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滨海思考

滨海新区勾勒“村美民富产业旺”振兴图景 ——“见证滨城·奋进新征程” 喜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之十五
发布日期: 2022-05-24 08:19      来源: 滨城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障碍语音播报

    5月的滨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一棵棵水稻秧苗插满稻田,成片的冬小麦丰收在望,肥美的鱼虾蟹贝长势喜人……初夏时节的滨海新区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滨海新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筑牢“三农”基础,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勾勒出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振兴图景。

    五年来,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7万亩,建成蔬菜保供基地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精准实施产业帮扶项目,全面完成44个困难村结对帮扶任务;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总得分99.69分,综合考核排名全市第一……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滨海新区铺展开来。

    夯实基础 守稳粮食安全“压舱石”

    在盐碱地里种水稻,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太平镇太平村盐碱水稻早已实现高产。2017年,在滨海新区农业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太平村利用有机硅调理剂进行盐碱地改良试验,使土壤全盐量下降了60%以上,并成功试种水稻。如今,改造利用盐碱地种植水稻成为太平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太平村水稻种植基地还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盐碱种植技术示范基地。

    伴随着插秧机械的轰鸣声,近日,北塘街道拉开了水稻插秧作业的序幕。据介绍,今年,北塘街道水稻种植面积近6000亩,其中还有一部分采用稻蟹混养,产值将大幅提升。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近年来,滨海新区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严格保护耕地,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全力保障粮食安全。2021年,滨海新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1.2万吨,同比增长21.5%。

    与此同时,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给新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茶淀街道设施大棚面积超过600亩,辖区内共有15家规模化种植业设施农业园区,以天津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最具代表性,并依托华梦酒文化博物馆等景点形成一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茶淀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产业兴旺 步伐铿锵再前行

    提到养鸡场,多数人的印象都是脏乱臭。然而,在中塘镇百盛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鸡舍里却闻不到刺鼻的臭味。鸡住“楼房”,鸡蛋自动传输,鸡粪自动清理,喂养、调温等环节全部实现自动化,百盛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养鸡模式。“以前的蛋鸡以散养为主,管理粗放、效率低。实施智能化养殖后,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合作社的效益也越来越好。”合作社负责人说。

    小小的蛋鸡养殖,折射出新区畜牧养殖蓬勃发展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摆上了市民的餐桌。截至2021年底,全区蛋鸡存栏185.02万只,全年生产2.4万吨鲜蛋,建成以百胜、港泰鑫晁、聚鑫等养殖场为主的鸡蛋生产基地。与此同时,新区按照产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设施种植业、种业等产业集群,通过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

    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新区结合辖区实际,按照“做强一产、做大二产、做精三产”的思路,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批,更成为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8大工程34个项目,将建设‘一港、两园、一基地’。其中,计划在南北两翼的杨家泊镇、太平镇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强做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农民腰包鼓起来。通过创园区、强产业、谋改革、推创新、抓带动等各项措施,新区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21年,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2元,增速达9.2%。

    内外兼修 生态宜居共美好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走进中塘镇南台村由露天垃圾场改建而成的村民健身广场,看到村民们正在进行休闲健身活动,享受着美丽乡村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曾经,这里道路坑洼不平、路面垃圾成堆;如今,这里主干道得到翻修硬化,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村口桥头的空地也种上了各类观赏性花木,曾经的破旧小村变身美丽家园。

    南台村的蝶变正是新区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区持续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六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六有”水平,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农业面源污染、村容村貌全覆盖整治,实施村庄绿化建设,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各具特色的村庄绿化体系,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持续强化粪污资源综合利用和水产养殖尾水治理。

    小厕所,大民生。新区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统筹推进户厕、公厕改造提升,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宣传引导群众文明如厕。“户厕改造后对我们来说真是太方便了,特别是老年人和腿脚不方便的人,不用出家门就能解决如厕问题。”汉沽街道小马杓沽村村民脸上洋溢着满满幸福。

    探寻如今新区农村,各色美景悉数展现。村庄里,道路整洁,房屋干净;村民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区正全面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未来将建成8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为新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和模式。”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组团”到新区的候鸟也成了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新区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加大渤海近岸综合治理力度,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这里的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稳定向好,野生鸟类过境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截至2021年底,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观测到的鸟类共281种,过境候鸟达100万只。

    五年来,农业发展了,农村更美了,农民富裕了,新区“三农”工作成色更好、底气更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滨海新区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样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城乡协同发展先行区,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委办局,区农业农村委&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见证滨城·奋进新征程” 喜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之十五&showtitl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hushanshan&check_checkdate=2022/5/24 8:38:19&check_reasons=&translatecontenttype=ReferenceContent&check_taskid=0&check_istask=False&uncheck_taskid=0&uncheck_istask=False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