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年探索 创新不断 |
近日,走进天津自贸试验区,感受到这片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十年巨变,从制度创新到跨境金融改革,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活力与开放的气息。
今年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建设十周年。十年来,这里始终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累计推出686项制度创新举措,49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21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复制推广,发挥了“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作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如今,天津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接近9万户,年均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年均进出口总额稳定在2000亿元以上,以全市1%的土地,创造了全市26%的新设外资企业、38%的进出口额和16%的税收收入,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我们始终坚持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在服务国家战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持续探索。”天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脚步,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牵头发起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机制,已共同发布46个协同创新案例,推动6批230项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全力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京津冀协同专区功能,为区域协同注入更多制度红利。
制度型开放是更高层次开放格局的重要突破口。天津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全国率先发布自贸试验区企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规范”和“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形成数据跨境流动“双首个”政策创新,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率先推出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体系。这项创新之举,成为企业办理跨境业务的“高速通道”。传统模式下,企业最少需开立人民币经常账户、美元经常账户、美元资本金账户和人民币结汇待支付账户等多个账户,流程繁琐、管理复杂。而通过FT账户体系,仅需开立FTE人民币与美元账户即可覆盖所有业务场景,实现“一个账户管四类资金”。“就像以前办事得排队走流程,现在通过FT账户,直接就能‘走绿色通道’,资金集中、结汇购汇、投资支付都能操作,账户开设、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大幅下降。”工作人员表示。企业通过FT账户,不仅可以自由收付外汇,还能实现本外币统一管理、跨境融资、投融资结算等多种功能。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FT账户体系建设的深度参与者,中行天津市分行目前已为1200多家企业开立FT账户,累计办理跨境结算金额超过6200亿元。
FT账户还充分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通过开设FTN账户,企业可在中国体系内完成境内外资金划转,实现账户资金安全可控。更重要的是,账户具备双向选择机制,企业可灵活选择汇率更优的境内或离岸市场,实现两种价格、两个市场的联动运作依托FT账户,中行还围绕不同产业场景,打造了一批“接地气”的金融产品。在融资租赁领域,通过FT账户为租赁公司开展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的跨境租赁业务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在航运物流领域,依托FT账户体系,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航运企业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境内外海运费线上结算、跨境汇款直入账等便利化服务,实现了全流程在线自动结算,企业收付款更加高效、合规、便利。
同时,制度创新也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积极参与京津冀三地金融监管部门组织的政策研讨和交流活动,共同推动FT账户政策在京津冀地区的统一实施和协同创新,在全国首创FT账户分公司模式,吸引了更多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设立分公司、开展业务,达到促进主体聚集、开拓新税收来源的目的。破解企业异地设立主体难题,为京津冀企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落地提供更大便利。“我们服务的分公司账户虽不多,但已在制度层面打开口子,为今后政策突破积累了经验。”相关负责人介绍。
“FT账户体系最大的优势在于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操作便利,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更多机遇。”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将以制度创新撬动产业发展,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十周年之际,以FT账户业务为抓手,持续深化金融创新服务,为天津自贸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继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