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持续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基础教育软实力 |
秋季新学期伊始,天津市耀华中学滨城学校、泰达岳阳道小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天津泰达学校、泰达一中高中部、和平保育院合作院、泰达第二幼儿园6所高质量规划建设的学校幼儿园相继投用。“名校矩阵”的形成为新区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和强大的教育支撑同时也吸引着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向滨城集聚。近年来,滨海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着力提升基础教育软实力,持续强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庞大的“业精善学”教育之师。
实施“人才强教”战略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2024年,我们为塘沽一中、汉沽田家炳中学等学校引进了10名高层次人才。”今年教师节前夕,滨海新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在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上谈到,近年来,新区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打造教育人才高地“梧桐树”,引来更多“金凤凰”。目前,新区共计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并聘请退休专家32名,其中博士2名、博士后1名;成立高层次人才名师工作室10个。
此外,新区持续推动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程”实施,遴选覆盖全区全学科160余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实施“名师”养成计划,打造了一支以国培计划名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为“尖端”,以市级学科骨干教师为“高端”,以区级学科骨干教师为“中坚”,以校级学科骨干教师为“基础”的四级梯队人才队伍,形成上下衔接、层层递进的教师专业发展通道。
发挥集团化办学新优势 做好教育改革深文章
高质量的教育人才为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实现教师能力整体提升,关键在于人才的流动。集团化办学、“区管校聘”等创新改革措施的落地,也同样发挥了人才引领作用,加速提升着滨城教师整体业务水平。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上名校了,来自天津市区和北京等地的名师也来到了我们身边。”这是滨城学生和家长的心声,也是滨海新区推进集团化办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果。滨海新区不仅拥有塘沽一中、天津一中滨海学校、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等60所名校牵头组建的教育集团,还有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天津泰达学校等名校师资加入,进一步促进了新区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
教育集团的组建也为教师流动、教师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路径。集团内部实行教师一体培养、统筹使用模式,推动集团内部教师双向流动。此外,滨海新区教体局还出台“区管校聘”工作总体方案,先后建立“总量控制、动态调控”的编制管理机制和“有序流动、双向选择”的教师流动模式。通过结构性、政策性交流轮岗与师资调配,交流教师超过2000人,系统内结构性岗位缺口得到有效补充,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增强立德树人真本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勉励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不仅要当好‘教书匠’,更要立志成为一名教育家、一名灵魂工程师。”今年以来,师德专题学习教育在滨海新区教体系统持续开展,区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实现师德师风课程全覆盖,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并与教师专业成长相融合,组织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讲“师德必修课”400余节次;开设“弘扬教育家精神”专栏,发掘师德典型,宣传师德高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和“身边榜样”典型先进事迹,传递教育正能量。
方华表示,滨海新区教体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打造教育强区,努力实现教育事业高质量大发展。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