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加速度” 胡家园街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升级惠民生 |
随着电动自行车日益普及,充电安全和便捷问题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已然成为基层治理中的关键要点。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其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一背景下,胡家园街道以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题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深入调研 精准把脉群众需求
为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自行车上楼带来的安全隐患,营造规范、安全的充电环境,胡家园街道充分发挥基层治理优势,组织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深入各社区,挨家挨户走访调研。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居民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方面的困扰与诉求,将这些声音详细记录,形成第一手的民情资料。随后,又开展了全方位的社区情况大摸排,不仅考虑社区所处的环境、电力条件、交通及人流情况等客观因素,还结合居民反馈意见,综合确定安全合理的充电车棚位置。这一系列工作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自此,一项以安全为导向、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充电设施建设工作迅速开展起来。胡家园街道将全力打造安全、便捷的充电环境,切实保障居民生活安全。
政企联动 整合资源协同共治
为切实减轻居民负担,丰富充电设施供给,胡家园街道积极拓展资源渠道,主动与企业进行深入对接。在这一过程中,街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起政府、企业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平台。经过多轮洽谈与协商,成功争取到国电投绿能充锋公司的大力支持,为社区免费安装280余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车棚。这些车棚共计可容纳3000余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极大缓解了居民充电难题。这一合作成果的达成,不仅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更体现了基层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优势。通过引入企业优质资源,街道有效解决了资金、技术等难题,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其他基层治理项目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成功范例。
成绩满满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街道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经过一年的资源整合、信息对接与积极推进,已完成 3400 余个充电端口的建设,超额完成原计划的建设任务。到目前为止,胡家园街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覆盖率显著提升。这些显著成果的取得,充分展现了胡家园街道在民生领域持续努力、务实进取的工作成效。此举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也为推广绿色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构建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基层治理带来的实惠。
树立标杆 探索长效治理模式
目前,部分社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已经基本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并启动了梯阻系统,从源头上杜绝了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为居民营造了安全、有序的居住环境。胡家园街道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成果突出的社区打造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治理标杆社区。通过总结标杆社区在设施建设、日常管理、宣传引导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向全街推广。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充电设施建设、维护与管理,加强居民安全教育与监督,确保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与便捷问题得到长期有效解决,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