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获批京津冀首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 |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正式批复滨海新区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这是京津冀首个获批的试点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生产、具备显著独特品质、拥有稳定可靠质量且声名远播的农产品。其内涵主要涵盖四个方面: “名”指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和良好声誉。“特”指产品源于特定产地,具有独特的品质特性。“优”指产品质量优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营养等级高。“新”指产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或为近年来新研发的品类。获得此认证的产品,意味着其品质、特色和品牌价值得到了国家级认可,是消费者选择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发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旨在挖掘、培育和推广我国各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多样化食品的消费需求。获得此认证的产品,意味着其品质、特色和品牌价值得到了国家级认可,是消费者选择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是农业农村部推动名特优新农产品从“单品挖掘”走向“全域培育”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是目前体现国内高水平农业品牌全区域、全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滨海新区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坚持以创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为目标,以打造“滨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组建“滨农优品”增效专班,实施专班化推动、标准化培育、品牌化运营,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在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坚持在挖潜力求突破中狠抓名特优新这条农业品牌生命线,推动“资源特区”向“品牌强区”转变。实施专班化推动、标准化培育、品牌化运营,培育“滨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165个,其中获国家和市级认证104个,特别是中国绿色食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全国农耕农品认证跃升全市榜首,分别占到全市涉农区总数的23%、47%、86%。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品牌强农建设,培育了“盐碱地番茄”“旱碱小麦”等一批“小而精、特而优”具有鲜明滨海特色的农产品,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灵魂,把新区土地资源少、盐碱荒地多,大规模传统农业种植受限的劣势转变为特色产业优势和品牌强农强势。积极挖掘和提升优质农产品资源价值,在太平镇1000亩盐碱地上实施的“稻蟹综合种养项目”喜获丰收,所培育的“老大港”品牌水稻和稻田蟹实现畅销,农民收入增长近30%,曾经的弃耕撂荒盐碱地如今“变身”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稻蟹综合种养区,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坚持在聚合力搭平台中狠抓产品溢价这个农业品牌放大器,推动品牌“高颜值”向经济“高价值”转变。组建“滨农优品”产销联盟,整合产、供、销资源,推动联建共建、抱团发展。“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与滨海建投合作的“滨农优品”线上平台正式运营,与滨海速购等合作面向社区的“滨农优品城市中心仓+社区闪电仓”双级仓储配送体系已辐射全区。链接和稳定高端农产品销售渠道,组织首衡、百果园等企业多次开展大港冬枣、盐汪子虾等专场宣介或产销对接,“滨农优品”多个产品已经被荣程集团等定点采购。举办土特产寻味市集,促进优秀品牌脱颖而出,新城垛子桃等产品实现溢价销售,农户立足产业想发展、扩大面积敢发展的信心进一步提振,品牌农业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坚持在激活力树形象中狠抓优化环境这个农业品牌升级点,推动“单项服务”向“双向奔赴”转变。讲好品牌故事,设计规范“滨农优品”品牌标识,聘请天津农学院专家编制《大港冬枣品牌战略规划》,制作完成“滨农优品”宣传片,产品在多家媒体宣介,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内涵和品牌价值。组织参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展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多个展销活动,“滨农优品”产品斩获多个奖项。高标准打造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滨海展厅,高档次组织“滨农优品”产品参展,不断提名气、聚人气、招财气。着力提升全区农业品牌和电商运营能力,组织农户走进北京昌平等地,围绕草莓等品牌开展实操实训,已把60名本土专家、网络能人培养成乡土导师和直播达人,其中1人的《电商助农突围战》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说课大赛中获特等奖。严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品质高线和执法红线,新区成功承办“2025年天津市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启动仪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实现全覆盖、全链条,抽检合格率100%。与农业农村部农安中心第二党支部结成党建共建单位,深化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理念,强化党建和业务指导,全面优化和提升试点建设层级。
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标志着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下一步,滨海新区农委将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委的领导下,同区级各部门、各涉农街镇合力共为,继续保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务实作风,落实落细试点建设要求,着力在强化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上升级加力。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编制《滨海新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区建设方案》。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重点,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特色产品集聚,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格局。特别要加强对农用地的精细化管理与特色化利用。在完善标准体系,强化品质管控是升级加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制定和完善覆盖“滨农优品”主要品类、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重点围绕品种选择、产地环境、生产技术、采收储运、加工包装等环节,推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规程。在加强科技支撑,挖掘产品价值上升级加力。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展针对盐碱地特色农产品营养功能成分、活性物质等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用科学数据揭示其独特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为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提供有力支撑。推广绿色防控、生态养殖、节水节肥等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在深化品牌整合,塑造整体形象是升级加力。以“滨农优品”为区域公用品牌统领,整合区内各类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实行“母品牌+子产品”的运营模式。严格品牌授权与管理,确保授权产品的高品质和一致性。持续加大品牌宣传投入,创新营销方式,提升“滨农优品”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在促进产业融合,拓展增值空间上升级加力。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开发系列文创农产品。建设名特优新农产品展示体验中心,举办特色节庆活动,让消费者在体验中增进对“滨农优品”的认同,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力将“滨农优品”打造成为全国影响力大、辐射带动广、文化底蕴厚的全国知名区域公用品牌,努力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示范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展现“三农”新作为。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