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春笋成新竹——滨海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
生产线忙碌运转,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底气更足、信心更强……春日里的滨海新区,民营企业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在“春笋行动”系列政策持续发力支持下,新区民营经济从春笋冒尖到新竹遍地,处处澎湃着“拔节向上”的奋斗力量。
数据见证着高质量发展的韧性。2024年,滨海新区民营经济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规模体量持续壮大,全区实有民营企业达18.75万户,同比增长4.83%;贡献度显著提升,增加值同比增长9.1%,缴纳税金占全区税收比重56.81%;发展活力强劲,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5.8%……从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到报表上的跃动数字,滨海新区民营经济正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挥毫泼墨,书写着“万物竞发向阳生”的春天故事。
科技持续创新 激活发展动能
一直以来,民营经济在新区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进入新时期,从求“量”到求“质”,“创新”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
走进天津经开区企业天津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圣智能”),形态各异的无人机、变形金刚般的全自动机场、四维全息管控平台,处处彰显着高科技感。借助这些承载着国际顶尖科技的无人机及背后的系统支持,云圣智能为诸多偏远地区和高危领域开辟了全自主无人巡检工作的全新时代。出生在北京中关村,成长在天津经开区,云圣智能用7年时间从破土而出的春笋,成长为参天翠竹,产品营收从几十万元增长到数亿元,公司估值也从数亿元增长为今天的数十亿元,实现了从初创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华丽转变,并顺利通过“国际领先”科技成果鉴定,同时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德国红点奖、国际无人机系统独角兽奖等诸多重磅嘉奖。2024年10月,云圣智能斩获了拥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缪斯设计奖金奖,并在美国好设计奖评选中连中两元,荣获最高奖铂金奖与美国好设计奖。
如今在新区,像云圣智能这样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可谓“遍地开花”。位于天津港保税区的天津正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天”)是一家国际化医疗器械企业,自落地天津港保税区以来,正天充分发挥自身科技创新研发优势,其骨科内植入物单一品牌年产值在国内名列前茅,赢得市场广泛认可。“2025年,我们的纳通天津骨科产业基地项目已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攻关骨科医疗器械领域‘卡脖子’技术,加快推动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正天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动能。新区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攀升的态势,印证着科技创新已成为核心竞争力。截至2024年底,新区共有创新型中小企业1997家、市级“专精特新”种子企业21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2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3家、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
产业蝶变焕新 筑牢发展硬支撑
在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深推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的深度耦合,正加速驱动传统制造业转型。民营企业敢于突破传统束缚,勇于尝试新技术、新模式,一张张“卡脖子”的清单不断转化为“揭榜挂帅”的攻坚目录,一幕又一幕的新场景在滨城大地持续呈现。
前不久,天津港保税区企业荣程新能传来好消息,由荣程新能与吉利远程联合开发生产的首批100辆200kW氢燃料电池重卡在天津经开区正式下线,这是国内首批实现大批量上装的200kW氢燃料电池重卡,成为我国大功率氢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应用的新里程碑。该批车辆投运后,可支撑天津港、黄骅港的氢能集疏港运输进一步延伸至河北承德、山西长治和内蒙古包头等地,继续拓展省际长途干线运输范围。
在2月17日于北京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荣程集团相关负责人在谈及2025年的发展目标时表示,将瞄准一个“新”字,以科技创新赋能钢铁产业升级,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向建设新材料基地进军,加快建成冶金行业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向成为灯塔工厂进军,激发培育新质生产力,以更大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配套融合,进一步深度融入首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
近年来,新区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一环,锚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强先进制造主引擎,全力支持企业设备更新、产品迭代、智能转型,持续推动传统产业焕新、跃升、蝶变。位于天津经开区微电子工业区的天津易鼎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鼎丰”)是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控制领域技术研发及产品制造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汽车动力系统的电控产品领域,易鼎丰是国内单元技术储备最完整的零部件企业,其研发的动力域控制器PDCU实现了汽车控制器的“多合一”,实现了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热管理控制器等重要控制单元的集成化。这不仅仅是物理的集成,更是技术上的深度融合,通过“多合一”的技术创新,降低了控制器45%—60%的成本。
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企业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负责管道切割和焊接的20余台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业。过去,一名焊工一天最多能工作五六个小时,而如今,机器人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再结合其他智能设备的使用,整个车间的作业效率提升了约30%,成本也降低了约30%。
厚植发展沃土 打造营商高地
帮助企业飞得更高,鼓励企业家创新发展,是新区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新区持续丰富政策包,不断优化政策落地,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力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易鼎丰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实打实的政策支持是易鼎丰行稳致远的动力之一,这坚定了企业扎根新区、不断投入研发的信心,为科技创新落地注入了动能。
“春笋行动”如春风化雨,引金融“活水”,灌溉滨城民企发展沃土——开展融资服务“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摸排企业1.4万户,发放专项信贷23.8亿元,区内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2938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5441笔,涉及金额46.32亿元;如春芽破土,引数据赋能,激发滨城民企创新活力——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额超5.3亿元,累计吸引534家数据服务商成功入驻,上架数据产品1523个,为滨城民企创新发展赋能;如春光旭日,引存量资产,拓展滨城民企奋进舞台——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深度参与“盘活存量”工作,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
此外,2024年,新区颁布《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从降低企业用房用地、用工、融资、用能、仓储物流成本及做好企业服务等六个方面,制定了22条扎实有力的举措。据了解,政策实施以来,直接降低企业各类生产经营成本15.33亿元,直接拉动民间投资项目37.07亿元。这些有力举措将企业稳稳托举至发展的“C位”,民营企业迎来的不仅是机遇的“风口”,更是时代的“出海口”。新区民营经济大显身手,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近年来,新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质效显著提升,对企业的关注度也日益提高,让新区民营企业家们充满干劲。”天津重钢机械董事长、天津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会长表示,希望新区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与落实,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区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天津市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相关要求,扎实开展“春笋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如春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让企业家们在新区投资兴业更加安心、舒心、放心。
东风浩荡处,弄潮正当时。今天的滨城,既有大企业顶天立地的雄浑,又有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气。新区将继续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深入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春笋行动”,狠抓“三新”、强促“三量”,坚定信心、埋头实干,努力建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民营企业家当好“店小二”“服务员”,让滨城民企以更强志气谋发展、更多锐气敢创新、更实底气搏商海、更勇豪气拼未来。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