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天津市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支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全面支撑美丽“滨城”建设,结合滨海新区实际编制《天津市滨海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综合交通规划》)。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有关政策,现就《综合交通规划》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下,基于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海新城,结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依托滨海新区现状发展基础和优势,协同区域与滨海新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从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智慧融合、绿色集约角度,系统地提出综合交通总体方案和相关专项规划任务,为下一层次相关规划和研究提供依据。
二、发展策略
本规划着眼于“立世界、融区域、建滨城”三个层面,提出“六大战略核心”。
(一)打造世界级一流港口
立足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重点提升港口功能定位、优化港口布局、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强集疏运体系保障、助力港口高质量建设,处理好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着力提升港口国际影响力,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推动港口高质量转型发展。
(二)建设国际型枢纽空港
重点提升空港功能定位、促进区域协同、建设区域枢纽机场、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能力,强化空港国际门户功能,实现区域内协同,形成京津冀临空经济合作示范区,快速提升国际门户枢纽地位,与海港共同支撑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交通枢纽。
(三)融入京津冀区域一体
拓展客运铁路能力、优化枢纽衔接布局、构筑高效公路体系、完善便捷物流体系,加速京津冀层面的交通基础设施网和运输服务网的互融,完善国家级综合运输通道布局,提升国家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通道能力,拓展滨海新区和京津冀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之间的直达通道。
(四)完善道路体系与慢行品质
构建功能清晰骨架路网,打造精致品质慢行体系,形成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道路网络布局,通过“路网优化、慢行强化”等方式,逐渐转变交通“车本位”的发展惯性,营造“以人为本”的安全、便捷、舒适、公平的交通出行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和体验感。
(五)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
促进轨道交通多网融合、构建多层一体公交线网、完善公交场站配套建设和发展特色多元公交服务,构建以“轨道交通和公交快线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分层次、多元化、一体化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体系格局,推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提升吸引力。
(六)健全综合化管控手段
优化静态交通供给管理、提高智慧交通管理水平、建立精准需求管理体系,积极推进滨海新区智慧交通系统建设,不断夯实智慧交通基础,从智慧管理、需求管理等方面发力,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融合发展,面向未来,加强综合交通管控工作。
三、《规划》主要内容
(一)明确规划目标
至规划期末,滨海新区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助力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美丽滨海新城。
(二)建设世界一流海港
优化“一港八区”布局,实现“强集优散、北优南拓、集约高效”发展;服务后方产业,形成“北航运、中制造、南石化”布局结构;推进港产城融合,形成“前港口-中产业-后城市”的港产城总体布局。
(三)建设国际型枢纽空港
滨海国际机场与北京首都、大兴机场实现错位发展,共建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强化空铁联运,提升集散能力,将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建设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区域枢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四)优化货运铁路网络
规划对外绕过北京、石家庄,形成直通西部、西北部区域腹地铁路通道,市域构建“北进北出、南进南出”环放式布局结构,港内实现铁路直接进港,强化铁路“最后一公里”。
(五)完善高效有序公路网络
规划滨海新区范围内形成“六横四纵三联”高速公路网络,包含10条重点服务集疏港运输线路;构建“两横两纵多联”的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包含6条重点服务集疏港线路;优化农村公路网体系,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六)构建多层级客货运枢纽体系
规划滨海新区范围内形成四级客运枢纽体系,提升客运服务品质;优化物流枢纽布局,提升现代货运服务水平。
(七)构建功能清晰城市骨架路网
规划快速路形成“三横两纵两联”的布局结构;区间干道重点强化双城及区间联系;城市主干路重点优化滨城“一主两副”及各功能组团的网络布局;加大次支路等微循环道路网密度,优化道路交叉形式、保障道路层级间转换效率。
(八)促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规划形成由高速(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常规地铁、中低运量组成的多层级轨道系统。其中:高铁(城际)铁路改变新区“尽端式+过境式”布局为“枢纽式”布局,形成“6方向6放射”的网络布局;市域轨道形成“三轴一射两联”布局;常规地铁形成“中心环+放射”布局;中低运量则重点做好末端接驳。
(九)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
构建多层多元公交线网服务,优化公交枢纽布局,完善公交停保场、公交首末站等场站配套设施。
(十)打造精致品质慢行系统
划分慢行分区,提出不同分区的控制要求;打通慢行断点,完善慢行交通网络;构建生态适宜绿道网络,提升慢行环境。
(十一)优化停车能源设施布局
差异化确定停车发展分区,优化加油加气加氢站布局,完善新能源基础设施,鼓励新型能源补给设施合建。
(十二)积极推进低空交通发展
综合评估现状空域条件,完善低空基础设施布局,做好空地衔接,促进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四网”融合,支撑低空新业态快速发展。
四、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集众智、汇众力,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综合交通建设与管理,协调统筹各单位工作,推进落实体制机制保障、政策保障、投资保障、技术保障。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