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在线访谈

夏正淮: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访谈
发布日期: 2025-06-30 08:53      来源: 天津政务网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天津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与津云新媒体合作推出的《政务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怡明。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科技大会部署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市印发《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那么,我市在夯实“两创融合”科技供给方面有哪些主要做法?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如何建立机制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夏正淮,结合《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向网友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欢迎您,夏正淮局长!

    夏正淮: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创融合”上优势明显。节目开始,请您介绍一下我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主要思路和目标分别是什么?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天津市天开高教科创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夏正淮

    夏正淮:好的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在全国科技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要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我市“两创融合”主要突出“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协同化推进,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聚焦“两创融合”问题堵点,将科技创新与产业焕新统筹部署、协同推进。二是坚持体系化布局,围绕科技供给、成果转化、企业主体、载体平台、融合生态等关键环节,全链条、体系化推进产学研用有机贯通。三是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

    在工作目标上,力争到2027年,“两创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应用牵引的科技项目组织机制更加健全,产生10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高效,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高成长、“爆发式”创新企业加速涌现;创新平台体系和要素保障更加完善,全市科创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生物制造、脑机交互等未来产业集聚成势,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影响力、带动性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高质量科技供给是“两创融合”的基础。《工作方案》提到要强化产业应用导向,夯实“两创融合”科技供给,那么在这方面我市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夏正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应用导向的科技供给,关键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主体聚焦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攻关,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方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强化这一导向:

    一是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完善科技创新评价制度,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与转化活力。在应用类科技项目申报、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奖励评审等工作中,对成果转化绩效评价高、专利转化运用效果好、产业发展贡献大的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予以重点支持。

    二是聚焦产业需求凝练攻关任务。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和未来产业布局,常态化征集“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等需求,以需求定任务、以任务定项目,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项目。同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聚焦产业发展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除自然基金类项目外,市级科技重大项目选题原则上均来自于产业需求。

    三是优化科研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形式,突出“能者答题”,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企业牵头组织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承担国家和本市重大科技任务的,给予资金支持。市级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一般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

    四是探索企业主导的项目验收机制。市级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将企业使用和市场应用情况作为项目验收评价的重要标准,验收专家中企业专家占比一般不低于60%。对企业提出需求、组织实施且出资超过50%的科技计划项目,试点探索由企业牵头开展验收,或赋予其项目验收主导权。

    主持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打通创新链到产业链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和百姓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将开展哪些具体工作?

    夏正淮:是的,科技成果转化是“两创融合”的关键路径,只有让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我们将围绕六个方面,全力破解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难题。

    一是完善成果转化创新改革配套政策。制定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等工作指引,明确具体操作路径,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落实落细改革政策。支持高校加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按照规定给予资金支持,用于机构建设运营和人员奖励。支持在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按规定破格申报高级职称。

    二是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评价机制。制定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创新度评价工作指引,引导技术转移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健全科技成果“协议定价+公示”、技术交易市场挂牌、拍卖等多元化定价模式。鼓励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建立联动机制,对科技成果潜在价值进行商业化评价。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积极拓展专利价值分析、专利运营等高附加值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评价人才培养,培育一批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

    三是推广“先使用后付费”模式。完善市场化对接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零门槛”开放,灵活采取“里程碑”付款、收入分成等多种方式共享成果转化收益。及时总结典型案例,细化完善支持政策,每年以“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转化科技成果不少于500项。

    四是搭建全过程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能力提升行动,结合绿色石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特点和成果转化需求,提升概念验证、技术优化、成果熟化、二次开发、小批量生产、性能测试等服务能力。高质量建设一批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深度链接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等要素资源,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

    五是常态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成果供需匹配效率和精准度,每年引进100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实施“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畅通京津冀高校与本市企业“握手”通道。以科服网为基础搭建线上平台,完善成果发布、供需对接、政策服务等功能,促进成果高效对接。

    六是高水平打造天开园成果转化新高地。全方位提升天开园建设运营水平,引育高水平科创服务、金融服务机构,推动高校院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等更多原创成果、高价值项目落地转化,打造北京科技成果来津转化的“首选地”和“中转站”。

    主持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我市将如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夏正淮:主持人说的很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强弱,关系“两创融合”的成败。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高成长企业培育机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细分技术方向,建立重大原创成果常态化发现筛选机制,梳理形成重大原创成果、优势初创科技企业清单,建立服务对接机制,加强“发现—培育—转化—应用”全过程跟踪服务,加力培育“爆款”产品和“爆发式”高成长创新型企业。

    二是加强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用足用好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力度,推动更多优质科技企业上市,形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企业发展态势。

    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制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吸引研发人才,设立研发专项资金,承担国家和本市科技计划项目。对科技型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的研发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四是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融合创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定向组织科研攻关,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支持企业融入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等高端平台的创新活动,推动产学研联合创新,实现成果“沿途下蛋”。鼓励本市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面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学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搭建产学研对接渠道。

    五是发挥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将科技创新纳入市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范围,对研发投入增加额给予加回计分。对特殊人才探索实行协议薪酬、专项奖励等分配激励,支持企业赋予领军人才更加灵活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推动具备条件的市属国有企业试点研发准备金制度。高水平建设天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中心,实现国企需求和高校成果双向匹配。到2027年,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

    主持人:《工作方案》强调要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打造“两创融合”良好生态。那么我市在统筹推进“五链融合”上有哪些考虑?

    夏正淮:“五链融合”,关键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优化资金链,建强人才链,完善政策链,其中产业是基础,创新是动力,资金、人才是关键要素,政策是保障,必须统筹部署、一体推进。

    抓“创新链”,重点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健全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到企业培育的全过程创新链条。

    抓“产业链”,重点是拓展大中小企业对接渠道,引导链主企业与上下游开展合作,培育上下游、产供销协同配套的融通创新模式。

    抓“资金链”,重点是加快构建天使、创投、产业、并购股权投资体系,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发特色金融产品,用好债券市场“科技板”,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抓“人才链”,重点是创新科教产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支持高校聚焦产业需要优化学科设置,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产业教授”等方式推动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支持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引进科技人才。

    在“政策链”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政策一致性评估等制度,强化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配套政策的统筹衔接,形成政策合力,提升融合效能。

    主持人:谢谢局长。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支撑我市科技强市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节目开始前,我们在天津政务网、北方网等平台开通了互动渠道,请市民朋友们对《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们都提出了哪些建议和意见。

    网民赵女士:我是一名高校教师,这次《方案》中提出探索“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零门槛”开放,采取“里程碑付款”和“收入分成”等支付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请局长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夏正淮:感谢这位网民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三中全会的这一改革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加快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指明了方向。“先使用后付费”,就是让高校院所把科技成果,通过事前约定、“零门槛”许可给企业使用,然后根据应用效果,企业可采取“里程碑支付”、“收入分成”等多种方式支付成果使用费用。该模式有利于为高校院所的大量存量专利寻找转化应用场景,同时也有利于中小微企业低成本找到适用的科技成果。

    所谓“里程碑付款”,是指成果转化中实现了设定的关键节点或里程碑目标后,企业向成果持有方支付相应的使用费用,如果没有实现就可以不付费,降低了企业成果转化的风险。“收入分成”,是指企业与成果持有方事前约定,根据成果转化后实现的销售额、利润额等效益情况,支付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用。

    “先使用后付费”这种成果转化模式推出后,受到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广泛欢迎,目前我们收集到的转化案例已经超过了100项,增长势头良好,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

    网民孙先生:我对《方案》中的“要探索企业主导的项目验收机制”很感兴趣,想请局长谈谈,如何试点探索由企业牵头开展验收,或赋予企业项目验收主导权?

    夏正淮:感谢这位网民对我市科技项目组织工作的关注。验收评价是科技项目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企业出题、出资、组织实施的应用类科技项目,企业对其成果价值、应用前景很有发言权。据此,这次“两创融合”的方案中提出,对企业提出需求、组织实施且出资超过50%的科技计划项目,试点探索由企业牵头开展验收。目前相关流程正在制定中,今年将开展试点。

    主持人: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创新,都有赖于大批原创性的科技成果的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就要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焕新,以产业焕新引领科技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将着力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做创新要素的撮合者和创新生态的培育者,加强工作统筹、加强试点探索、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定期调度和监测评估,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重点任务取得实效,在“两创融合”上探索天津路径、形成天津经验。

    本期访谈到此结束了。如果您对相关话题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您到天津政务网“问政”栏目或者北方网《政民零距离》平台留言,市区有关部门将及时为您做出回应。

    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下期再会。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liwanling&check_checkdate=2025/6/30 8:54:43&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