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单泽峰接受媒体采访:做好协同大文章 服务协同大战略 为加快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做出滨海新贡献 |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全国人大代表、滨海新区区长单泽峰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将树牢‘一盘棋’的思想,强化系统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做好协同大文章、服务协同大战略,着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为加快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做出滨海新贡献。”
全方位推进各领域联动发展 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
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打破藩篱、休戚与共,在产业协同发展上形成了良性互动,目前依托滨海新区和各开发区的优势资源,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单泽峰代表:滨海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的核心区,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始终把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方位推进产业、创新、交通、政策、社会等领域的联动发展,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是疏解项目加速落地。新区始终紧紧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坚持高位推进,建立区级班子成员包保、专项工作组协调推进和定期走访调度机制,区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跑央企、引项目,有效开展精准错位承接。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北京项目5000余个,协议投资额近1.3万亿元。中石化、航天科工、中国诚通等众多央企在新区投资布局,联想智慧创新产业园、力神滨海新能源基地、中石化LNG三期等重大项目落地,英力士与中石化南港乙烯战略合作等一批项目签约。仅2022年,就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62个,总投资621亿元,落地北京新设机构360个,注册资金929亿元。
二是产业协同不断深化。新区加快承接平台建设,规划建设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南港石化产业基地、航空物流基地等承接载体,具备了有项目即可落地的要素支撑和载体保障。比如,南港工业区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强化规划、土地、环保、用能等要素支撑,为产业导入、项目落地提供了完备的基础设施保障,总投资288亿元的中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总投资超200亿元的北燃LNG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接续落地。还有,合作共建的滨唐、滨沧示范产业园,成为津冀两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产业协同的重要平台。三是产业支撑作用突显。立足于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新区始终坚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坚持制造业立区,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体经济底盘不断夯实,已建成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石油化工三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和装备制造2个两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信创产业形成以超算、曙光、飞腾、麒麟为代表的安全自主可控全产业链。航空航天产业形成以载人航天、大型商用客机、大推力火箭、智能无人机等为核心的“三机一箭一星一站”产业格局。生物医药、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可以说,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重大产业项目的导入,2022年,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5.8%,有效稳住了经济发展大盘。
发挥载体、空间优势 着力打造北京研发、津冀产业化的创新生态
记者:有哪些成功案例实现了三地合作共赢,即北京研发、天津河北产业化实现三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
单泽峰代表:滨海新区始终把协同创新作为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北京的技术、人才优势,发挥我们的载体、空间优势,着力打造北京研发、津冀产业化的创新生态。
一方面,坚持平台共建,做强技术研发支撑。致力于当好北京的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紧盯北京优质创新资源,合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这几年,新区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天津战略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中科智能识别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津中心揭牌,驻津央企在新区5大开发区设立研发中心、专业机构118个,科研院所14个,涵盖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信创、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仅滨海高新区就有专业性研发中心、专业机构67家,科研院所5个,为协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滨海新区坚持载体共建,做强成果转化支撑。依托京津两市合作共建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平台,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重要载体,把中关村创新基因、科技成果、要素资源与滨海先进制造、空间载体融合嫁接,将国家部委支持北京中关村的政策措施向科技园覆盖,开展跨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创新试点,探索税收分成模式,取得1+1>2的效果。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引进北京项目835个,占到园区引进项目总量的30%左右,构筑起研发创新在京、产业转化在滨、应用场景在津、大循环在港的深度协同新模式。
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协同 同城效应更加明显
记者:三地在基础设施建设、行政审批服务领域如何加快建设,形成更好的同城效应?
单泽峰代表:一体化推进产业、基础设施、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各领域协同是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在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方面,新区围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津石高速、塘承高速建成通车,京滨城际、津潍高铁加快建设,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通达圈基本形成,同城效应更加明显。下一步,新区将深度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高铁(天津段)等重点工程建设,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一小时连通圈、一日商旅圈”。同时,进一步发挥港口资源优势,以服务北京、雄安为己任,做强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功能,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打造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和“三北”地区海上门户。
在行政审批服务方面,滨海新区积极推进政策功能协同,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先后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省沧州市渤海新区、唐山市曹妃甸等地区,就300余项政务服务建立“跨省通办”联动机制。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共同推出4批179项“同事同标”事项。推进京津冀金融同城化,实现FT账户政策京冀企业共享。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住院全部实现医保直接联网结算,医学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增至43项。下一步,将在完善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机制上下功夫,推出更多“同事同标”“政务通办”事项,推动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FT账户分公司模式等创新政策共享共用、优先试用、跨区通用,探索建设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创新片区。
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工程 着力打造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示范区
记者:今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十项行动”,首项行动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滨海新区在哪些领域还存在短板,如何突破实现更大发展?
单泽峰代表:市委、市政府坚持高站位谋划、系统性布局,围绕抓紧抓实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部署实施“十项行动”,明确全市未来发展的主题、主线,特别是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作为首要行动,充分体现了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彰显了市委主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担当,也对我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新区服务其中、受益其中,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落地标志性项目还不够多,承接项目数量和质量还需提升。二是在融入协同方面,更偏重产业协同,在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协同方面系统谋划不足,引进资源不够多。三是在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区域要素自由流动不够畅通,轨道交通网络不够优化等等。
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围绕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谋划了“八大工程”,其中第一个就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工程,着力打造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示范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疏解项目导入,深入推进产业协同。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窗口期,围绕“1+3+4”产业体系和全市重点产业链,紧盯央企一级总部、二三级区域总部,积极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聚焦在京金融机构、大专院校、医疗机构等优质资源,加强现代服务业、金融、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导入,到2027年,累计承接北京重大项目投资将超过3500亿元,高标准打造京津冀配套完善产业区。二是强化承接载体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协同。抓好南港石化产业基地、航空物流基地等承接载体建设,发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加强跨区域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吸引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依托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和海河实验室等高端研发机构,完善北京优秀领军人才引才引智机制,引导一批京冀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围绕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强化京津冀产业链衔接,着力打造信创、生物医药、汽车3条示范产业链,提升链上项目占比,促进京冀创新链与天津产业链融合发展。三是强化服务辐射功能,深入推进开放协同。充分发挥天津港核心战略资源优势,加快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深化津冀港口群合作,做强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功能,推动兴港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支持天津机场三期改扩建,推进顺丰电商产业园、中远空运北方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加强与京冀自贸区合作,进一步完善金融联动创新机制,在跨境人民币使用、FT账户推广应用等方面深化合作。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