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细雨中那抹志愿红 |
10月3日一早,绵绵的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早上6点,新区新一轮核酸筛查按时启动。秋雨中的一幕幕感人画面,汇聚起一股股暖流,温暖了这座城。
“活地图”“指挥家” 守护万家灯火
清晨5时30分许,塘沽街道胜阳里小区核酸采样点的志愿者管仲毅告别了熟睡中的妻儿,来到了自己的志愿岗位。搭检测台、现场疏导、统计入户……凡是能搭上手的活儿,都能看到他在忙碌。由于在小区内很“活跃”,小区里没人不认识他。“左大爷今天您自己出来做核酸了,成,我给您记上,一会儿我入户就不去您家了。”“李大爷您腿脚不好,来,您往前走,您的身份证号我记着呢,我给您登记。”久而久之,他也成了小区里的“活地图”,哪家需要上门采样,哪家是隔离户,他都对答如流。每当抗疫人员准备入户采样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让他领路。
今年40岁的李瑾丽,是胜阳里小区的一名抗疫志愿者,是居民眼中的现场疏导“指挥家”。天刚蒙蒙亮,她就开始了一天的志愿工作,在小区的核酸采样点上,她来回穿梭在队伍中,引导居民、指挥现场、维护秩序……忙个不停。连日来高强度工作,她的嗓子哑了、脚肿了,却没有一天不上岗,没有一次退缩。每当看到小区居民们都积极配合、听到一声声的感谢时,她都感觉动力满满。被问到为何成为一名社区抗疫志愿者,李瑾丽则用一句最朴实的话来总结,“虽然不上班,但居家的日子也要做出一点有意义的事儿来。”
小小志愿者 雨中“喊楼”两小时
“他是别人家的孩子。风雨中,一门一门,一楼一楼,往往复复,喊楼的小志愿者,没有家长呵护,没有老师督导陪伴。不卑不亢,脚踏实地。”10月3日,市民张先生的一条微信朋友圈获得大家纷纷点赞。
画面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叫王逸帆,今年11岁,是泰达一中学生,也是泰达街道明珠园小区最小的抗疫志愿者。“下楼做核酸啦……”当天早上,他一个人拿着小喇叭,从早上6点开始围着小区转,挨个楼栋“喊话”,没有停过脚。稚嫩的声音响遍整个小区,也唤醒了在秋雨的早晨沉睡的居民。而他和爸爸“偶遇”的这一幕,恰好被在小区志愿服务的张先生看在眼里,定格在手机中。他感慨地说:“孩子没有人陪伴,也没有人督促,是完全自觉地在做。我想,如果没有大人的言传身教,培养不出这样的孩子。所以我想给他们点赞!”当“最小志愿者”的照片发到业主群时,也引来不少邻居点赞:“好孩子,优秀的家长!”……
照片中小小“喊楼员”的爸爸王雅博是区水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经常忙碌在新区防疫一线参加志愿服务的他,拥有一年多的基层防疫经验。“原来大筛我们都是去胡家园下沉,现在是就近。物业人少,我说让孩子下来帮帮忙,他就毫不犹豫地下来了。”王雅博表示,因为与流调轨迹重合,全家居家静止了三天,2日解除居家观察,今天他和孩子就一起下楼帮忙了。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件不值得一提的事,没想到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和点赞。“冷吗?”“不冷,就是鞋子全湿了。我接着转去。”“转全了,别漏掉哪栋。”爷俩的对话,让人心疼之余,不免肃然起敬。结束志愿服务后,小逸帆又默默地将自己和爸爸的湿透了的鞋子刷洗得一干二净。
“天气转凉,还下着雨,大家也不愿意早起。但是邻居们有认识他的,还有同学,听见他一喊,大家下楼的积极性就高了。后面几天要是还筛,就继续帮忙。”王雅博告表示,单位组织人马去支援新北街道,他作为第二组队员正在准备,随时听指令。
志愿者包饺子 感谢“疫”线工作人员
“你们辛苦了!我们准备了饺子,你们快尝尝。”中午时分,一对婆媳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北仑里社区居委会,她们是志愿者尚雷广的母亲和爱人。大家既惊喜又感动,社区负责人收下了这份暖心的“礼物”,社区工作人员纷纷表示吃起来就是家里的味道,让这些回不去家的一线“守护者”感受到了温情与关怀。
尚雷广是社区的“老街坊”志愿者,他平时热心参与社区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在卡口处当好小区“守门人”,还在核酸采样现场参与秩序维护。他说:“平时来社区也多,老看见大家吃盒饭,我们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就商量了一下,干脆给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包饺子吃吧,寓意也好,我希望为社区帮帮忙,做点贡献。”
近期新区疫情形势复杂,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因为忙碌顾不上吃饭,连今天吃饺子都是大家轮流端着小碗夹几个饺子,吃完就赶紧继续打流调电话以及为居民解决问题。一个饺子刚刚下肚,社区党委书记何丽的电话铃又响了,她随即放下饭碗就和居民沟通。何丽说:“有时候因为忙的确顾不上吃饭,就算吃饭中途也经常放下来去接电话,一停下就忘了再吃。好久没吃饺子了,今天的饺子又好看又好吃,感觉胃口都变好了,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居民能安全、放心,我们忙一点、累一点都无所谓。”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