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天津经开区持续为全市发展大局出力“添秤” GDP增长5.8% 成就“领跑之姿”
发布日期: 2025-01-22 08:22      来源: 滨海发布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月21日,从天津经开区2025年工作会议上获悉,2024年,天津经开区发展质效得到有力提升,支撑作用显著增强,GDP增长5.8%,以“领跑之姿”持续为天津发展大局出力“添秤”。

    去年,天津经开区不断积蓄发展潜力后劲,优化产业结构,取得显著成效。区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2%,税收增长9.3%,连续两年实现高位增长,税收占比93.6%;固投总量超过500亿元,在高基数前提下增长2.9%,占全市比重由5年前不到8%稳步提升至10%以上,产业固投占比71.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0.7%,高技术制造业占比31.2%,均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左右;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增长10%,科技服务业营收增长15.7%,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

    产业底盘进一步夯实

    2024年,天津经开区持续夯实产业底盘,新质项目加速聚集,重大项目持续发力,产业协作不断深化。全年新增项目1294个,投资总额851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8个,新和成、长城汽车DE新平台、津潍宿高铁等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另一方面,诺和诺德无菌厂等9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大乙烯等50个重点项目完工或投产,渤化二期等100余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2024年全年,天津经开区共落地京津冀协同项目338个,协议投资额2022亿元;落地央企项目25个;国家管网系列项目、国能焦煤、中石油保税燃料油、新兴际华研究院等二三级总部也纷纷落户。

    创新“引擎”马力十足

    去年,天津经开区创新主体数量不断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395家。科技领军企业、瞪羚企业数量均位列全市第一。10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数量创历年新高。截至目前,天津经开区拥有市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81家。

    与此同时,天津经开区的创新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全区R&D经费投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居全市首位。新增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三心一室”13家,省部级研发机构总量达190家。区域内企业膜天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深之蓝、泰达洁净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伴随着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二期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M0新型产业用地一期建设完成,华熙生物、中石化北化院等一批中试转化平台建成投用,天津经开区的创新载体得到进一步丰富。

    解锁盘活化债“新密码”

    天津经开区围绕资本促活,成功发行全市首单公募REITs,并落地实施全市目前唯一的产业园区PPP项目,与AMC深度合作有效盘活不良债权。围绕项目带活,通过满足大冢饮料、SEW等企业的增资扩产需求,实现闲置地块再利用。同时,在国家管网系列项目带动下,天津经开区实现去化楼宇近6万平方米。天津经开区围绕科创增活,积极打造京津冀智能医药园,入驻企业首年达到20家,为原科技发展中心载体注入新动能;南港科创中心初显容姿,各项功能日益完善。围绕牌照激活,天津经开区引入京东战略投资捷信消费金融,成功盘活消费金融这一稀缺牌照资源。

    2024年,天津经开区盘活资产面积118.95万平方米,其中区属国企盘活91.95万平方米,实现收益22.15亿元。

    改革开放步履坚定

    过去一年,天津经开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目光长远,步履坚定。天津经开区扎实推进国企改革,新设经开国投公司并取得AAA主体信用评级,构建五大区属一级企业全新架构,市场化转型初见成效,国企营收177亿元,同比增幅13.22%。同时,天津经开区积极打造全新基金体系,经开科创母基金、天使基金、全市首只AIC股权投资基金相继成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开放创新方面,天津经开区也结出累累硕果。诺和诺德成功引入生物药分段生产模式;北方国际航运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资质率先获批;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顺利开展;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运行良好;自贸制度创新23项经验案例复制推广;与阿联酋中国创新中心开展合作;澳大利亚博满集团中国总部落地“于响”片区,天津经开区开放新高地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城市建设实现“蝶变”

    去年,天津经开区的城市配套更加完善。耀华中学滨城学校、泰达岳阳道小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津泰达学校等名校建成投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医技楼投入试运行;海河慢行环线实现贯通;安阳桥、于新桥“两桥”正式复工。

    同时,城市氛围更加活跃,泰达汽车论坛、商业保理峰会、民营石化大会等重磅活动影响广泛;中超足球联赛、端午龙舟赛、茱莉亚户外音乐会等活动接续不断,累计吸引游客超过100万人,“于响”片区人流、物流、商流持续增加。

    此外,城市更新扎实有力,塘沽南站、时尚广场等更新项目高质量推进,空间布局不断完善。

    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从成立全国首个“迎商中心”,打造多功能涉企服务综合体;到全市首例“海陆挂牌联合出让”落地实施,审批时间压减4个月;再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式启动,发布全国首个商业秘密行政执法规范指引、天津市首个核酸药物产业专利导航……过去一年来,天津经开区的政务服务环境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此外,天津经开区去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283天,同比增加37天;南港被认定为“节水型工业园区”,被工信部授予“园区水效领跑者”称号;率先发布可持续发展ESG(环境、社会、治理)报告,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生态效益评价的工业园区,绿色环境持续优化。

    一组组鲜活数据、一个个重磅项目、一桩桩实干事例彰显着天津经开区2024年的发展成效,也为2025年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天津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天津经开区将保持“现代化泰达,奋斗每一天”的姿态,努力为全市和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这样干:经开区挂好“作战图” 目标GDP增长5%左右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年伊始,天津经开区马不停蹄地悬挂“作战图”,结合自身基础优势与潜力后劲,制定下了GDP增长5%左右的发展目标。

    今年,天津经开区将继续稳住基本盘,夯实经济支撑力;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确保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向优。塑造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加快产业焕新,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谋改革,释放内生原动力;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以大力度改革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全面扩开放,激发区域新活力;加快适应开放新形势,充分发挥区域基础优势和资源禀赋,在扩大开放上形成新亮点、实现新突破。积极促创新,形成未来竞争力;紧扣产业创新关键核心,把牢市场主体、创新载体两大抓手,打造全要素支撑的科技创新生态。融入大协同,提高区域吸引力;聚焦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持续强化创新协同、产业协作、服务协助,在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高标抓环境,强化综合保障力;全力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高标准营商环境、高水平安全和谐稳定环境,促进港产城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Sub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hushanshan&check_checkdate=2025/1/22 8:48:14&check_reasons=&check_taskid=0&check_istask=False&uncheck_taskid=0&uncheck_istask=False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