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志愿服务“沉”社区 杭州道街打造家门口的科普课堂 |
搓一枚中药丸触摸非遗匠心,蒙眼搭积木感知护眼要义,扭扭棒编出银龄巧思……在滨海新区杭州道街道,这些浸润日常的科普场景,正是滨海新区科协“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落地生根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依托新区科协“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资源支撑,杭州道街道以“滨城科普惠”与“科普360”双品牌为载体,联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等专业力量,构建起“联盟整合资源、站点扎根社区、服务精准触达”的全龄科普新生态,让科技志愿服务的微光穿透寻常巷陌,照亮辖区居民的幸福生活。
聚焦“一老一小”项目靶向供给全龄科普养分
“惠民兴县”项目始终以“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为核心,杭州道街道立足辖区人口结构多元的实际,将“一老一小”作为科技志愿服务的重点突破口,在项目支撑下量身定制服务内容,让科学养分精准滴灌不同群体。
对青少年群体,项目抢抓暑期等关键节点激活“好奇心”。吉庆里社区开展的“睛”彩假日・守护“视”界活动,是项目聚焦青少年健康的典型实践。孩子们在蒙眼搭积木的沉浸式体验中直观感受“看不清的难受”,麦迪格眼科科技志愿者(项目联动的专业资源之一)将睫状肌痉挛比作“眼睛抽筋”,用通俗语言科普护眼知识,同时借助生物测量仪完成精准筛查,为30%存在视力隐患的儿童建立动态档案,织密“家庭-社区-医院”三级防护网。
而在津药达仁堂现代中药产业园(项目首批合作科普基地),80余名学生参与的“中医奇趣行”更添文化温度:亲手搓制大山楂丸、辨识百草的过程中,非遗技艺的魅力悄然播撒,“原来中药里藏着这么多智慧”的感慨,让文化自信与科学认知同步生长。新园里社区的“纸鸢绘春”活动则以小见大,借风筝制作串联起两千年飞行史,孩子们笔下的彩鸢升空时,也载着科学梦想飞向远方。
针对银龄群体,项目更重“实用与温情并重”。贵阳里社区“绿意银龄”课堂上,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项目特邀专家)带来的“懒人养花攻略”直击长者需求:从10种易活植物推荐到“干透浇透”的浇水口诀,把复杂园艺知识转化为能记能用的“家常妙招”,居民边记笔记边笑言“跟着项目学,浇水都成了学问”。
“智纺未来”活动里,天津工业大学教授(项目专家库成员)让老人闭眼触摸面料盲盒,通过水滴实验揭秘吸湿排汗原理,一位阿姨当场对照自家衣物念叨“这件该换了”;随后的扭扭棒手工环节,绒花在指尖绽放,科技知识与手工温情在项目搭建的平台上自然交融,成了老人们“家门口的快乐课堂”。
融入生活链条项目拓宽科普服务应用场景
“惠民兴县”项目的核心要义,在于让科普走出“课堂”、融入“日常”。杭州道街道在项目指引下创新场景载体,让科学精神渗透衣食住行各环节,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活助手”。
健康守护上,项目联动医疗资源打通“最后一米”。北邻村社区的肠癌早筛活动,将检测试剂盒直接送到老人楼门;西邻村日间照料中心联合泰达医院(项目合作医疗机构)开展爱耳日讲座,从耳疾防治到心理调适,把“早预防、早干预”理念送进长者心坎;静安里社区聚焦心脑血管疾病,医生详解“多动忌静,晒阳强免疫”的春季养生要诀,居民连称“项目送的都是实在干货”。
安全文化上,项目紧扣民生痛点筑牢“防护堤坝”。治国里社区“快乐暑假・安全不放假”课堂,用情景模拟拆穿网络诈骗陷阱;米兰社区组织居民走进消防中队,文艺演出致敬“火焰蓝”的同时,同步科普电动车进楼的安全风险;新业里社区的反诈宣传队,结合项目整理的典型案例剖析刷单骗局,让“不听不信不转账”的防线深植居民心中。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处,项目更添文化厚度。毓园社区以丝巾为媒介,解码织造工艺里的东方美学;唐山里社区引入中医义诊,把脉问诊间传授经络调养之术;街道礼堂里,京剧团唱响《穆桂英挂帅》时,非遗魅力与健康科普同台呈现——项目让传统文化有了科学的“新时代表达”,也让科普多了人文的温度。
创新机制支撑项目激活基层科普内生动力
“惠民兴县”项目的落地,关键在机制破局。杭州道街道在项目推动下突破资源壁垒,以“三站一体”模式激活科普服务的长效生命力,为基层科普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资源整合上,2024年依托项目契机成立全区首个街道级科普联盟,津药达仁堂、麦迪格眼科等机构加盟,实现“共建共享”的资源池扩容。联盟循着项目“走出去+请进来”的双路径,全年开展研学实践40余场,让企业、机构的专业资源真正“下沉”到社区。
阵地建设上,2025年贵阳里老年日照中心挂牌“滨城科普惠”科技志愿服务示范站(项目首批示范站点),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园林绿化学会专家团队驻点服务,标志着“国家级学会+街道站点+社区队伍”的三级服务体系正式落地。“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能问专家”,老人们的点赞,正是项目阵地建设成效的直接写照。
队伍培育上,项目带动街道孵化出“蒲公英”“阳光启杭”等6支特色鲜明的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全年服务超300场;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借项目东风走进社区“赶大集”,线上答题与线下推广联动,掀起“全民学科学”的热潮——如今在杭州道街道,科技志愿服务已从“干部干、群众看”变成了“大家一起干”的生动局面。
科学之光润泽项目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从青少年的科普实践到长者的智慧课堂,从健康筛查进楼门到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在滨海新区科协“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的支撑下,杭州道街道以科技志愿服务为针,串起了全龄需求的“珍珠链”。截至目前,“滨城科普惠”科技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已惠及居民数万人次,其依托项目构建的科普模式,已获滨海新区科协推广为基层科普典型经验。
“‘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的核心,就是让科普从‘高高在上’变成‘可感可及’。”杭州道街科协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与新区科协的联动,以“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项目为纽带扩容科普联盟资源池,推动“滨城科普惠”与“科普360”科技志愿服务品牌向数字化、个性化升级,让科学精神真正融入社区肌理。而这股扎根基层的科普力量,也正为滨海新区打造全域科普新高地、为“惠民兴县”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延伸服务触角,注入着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