进滨海Z2线渤龙湖站点建设,加强与主城区轨道交通对接。加密城市路网,实施南北通道贯通、断头路打通工程,形成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完善公交线网,强化城市公共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

    有序推进城市更新。落实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加强华苑片区、海洋片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鼓励配建停车位和充电桩的设施。持续推动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完善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积极稳妥开展拆除腾退工作,合理利用土地整备、土地置换等方法,引导低效企业搬迁或清退,加强低效建设用地、闲置楼宇二次开发,鼓励拆除重建、综合整治等方式,在原址进行改造。

    (三)加快推进教育事业现代化

    补齐教育发展短板。聚焦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围绕本地就职员工子女、本地居民子女基础教育实际需求,建好、办好每一所学校,高标准巩固基础教育普及成果,加快补齐基础教育短板。引导学前教育提质惠民,加快推进御湖湾幼儿园等项目建设,通过新建、扩建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规范和满足园区职工和居民家属的学前教育配套实施使用。加快华苑片区、海洋片区等片区义务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高新区华苑外国语学校建设,导入高质量教育资源,完善中小学教育体系。

    全面提升教育品质。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探索公办民办学校合作办学的新型模式,在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升天津高新区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鼓励天津高新区内各学校利用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等技术,整合各类信息网络系统和学习资源,推进家校互动和远程学习,优化教学策略,促进精准教学,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坚持把人才培养和质量提高并重,加强师资培训,制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吸纳优秀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质量。

    (四)促进多元文体事业繁荣

    加快文体服务全覆盖。加快推进渤龙湖体育健身中心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工程等基础体育设施,合理布局建设足球场、篮球场、绿道休闲驿站等社区便民体育场所,进一步强化天津高新区公共体育服务,满足区域体育资源需求,全面提高居民体质与健康水平。依托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示范区的优势,提升天津高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引导社会资本建设读书走廊、俱乐部等文化设施,创新文体服务方式,强化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组织具有高新区特色的文体活动。依托智慧山艺术中心、滨海广告产业园等载体举办科技文化论坛和专题活动,全面提升天津高新区文化活动知名度,争取打造天津高新区标志性文化品牌。依托天津高新区航天城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定期举办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公共文化设施的知晓率和公共文化服务满意度。探索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等深度融合,提高天津高新区文化产业影响力,打造现代文化产业新高地。

    (五)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推进华苑等片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建成医疗远程服务系统,形成对于天津高新区居民的就医需求的辐射,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布局。鼓励引导天津高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参与开发智慧医疗系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加强大数据在临床辅助决策、公共疫情监测及个性化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健全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开展应急演练等工作,提高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能力。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导,社区卫生服务站参与,社区医生分片管理模式,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形成全人全程的健康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社区卫生健康课堂,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围绕信创、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联合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滨海高新区品牌的校园影响力,举办高校系列招聘活动,吸引各地高校毕业生到区内企业就业,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自主创业就业,开辟就业新空间。建立天津高新区人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信息库,为就业者及有招聘需求的各类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平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推进渤龙湖片区扩建市儿童福利院、养老院等项目建设,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建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全民、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符合天津高新区产业发展定位的企事业单位购房,参与人才公寓、公租房等建设。

    八、实施开放协同深化行动,推动构建双循环互促新发展格局

    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为核心,以深化开放合作为方向,推动天津高新区在京津冀、天津市、国内国际整合利用创新资源,推动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支撑滨海新区打造一基地三区核心标志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

    (一)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模式

    融入北京新经济协同。聚焦信创、生物医药等领域,精准链接引进北京新经济资源,开展独角兽第二总部、功能总部招商。深化与中关村合作,支持与海洋片区实现融合发展,加快推动滨海中关村(高新区)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释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活力。依托中海油、中电子等企业,引入更多上下游关联环节产业资源。探索北京研发+天津高新区产业化跨区域技术转移转化发展新模式,支持组建京津冀成果转化联盟,加强与北京在中试验证和产业化环节的合作,形成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网络。

    强化与河北互补合作。进一步开展和深化与石家庄、唐山、保定等高新区的战略合作,针对交通、港口等区域协同发展问题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推动区域资源与产业的优势互补。加快与雄安新区创新联动,按照产业链衔接、创新链融合的需求,面向雄安新区输出创新创业服务。支持与河北优质产业集聚区合作,聚焦信创、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共建产业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二)深化区域合作与协同联动

    推进双自联动取得新突破。利用天津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创新等基础扎实的优势,为自贸试验区政策创新提供落地场景。积极申请将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政策延伸覆盖至天津高新区,争取将天津高新区重点片区纳入自贸试验区扩区调整范围,支持园区率先开展服务贸易、科技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实现双自联动融合发展。借鉴张江、苏州、西安等地经验模式,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和服务领域双自联动,融合发展,进一步降低创新成本及门槛。

    完善一区五园协同联动机制。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作用,将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会议常态化,定期针对一区五园政策创新、主导产业发展等事项进行探讨。进一步完善一区五园管理体制,增强统一组织协调,统筹确立各分园园区功能和产业定位,按照一区一产业进行合理差异化产业布局。加强园区资源流通,支持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支持设立联动专项基金,打破各分园地域空间限制,有效促进资金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加强与天津市其他区互动。围绕园区信创等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与西青开发区、空港保税区等周边区域常态化对接撮合机制,定期举办产业资源撮合会,推动产业资源优势互补。探索推动园区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政策等创新资源向周边区域开放、辐射,着力推进园区创新资源与服务模式输出及政策经验推广,带动周边区域创新创业。面向产业发展及上下游供需,建立主导产业长期联动机制,推进区域企业共建产业联盟,促进区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构建区域良好产业生态。

    (三)加强与全国创新高地的合作

    加强与国内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合作。依托天津先进技术研究院、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载体,积极与国防科技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链接,承接信创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到天津高新区进行成果转化,强化产业聚集效应。高水平链接北京、上海等科技创新高地,开展创新创业生态建设、院所协同创新、项目融资等对接合作,提升开放型创新经济发展水平。绘制产业创新地图,加强与杭州、深圳等产业创新高地的链接,吸引国内龙头企业在天津高新区建立区域性研发机构或研发总部。

    深化与国内先进高新区的合作。对接中关村等先进园区,共建科技园区、孵化器、跨区域技术转移平台,吸引重点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等落户天津高新区。积极与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先进高新区建立沟通机制,围绕高新区争先进位、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开展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等主题进行交流,学习各高新区先进发展理念及管理模式,促进天津高新区更好更快发展。深化与安徽合肥、四川成都等先进高新区合作,重点在院所协同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合作等领域加强经验交流。

    (四)加快构建国际化合作生态圈

    强化一带一路走出去。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带一路资源、项目、信息和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天津高新区走出去企业联盟,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组建对外投资联合体,沿线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开展重点合作国别筛选,针对东南亚、非洲、中东欧等全球不同区域个性及发展阶段,从人才、市场、投资等多方面精准实施差异化的创新合作战略。鼓励区域科技领军型企业进行跨国技术并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强化天津高新区领先技术成果的国际化循环,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加速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基地。鼓励企业与知名高校、跨国公司、中介机构等联合打造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提升海外创业项目转化效率。链接美国硅谷、新加坡、德国、日本等创新型高地的先进孵化载体,探索共建双向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当地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发掘科技人才、技术和企业。探索出台海外优质项目落户扶持政策,强化源头创新链接机会,挖掘有核心技术的团队、平台级技术团队、行业龙头企业的剥离业务,寻找产业合作机会。开展面向海外华裔科研和创业人员,及来华外籍科研和创业人员的海内外产业发展交流。

    九、实施改革创新突破行动,探索园区绿色提质发展的新模式

    坚持改革开放,充分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探索新型产业治理、园区运营管理模式,探索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崛起高质量发展路径,大胆开展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一)探索“碳达峰”创新路径

    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研发攻关,支持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创建绿色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绿色企业技术中心、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构建绿色技术标准及服务体系,强化绿色标准贯彻实施推进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和成果应用加快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专利转化和技术交易,提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发布展示、清洁生产审核等服务,夯实绿色产业发展支撑。引导科技型绿色示范企业、投融资机构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专业孵化平台,面向绿色发展实施精准孵化。

    推进园区绿色改造与示范。系统化编制高新区绿色发展行动计划,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提升,开展绿色、低碳、循环、智慧化改造行动科学筹建海洋片区污水处理厂,完善跨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技术的研发做好排水管理、清洁降尘等措施规划探索绿色建筑应用和开发模式对具备改造条件的建筑进行绿色节能改造,展现零耗能建筑示范效应。推动园区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园区率先实现碳达峰形成示范

    提升园区生态环境质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天津高新区生态绿色屏障建设工作。结合重点企业和学校等建设情况,适时完善周边的绿化及人行便道等市容环境提升。继续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加强流域研判预警,做好跨区域突发水污染应对准备。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以治理大气细颗粒物为重点,合力实施压减燃煤、控车节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措施,完善跨区域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绿色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扬尘污染,推进机动车尾气、工业VOCs废气等治理。

    (二)探索实施新型共治模式

    构建生态化信创产业共治组织。重点依托天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人才)联盟,汇聚区域信创产业能级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组建信创产业共治理事会,引导上下游之间加强关键技术研究、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形成信创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赋能瞪羚、独角兽等新物种及新业态培育;依托共治理事会成员资源优势,实时链接产业上中下游企业,按照利益共创、风险共抗原则平等合作利益共享,实现企业在地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融合与共生。

    加强创新共治模式探索。推进科研体系向开放科学转型,聚焦信创、新经济等主导产业关键领域创新需求,联合科学家、企业家、高端技术人才、智库专家等建立协同创新联合体,在基础研究、共性问题等多领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加强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推进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支持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形成适应开放科学科研体系的治理模式,构建良好互动的创新生态环境。

    (三)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需要的行政法规体系和新型管理模式,充分激发天津高新区发展动力、活力和效率。完善法定机构改革相关配套运行机制,进一步放大制度创新效应,促进天津高新区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积极争取市级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人才引进、市场准入等更多领域社会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进一步提升管委会规划统领、政策创新、制度供给等职能。

    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国资投资运营公司的混改实施平台、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作用,探索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灵活多样混改新模式。探索领导人员身份制式转换,试行职业经理人制度,鼓励混改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分红激励等制度创新。支持园区内国有企业打造混改实施平台、不良资源处置平台等。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推动经营业绩考核、薪酬管理等制度改革,形成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的管理机制,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政府搭台、人才主角、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四链深度融合,促进政、产、学、研、用、金、服七要素高效联动。优化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扩大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引导社会资本增加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全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实施更加灵活的薪酬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支持科研机构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

    )推进政策举措创新试点

    推进新经济制度创新。建立完善包容创新、混业监管的产业治理制度,对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品新模式给予包容与信任,采取场景共建、共同协商、试错迭代的方式,联合园区内新经济企业进行大胆改革,切实为企业提供创新便利,打造更多类云账户企业。建立健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企业信用、平台信用、用户信用为主体的系统性信用体系。围绕新兴产业发展,改革传统审批模式,制定新兴产业项目准入负面清单,探索建立审慎包容的监管制度,破除新兴产业发展准入壁垒。

    专栏2新经济制度创新举措

    1、积极对接中央部委,主动提出本地新经济制度创新的方向,争取相应支持。对于中央鼓励探索的新经济领域,要大胆开展制度创新的试验;对于未明确但具备成长性的新经济制度需求,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2、围绕新经济企业的制度需求开展制度创新,充分挖掘各地瞪羚、独角兽等的制度变革需求,为它们提供以场景创新、包容审慎监管为核心的新经济制度环境,并通过制度变革的手段,吸引、培育更多独角兽。

    3、布局个性化产业跨界赛道,并针对具体领域出台个性化的机会清单、场景创新举措和跨界行业规则,建议设立产业跨界试验区,最终通过行业规则创新和产业共治,将产业跨界赛道打造成为面向未来、具有鲜明特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4、牢固树立共治理念。针对新经济领域出现的制度约束问题,产业界、科技界、政府和公众需要联合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机制,逐渐形成针对新技术应用、新经济发展的制度共识,不断培育自创区内的信用文化,营造新经济共治氛围,降低新经济的制度成本。

    完善新型生产要素供给制度。探索以拆除重建、综合整治为重点方向的城市更新,提升旧工业区的土地价值,激发市场活力。推进新型产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机制探索,对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产业功能的用地进行创新,积极探索完善的新型产业用地高效复合利用模式,健全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满足新赛道、新业态用地需求,促进新型产业发展。加快开放互联网医疗、数字文化、智能交通等领域公共资源,建立健全公共资源数据库,适时适度开放数据资源,完善新型生产要素供给制度。

    (五)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制三化改革,全面落实五减四办,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容缺后补、以函代证机制,深入推进证照分离一企一证综合改革,积极扩展承诺制审批、场景式审批范围。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一网通”“企业开办一窗通的全面应用,强化行政审批掌上办理能力,优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审批流程。推进投资项目前期审批试点改革,强化项目立项与用地、规划等建设条件衔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实施工业项目标准地区域环评区域水保等改革举措,高度实现环境基础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有效实现拿地即开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整体审批效率,持续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深入实施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持续提升行政审批代办服务水平,打造专家+管家式服务。

    积极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严格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证照分离全覆盖。以政务诚信建设引领、带动商务、个人诚信建设,保持政策连续稳定,切实履行政策承诺和合同义务,有效提升企业信心预期。积极取消、精简行政许可中介要件,放宽中介服务准入条件,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秩序。严格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清理取消本市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性措施,持续提升市场开放水平。加强对企业家的全方位服务意识呵护,营造理想成长环境,不断提升企业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强化社会治理创新。围绕高新区治理的短板弱项,建立完善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创新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统筹建立基层信息数据库,畅通土地监管、企业服务、民生保障全生命周期管理链条,推行管理、服务、风险、对策清单管理制度,提升基层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构建基层力量全整合、资源全对接、群众全发动、信息全汇集、问题全兜底的系统治理反馈机制,实现基层问题发现处置提升的闭环管理。创新推动高新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深化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全域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借助矛调中心、热线服务、雪亮工程等平台手段,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大力推进法治化建设。深入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保障企业安心生产、合法经营。重点开展海洋片区安全环境综合整治三年攻坚行动,通过开展场地厂院、工矿仓储企业综合整治,建立海洋片区地理信息系统等举措,使区域内各类安全隐患得到有效遏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不断提升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有效强化审管联动机制,持续完善失信评估、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相关工作措施。积极开展法治宣传,适时提供法律援助,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严密防范各类安全风险。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管控好各类安全风险,统筹推进政治、经济、网络、公共安全等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持续推进国家安全、反恐、禁毒、反邪教工作扎实开展,持续开展公共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加强社会面巡控,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及时研究有关社会稳定、综合治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全面排查化解各类重大矛盾风险,按照四访工作要求,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全力做好重大事件协调处置工作,妥善处置化解各类矛盾问题。加强重大敏感节点社会面稳控,维护公共安全稳定。

    十、十四五规划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建设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为主线,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增强新形势下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等方面能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智慧党建建设,为天津高新区实现十四五目标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天津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对规划重大项目和有关问题进行科学部署和决策。聘请国内知名研究专家、高新区企业家、重点行业协会负责人等成立天津高新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召开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专题会,对重大战略问题和重点项目进行深入研讨。

    (三)加强监测评价

    强化规划评估,围绕十四五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任务举措,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与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保证规划目标实现。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率。推进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纲要的实施与监督工作,建立规划实施情况阶段性反馈评价制度。

    (四)强化项目支撑

    坚持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规划落实,确立规划对重大项目布局的指导作用,创新招商模式,提升招商服务水平与精准招商能力,科学谋划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建成投产一批、启动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机制。

    (五)重视规划衔接

    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行动计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注重规划实施评估,围绕规划的延伸和细化,做深做实专项规划,将其作为履行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主办单位: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网站标识码:1201160063  |  备案序号:津ICP备09000137号-4  |   津公网安备 12019202000211
    联系方式:gxqwxb@tht.gov.cn |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主办单位: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网站标识码:1201160063
    备案序号:津ICP备09000137号-4
     津公网安备 12019202000211
    联系方式:gxqwxb@tht.gov.cn |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