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聚焦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九周年 共谋协同发展 彰显“滨城”之为
发布日期: 2023-02-26 07:56      来源: 滨城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日时节,一幅协同发展的蓬勃画卷。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春华秋实,岁物丰成。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核心区,九年来,天津滨海新区紧紧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战略机遇,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重点推进产业、创新、交通、政策、社会、文旅等领域协同发展,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服务京津冀双向发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年轮中刻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搭平台优政策 产业集聚成果丰硕

    早春时节,走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派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映入眼帘。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平台之一,一曲曲产业协同、自主创新的高质量乐章在这片热土上轰然奏响。

    不久前,天津首个成规模M0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天津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启用,这是科技园持续提升产业能级、主动先行先试、打造“人产城”融合园区的又一重大成果。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新区持续注入着发展新活力。九年来,新区持续推进产业协同,细化挖掘载体资源,打造了一批支撑滨海新区综合载体的承载平台,引导北京项目向各载体集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九年来,滨海新区持续推进三地间创新协同,当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为三地高质量发展蓄积强劲动能。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揭牌成立,央企设立研发中心、专业机构共118家,有科研院所14家,涵盖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信创、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2月17日,北京一企业自天津口岸进口的一批单晶硅片,运用高新技术货物一体化布控查验模式,从天津口岸顺利运往北京。九年来,新区持续推进政策功能协同,当好京津冀改革引领“排头兵”。在京冀自贸区联动发展上,建立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推动“京津通办”自助服务厅在新区投用,共同推出4批179项“同事同标”事项,200项天津政务服务事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理,300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在京津冀金融同城化上,实现了FT账户政策京冀企业共享。实现三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高端外国人才办理来华就业手续和审查结果互认,持续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广度深度拓展。

    据统计,2022年,滨海新区共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62个,总投资620.8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3.5%;共引进北京在津新设机构360家,注册资金928.63亿元。

    惠民生暖民心 重点领域协同加速跑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满意。九年来,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三地间重点领域合作成效显著,交通、环境、医疗、教育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合作在新区全面铺开。一项项举措、一次次合作的背后,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是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交通协同领域,新区全力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让京津冀协同发展“列车”越跑越快。九年来,高铁建设持续推进,津秦、津保高铁相继开通,实现滨海新区—北京1小时公交化通达。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双向12车道21.3公里的兴港高速开工建设,绕城高速、塘承高速新区段、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全线建成贯通。

    在生态保护方面,京津冀建立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及应急联动,强化北大港湿地等国家湿地公园保护。而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滨海职业学院与联想集团(北京)共建“联想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中国核工业大学落户新区;京津冀异地就医普通门(急)诊实现直接结算,京冀执业医师在新区实行多机构备案……优环境、惠民生,一项项民生福祉让百姓尽享滨城新生活。

    近年来,新区着力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当好京津冀滨海旅游目的地。滨海文化中心成功入选文旅部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经开区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批成为天津首个市级旅游度假区,新区正成为京津冀地区颇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走深走实 续写协同发展“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带来了新机遇。滨海新区将紧抓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性窗口期,做强自身载体,在发展中承接,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据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滨海新区将重点衔接落实天津市“十大行动”方案之《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工作方案》,争取国家新一轮高质量支持政策,扎实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全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升级加力。首先,要在学习上走深走实,加强向北京、河北对口单位、对口区县的学习,重点学习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等内容,学习经验,充分借鉴,提升能力。其次,要在行动上走深走实,加强与国家部委、北京企业、院所机构、北京市部门、北京各区、河北各地的对接,争取政策资源、寻找合作机会。第三,要在统筹上走深走实,加强统筹调度和谋划,成立专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派人、主动协同,在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共建园区等方面统筹形成成效。

    协同共进,互补共赢。站在新起点上,滨海新区将立足高站位、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大空间、更深层次拓展,奏响新时代协同发展的华彩乐章。

    产业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水平打造协同发展承载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断推进,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高水平打造协同发展承载地,在优质项目聚集、创新动能提升、协同联动升级和综合配套完善等方面均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

    2022年,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推进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大健康和科技服务业“3+1”主导产业布局,新增项目中符合科技园主导产业定位的超过80%,众多科技领军企业加速发展。在生命大健康领域,海河生物获评天津市首家德勤中国明日之星项目,一瑞生物成为科技园首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球领先的医药咨询公司艾昆纬、博创生物、峰成医药、瑞雅医药等企业将总部或区域总部落户科技园。在智能科技领域,阿里巴巴集团智能信息事业群、国内规模最大的数据外包服务商诚伯科技等项目落户科技园,中天翔翼、滨中科讯等企业入围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科技园助力和能人居获评天津市专利优秀奖,开展高质量专利创造试点,与南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打造产业“小联盟”,推动煜伏光伏、泰洋科技等项目落地。

    2022年,科技园企业突破4000家,达到4051家,累计注册资本金1806亿元。当年新增企业849家,其中新增北京来津企业170家,北京来津企业累计达850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累计达到140家,近四年复合增长率126%;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累计达到208家,近四年复合增长率121%;新增雏鹰企业14家,累计达到120家,近四年复合增长率15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0件,实际入驻办公企业活力显著提升,总部基地企业用电量同比提升17%。

    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吸引优质项目落地的同时,持续发力加快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天津市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担保中心整建制入驻科技园创梦空间,全年服务科技园及经开区项目20余个。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在2022年天津市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估中获评第一名,累计孵化面积达2.28万平方米,入驻创新创业团队超60个。目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滨海石化产业研究院已正式投入运营,并获评天津市科技局“一园一城”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获评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海河英才之家正式启用。滨海—中关村生命健康创新中心投入运营,成立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数字医疗产业联盟,进一步巩固北方数字医疗产业高地优势。

    交通 交通协同 畅连京津冀城市“动脉”

    “现在无论是乘高铁还是自驾走高速,在滨海新区与河北省的多个城市之间往返都越来越方便了。”近日,滨城市民高远表示。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是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新区陆向、海向双向发力,加速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正全力助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打造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

    2022年12月8日,塘承高速新区段暨宁车沽收费站开通运营。随着这段高速公路的开通,滨海新区居民去宁河区、宝坻区、蓟州区等天津北部地区,以及河北省承德市、内蒙古东部地区,相比之前都节省了不少时间。

    2022年,滨海新区持续发力,推动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双向12车道21.3公里的兴港高速开工建设,绕城高速、塘承高速新区段、津石高速天津东段全线建成贯通。此外,高铁建设持续推进,津秦、津保高铁相继开通,津潍高铁(天津段)、京滨城际(南段)开工建设。

    在市民出行便捷的同时,随着陆向、海向双向发力,京津冀货物流通也更为顺畅。来自京津冀的产品,通过天津港出海走向世界,这样的场景在滨海新区已经司空见惯。多年来,天津港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致力于推进京津冀与全球资源要素互联互通。

    据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介绍,多年来,天津港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开通天津港至北京平谷铁路班列,投产京津物流园,实现高端仓储物流“扩容提升”;服务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建成天津港集团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开通港口“绿色通道”;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积极运营津冀、津唐2家公司,打造“海上京津冀”运输通道,做强环渤海“天天班”“两点一航”服务,强化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经贸联系互动和生产要素流通,环渤海内支线年运量年均增长超过50%。

    根据新近出台的《天津市“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天津市将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建成京滨城际(北段)、京唐城际,建设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津静线市域(郊)铁路,到2025年基本实现京津雄30分钟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强化京津冀公路网密联互接,推进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规划建设,提级改造团大公路等省际接口路等。

    而滨海新区也将持续发力推进交通领域协同,推进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天津段)、秦滨高速—津晋高速互通立交工程建设。做强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功能,打造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和“三北”地区海上门户。

    环境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京津冀生态“后花园”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九年来,滨海新区持续强化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及上下游水系协同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滨海蓝”“四季蓝”令新区百姓获得感满满。

    九年来,滨海新区先后与河北省沧州市、唐山市及下属相关单位签订联动执法工作协议,构建两地环境保护联动执法长效机制。仅在2020年和2021年,两地就开展了8次联合检查,有力打击了跨境环境违法行为,联防联控联治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新区与唐山市、沧州市又开展了6次联合执法行动,持续深化落实联合执法机制,开启“京津冀联动2022”模式。

    九年来,滨海新区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2月初,滨海新区与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开展大气联合执法检查,对临津产业园、营城工业园等交界区域工业园内重点行业企业进行抽查。新区PM2.5年均浓度持续改善,由2018年的52微克/立方米降至2022年的3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76.2%。

    2022年6月下旬,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签署《“十四五”京津冀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后,滨海新区立即与沧州市开展跨区域水环境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对沧浪渠等跨区域河流实施采样监测和沿岸巡查,消除交界水域监管盲区和薄弱环节,构筑水环境保护屏障。

    通过上下游联防联控联治,截至2022年底,新区水环境综合指数达1.70,16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均达到Ⅴ类以上标准,12条入海河流达到Ⅴ类及以上标准,达标率100%。

    此外,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中,新区严格管控海水养殖、船舶、港口等涉海污染源排放,推动美丽海湾建设。同时,加强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修复,构建更加优质的生态环境。“我们将继续与周边省市加强交流,快速高效应对区域性异味、重污染天气、河道水质污染等跨境污染问题,推进联防联控联治常态化,为京津冀区域百姓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生态‘后花园’。”新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etliuwei&check_checkdate=2023/2/26 8:32:16&check_reasons=&check_taskid=0&check_istask=False&uncheck_taskid=0&uncheck_istask=False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