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滨海新区“滨城科创区建设”新闻发布会 |
12月14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滨海新区“滨城科创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桂华,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朱岩,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涛,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崔同湘,为大家介绍滨海新区“滨城科创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天津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吴浩铭:
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桂华女士,滨海新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朱岩女士,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涛先生,滨海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崔同湘先生,为大家介绍滨海新区“滨城科创区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张桂华女士作主题发布。
张桂华: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大家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滨海新区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滨海新区坚决贯彻中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滨城科创区建设是滨海新区扎实落实“十项行动”、实施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的核心抓手,是滨海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的具体行动,是滨海新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集聚创新要素,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焕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今天,主要向大家汇报滨海新区谋划建设滨城科创区的新进展、新成效,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滨海新区在市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举全区之力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滨城科创区。区委书记连茂君、区长单泽峰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创新区内涵、特色定位、建设思路,特别是注重强化与天开高教科创园等平台载体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整体竞争力;充分借鉴先进经验,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对标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光谷等地,调研建设科技创新集聚高地情况;科学严谨分析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最终形成《滨城科创区建设方案》,明确了战略定位、功能定位、突破方向和重点行动任务。
一是高标准规划,系统布局发展空间。聚力建强“一核”“一区”“一带”“N园”的发展布局,提升滨城科创整体效能。“一核”即依托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滨城科创区之核,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平台载体作用,有效释放北京中关村和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一区”即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打造滨城科创策源地和未来产业发展先导区,打造新动能引育标杆。“一带”即打造滨城特色科技产业创新示范带,依靠“一核一区”双向驱动,“一带”从东向西串联经开区、高新区渤龙湖片区、保税区空港片区,形成集中承载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产业化高地。“N园”即发挥主题园区主题式、组团式创新优势,选取一批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发展潜力等方面具备良好条件的主题园区,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升级打造N个特色鲜明的主题创新园。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具体项目和市场主体遍地开花。
二是精准产业发展,明确科创区发展定位。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核心承载地。聚焦错位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抢抓时间窗口期,着重布局创新链中后端环节,积极承接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建设产业创新策源地。聚焦先进制造业主题,面向产业、重在应用,探索大企业开放式创新平台、硬科技创新等新模式,强化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建设科创改革先行地。按照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定位,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政策叠加联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生态环境。
三是注重细化分解,分段明确目标任务。在战略目标上,科创区建设计划分“三步走”,2023年至2025年为起步期,2025年至2027年为成长期,2027年到2035年为壮大期。通过起步期和成长期,基本建成“一核一区一带N园”创新布局,形成引领支撑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和北方产业科创高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资源集聚明显、研创活力四射、产业特色鲜明、人产城深度融合、跨域联动有力、人才近悦远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围绕科创区建设,构建“1563”建设思路,即:突出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区一个战略定位;聚焦产业应用创新、系统协同创新、制度模式创新、主题组团创新、平台功能创新五大突破方向;实施科创策源强基、科创成果产业化、产业焕新升级、创新创业人才聚集、科创体制改革攻坚、科创载体能级攀升六大重点行动,聚焦25项重点任务,并制定“一核”“一区”建设子方案,强化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新时代美丽“滨城”建设注入澎湃动力、增添强劲活力,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滨海之为”。
谢谢大家。
吴浩铭:
谢谢张桂华女士。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今晚报:
刚才,张桂华副区长介绍了滨城科创区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滨海新区将通过哪些具体举措建设滨城科创区?
刘朱岩:
围绕滨城科创区建设,滨海新区提出了科创策源强基、成果产业化加速、产业焕新升级、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科创体制改革攻坚、科创载体能级攀升六大行动和25项突出滨城科创区支撑性、引领性、特色性具体任务。
总体上来说,主要聚焦以下三方面具体举措:
一是联动全市重大平台,释放协同创新合力。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积极推动新区优势科技资源与全市重大科技平台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效衔接,主动对接天开高教科创园,推动“一区”(华苑科技园)借助区位优势,全面融入天开园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行,重点推进天开园创新策源、研发孵化与“一区”中试转化、成果产业化融合联动,打造天开园溢出成果重要承载地,形成同频同步、“双城”联动的创新增长极,共同支撑天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支持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航天五院等14家重大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布局“一平台、一转移转化中心、一配套基金、一产业园区”的成果产业化生态,同时依托海河实验室、芯火平台等,打造标志性科创资源聚集地,加快形成一批“科创地标”。
二是完善科技政策,健全创新机制。在推进京津冀科创政策协同共享上。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为抓手,建立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创新先行先试政策联动机制,推动中关村政策在滨城科创区复制推广。
在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基础研究多元投入、青年人才培养等机制;营造激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健全适应创新产品和服务特点的分级分类监管方式。
在提升政策系统性协同性稳定性上。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惠扶持政策之间的衔接,增强创新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政策的整体性、一致性,形成企业专注创新发展的稳定预期。
在加大科技开放合作力度上。探索支持“一核一区”建设以促进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促进区内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效便捷利用国际资源。
三是加大要素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在强化多元化人才保障上。按照“一人一策”方式,全力引育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建设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支持科技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强化重点产业领域人才支撑。升级“滨城人才服务证”,强化各层次人才服务保障。
在畅达多渠道资金活水上。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引导金融机构为创新主体精准提供特色产品。推动建设滨海基金小镇2.0版,引入国内外优秀天使、风投、创投基金及第三方咨询机构等服务要素。开展上市企业倍增行动。充分利用天津市天使母基金、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态势。
在降低用地综合成本上。鼓励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支持健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应体系。探索存量土地房产盘活利用,将新型产业用地(M0)高效复合利用政策逐步推广至滨城科创区全域。
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上。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打造集感知设施、网络设施、算力设施、数据设施、新技术设施于一体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网络,优化智能充电桩和能源站布局。培育新一代智能计算中心、人工智能海量训练库、标准测试数据集和“智能+”行业赋能平台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强化数据赋能创新。
同时,滨城科创区建设工作将由滨海新区推动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目前,我们正在围绕滨城科创区建设,制定“一核”“一区”建设子方案,明确了任务分工和阶段性目标,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全力推动“施工图”转化成“实景图”。
谢谢大家。
国际在线:
依托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打造滨城科创区的核心区,下一步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李涛: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我简要介绍下相关情况:
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天津两市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目标,加快缔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样板。在市、区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近三年,科技园主要经济、科技、人才等指标均实现翻番式增长,重点项目加速聚集,协同创新发展效果显著,为滨城科创区“核心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滨城科创区“核心区”标志着科技园发展迈入新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把滨城科创区“一核”打造成为对接利用首都创新资源核心载体,引领辐射全市及新区产业科技创新战略支点功能定位,举全区之力,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提升“一核”城市功能。优化功能布局和业态配置,推动京津各类教育、医疗、文化资源向核心区集聚。目前区内重点交通配套轨道Z2和Z4线换乘站北塘站、重点医疗配套滨海中医院二期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按照核心区规划,我们将对洞庭北路等主干道路面、景观等进行重点提升,在新区支持下,还将在园区共建高等教育院校,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和青年人才社区,给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心无旁骛的优质环境。
二是全面提升承接转化能力。在规划上,将新北路、十三大街、洞庭路、十二大街、南海路与京津高速合围区域内包括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在内的重点平台载体纳入核心区,提升核心区产业承载能力。同时,在核心区高水平建设M0新型产业用地,跨过土地开发商将房地产和城市发展红利让利给创新型企业,目前项目桩基工程和土方开挖、基础工程完成100%,钢结构主体完成60%,预计2024年6月底前完成自持部分产业用房建设,2024年三季度整体完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储备项目载体定制预约已达50%。建成后将按照三分之一市场化租赁、三分之一定制长租、三分之一企业自建的模式,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科技服务为主导产业,满足创新主体在核心区研发、小试、中试全链条的孵化转化需求,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承载新高地。
三是全面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深化与北京合作模式创新,探索市场化利益共享机制,引入北京中关村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与北京怀柔科学城、朝阳区等区域合作,推动北京大科研装置及科技金融功能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延伸、拓展,深化与经开区重点园区协同联动。发挥泰达海河产业基金、中关村生态雨林基金等作用,构建高精尖产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天津科技大学、辽宁石化大学滨海石化产业研究院等打造优质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聚集和培育一批职业技术经理人队伍,整合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股权投资基金、知识产权风险补偿金等资源,营造“类中关村”创新生态,完善全链条全流程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京津冀更多创新成果通过“一核”在新区转化和产业化。
最后,希望媒体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和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发展,我们共同努力,为更好助力滨城科创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津云:
下一步,高新区华苑科技园将发挥哪方面优势支撑滨城科创区建设?如何实现在滨城科创区规划中“一区”的定位和目标?
崔同湘:
感谢您的提问。
华苑科技园是天津滨海高新区的起步区、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片区,规划面积11.58平方公里(环内2平方公里、环外9.58平方公里),华苑科技园承载了高新区七成以上的规上企业数量、八成以上的经济体量,是支撑和引领高新区发展的关键,是高新区的创新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区。作为建设滨城科创区的创新双引擎之一,华苑科技园的支撑优势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载体承接能力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突出。目前,华苑科技园拥有中电科创园、360科创园、新智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高质量产业载体。建设有国家级双创载体18家,集聚芯火平台等科技服务机构300余家,科技金融机构160余家,形成了成熟的“政产学研用金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同时,华苑科技园交通便利,毗邻天津南站和京沪高速,位于天开高教科创园核心区和西翼之间,具备成为承接京津冀优质科技成果和天开园高校成果转化首站的优势。
二是初步建成具有引领能力的产业创新策源地。布局建设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120多个,包括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重大研发平台。以不到全市0.1%的面积聚集了全市约17%的高新技术企业、16%的雏鹰企业、12%的瞪羚企业、14%的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和27%的科技型上市企业。培育形成了以信创、新经济服务业、新能源为代表的高端产业集群,集聚了中科曙光、天地伟业、三六零、力神电池等创新能力突出的链主企业。
三是具备多重先行先试政策叠加优势。首创“创通票”制度,已在全国推广复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政策支持160余家企业获银行授信9亿元,获评2022年度“企业创新积分制”优秀工作单位,该政策已在滨海新区全面复制推广。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职称自主评审政策在民营企业落地,试行人才和科技创新政策“免申即享”,创新个体工商户集群登记秒批办照新模式等政策。
下一步,按照滨城科创区建设方案中对“一区”的目标定位要求,华苑科技园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是进一步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标准推进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建设,加快突破脑机交互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支撑脑机领域未来产业发展。依托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积极布局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提升新型研发机构支撑能力。引导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研究院、天大医疗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前沿领域融合技术。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研发创新体系。支持中科曙光、力神电池等龙头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围绕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打造特色科创地标。依托智慧山、天百中心等功能完备的载体空间打造“双创街区”,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二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挖掘培育“硬科技”企业。依托智慧经济平台和企业创新积分等工具,建立高新区企业监测与服务系统,遴选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更多具有产业创新带动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加快打造新经济活力区。依托云账户、三六零等龙头企业,聚焦大模型应用、互联网+、平台经济等方向,推动新经济服务业加快发展。前瞻布局发展未来产业。依托重点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加快产出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成果,布局脑机接口、先进能源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三是营造活力创新创业生态。完善成果转化孵化服务。建立完善的市场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支持芯火基地等建设创业孵化专业平台,提供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服务,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区、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建设,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工作,加快高价值专利的产出与运用。加快场景赋能服务。围绕主导产业技术能力和技术需求,打造应用示范场景清单和场景技术供给能力清单。以“算力+大模型”技术应用,带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动态更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目录,依托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靶向引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团队。引导银行、担保、创业投资等科技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产品供给。
四是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开放协同创新。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率先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先确权后转化”“先投后股”等转化模式,试点开展科技成果“先试用后付费”等创新举措。全面融入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加强与天开园联动发展,推动高水平科创服务资源向天开高教科创园全面辐射、精准赋能,与天开园共同服务高校成果孵化转化。实施开放协同创新。依托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积极对接和导入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服务资源,促进一批科技成果和企业落地。依托中英低碳孵化器、中白国际联合研究与教育中心等平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谢谢大家!
吴浩铭: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4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