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街道夯基固本 精治共治 绘好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 |
今年以来,大港街道积极构建“大治理”“大社会”格局,积极探索“党建+网格治理+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工作模式,街道综治中心牵头,街道各个科室、社区,在职党员、热心群众形成立体治理队伍,广泛参与到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扶幼帮困、科普实践、网格治理、安全保障等辖区事务中,对社区重点事项、重大民情、重要决策齐商共管,解决小区“疑难杂症”。
大港街道打造民生保障幸福圈通过跨行业、跨领域、跨社会主体的多元叠加,统筹多方资源,激发出了“社区合作共建模式”的内生动力,辖区34个社区充分发挥党建联建优势,联合共建单位,集结多方共治力量下沉到居民群众身边,面对面了解收集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直接性、嵌入式为社区治理赋能增效,让群众切实享受共治成果。
结合重点工作和时间节点,大港街道实施“治理全覆盖”“调解服务精准到家门”实现“群众主动共治”,以党建为核心驱动力锚定方向,以网格为精细单元夯实基础,以共享服务为民生抓手传递温度,推动治理资源到“单元”、民生需求在“楼门”,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大港街道 34个社区在街道综治中心的指导下,建立以社区居委会人员、社区老党员、社区志愿者为骨干的综治队伍,日常通过“议事会”推动解决各类民生问题。为破解网格管理中的难题,34个社区还积极推动治理力量攥指成拳,精准掌握网格信息,建立“一户一档”、落实上级部署的专项工作,合理“补位”,精准掌握网格内居民需求与动态,形成“发现问题—上报协调—解决反馈”的闭环管理,有效提升治理响应速度。
守护平安是社区治理的底色。大港街道34个社区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法治宣传、矛盾调解,形成“多主体参与、多手段结合、多维度响应”的群防群治新格局。“前几日,两户居民因为一点琐事争执,有矛盾激化的可能,我们请来社区几位老党员配合居委会当场调解,不仅问题解决了,还把两户居民变成志愿者。”开元里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流动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的队伍中,外卖员们则成了一股新力量。大港街道福苑里社区通过建设工会驿站,让他们不仅利用送单间隙随手清理楼道杂物、扶正共享单车,还主动上报飞线充电、楼道堆物等隐患。很多骑手表示:“跑单的时候顺手帮社区干点事,自己心里也亮堂。”
通过“党建+网格治理+资源共享”模式的实践,34个社区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治理精度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社区事务“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二是居民角色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更多居民主动融入治理;三是服务模式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共享服务精准匹配居民需求。
大港街道从“共建”到“共治”,再到“共享”,用好用活“辖区合作共建模式”,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下如何答好基层治理必答题。大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治理不是干部单打独斗,而是各方力量的大合唱。大港街道会继续统筹指导各个社区纵向管理与横向协商相结合的合作共建治理模式,让‘幸福合作,携手前行’的愿景照进现实。”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