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一区多园 “双自”助力做大“多元蛋糕” 天津滨海高新区跻身“国家队”33周年巡礼之一
发布日期: 2024-03-20 16:29      来源: 天津高新区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渤海,春潮涌动。3月6日,天津滨海高新区迎来跻身国家高新区33周年的日子。高光时刻,天津滨海高新区喜讯不断:

    TCL中环旗下项目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

    麒麟操作系统入藏国家博物馆,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第一款国产操作系统。

    迈达医学研发团队凭借眼科诊疗技术的先进代表性,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百亿央企基金落地,助力天津滨海高新区首季开门红。

    中科曙光入选2023—2024中国算力服务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连续10年蝉联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市场份额第一,在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10亿亿次超级系统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接踵而至的,还有一份大礼——

    近日,天津市政府批复同意将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纳入天开高教科创园“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发展布局。天开园将着力提高华苑科技园孵化转化产业化承载能力,围绕科创需求,盘活存量资源,新建优质载体,助力区域科创走廊加速建成。

    天津滨海高新人再次肩负使命,踏上了开放对接、双向赋能、联动发展的新征程。

    天津科贸一条街,便是天津滨海高新区出发的起点。

    1988年7月,天津市政府决定成立“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南开区的科贸一条街作为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起步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1991年3月6日,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国家高新区。

    “一条街”借此完成了一个国家高新区的蝶变。

    “当时,高新区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办公没有场地,靠借用临时办公地点办公,行政没有级别。直到1992 年6月,从市科委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选配了12名工作人员,组建了局级行政管理机构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工作才开始步入正轨。”当年的亲历者介绍说。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天津滨海高新区自诞生之日起,就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一次次创新、一次次突破体制机制的藩篱,不断激发打造特色园区和环渤海湾经济圈产业高地的创新活力,高新区迎来第一轮建设、开发、投资的热潮。

    1994年,华苑产业区(今华苑科技园)启动建设;2006年,科技部、天津市共建滨海科技园(今渤龙湖科技园)。2008年,渤龙湖综合服务中心平地而起……一区多园,轮廓初现。

    2009年可谓是高新区史册上的一个记忆点: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更名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年,在这片12平方公里土地上,单位面积产值、每万人拥有专利数位居全国前列。高新区在全国56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七。”高新区有关人士介绍说。

    前行的路上,天津滨海高新区再次迎来重大的转折点——

    2014年1月,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的塘沽海洋高新区(今海洋科技园)正式划归天津滨海高新区。

    同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滨海高新区与北京首创集团具体实施京津两市合作共建项目——京津合作示范区,重点承接首都教育、医疗和产业项目资源,是京津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

    2014年底,天津滨海高新区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此进入“三区叠加、双自联动”的新境界。无论是从前的“一区”,还是现在的“三区”,天津滨海高新区始终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大胆进行自主创新,项目引进实现模式突围,占领高端的千亿产业链条加速形成,先后引进了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浙大滨海研究院等研究院所,创新能力跻身国内一流。

    “一区多园”,蝶变为“一区多元”——

    华苑科技园重点发展新经济服务业,打造新经济活力区。吸引丰田、西门子等24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360、今日头条、云账户、南大通用、中科曙光、天地伟业、力神电池、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等纷纷落户,生根开花。

    渤龙湖科技园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重点建设京津冀特色“细胞谷”,是先进制造业承载地。航天五院、航天十一院、天津药研院、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盛实百草、九州通、浙大滨海研究院、明阳风电等在此集聚发展。

    海洋科技园是“中国信创谷”产业承载地,飞腾、麒麟、紫光云、长城、中环DW、曙光、信创海河实验室等云集于此。

    2015年4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作为它的延伸,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滨海高新区联动创新区应运而生。高新区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试验田”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引领“桥头堡”作用,构建“双自联动”发展新格局,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力挺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政策互动、优势叠加、联动发展、双向溢出。

    “双区”发力,天津滨海高新区突飞猛进。

    2023年,天津滨海高新区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和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发展机遇,坚决扛起战略部队、战略平台之责,应对多重挑战、克服多重困难、统筹多重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招商引资成效凸显,全年新增招商项目1460个,总投资1189亿元;35项科技成果入选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同比增长20.7%。其中,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参与的“血细胞分子图谱建立与血细胞生态研究”获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渤海海域浅层油气勘探新理论技术与15亿吨优质储量发现”获科技进步特等奖;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深走实,引进京冀协同发展项目469个;推动落地北京重点项目14个;区内有效专利达3.8万件,每万人人均发明专利近1700件;天津滨海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工作获科技部火炬中心表彰;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中位列全国第7位。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组建全国唯一的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中心。信创产教联合体获教育部批复为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可谓是一路耕耘,一路繁花。

    从跻身全国首批26家国家高新区行列,到一路向“高”而攀,天津滨海高新区自我加压,内生动力,勇于创新,始终站在国家队的“第一方阵”。

    33年来,天津滨海高新区先后被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能源产业化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我们将持续肩扛国家使命,坚持贯彻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为引领,在‘双自联动’的协作下,不断做大‘多元蛋糕’。”高新区有关负责人指出。

    春风送暖。

    龙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天津视察提出了“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极大地鼓舞了滨海高新人的信心,天津滨海高新区再次按下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策源地的“快车键”。

    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天津滨海高新区向未来描述了发展宏愿——

    锚定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和北方一流科创城的目标定位,加力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入推进滨海新区“五大战略”,坚持“三新”并举、“三量”共进,持续打造创新、产业、改革开放和治理“四大高地”,以“高质量履职”为关键支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实践的新篇章。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天津滨海高新区跻身“国家队”33周年巡礼之一&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hushanshan&check_checkdate=2024/3/25 8:42:21&check_reasons=&check_taskid=0&check_istask=False&uncheck_taskid=0&uncheck_istask=False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