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906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
卢嘉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天津中新生态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案,经会同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环节。生态城始终坚持对接优质资源,面向区域内学生开展相关活动,提供积极向上的“成长正能量”,助力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提升教师心理素养,加强心理育人工作。每学期开展全体学生的心理摸排工作,建立全面的、详细的学生情况台账,并进行实时动态更新;每学期开展全体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的“面对面”“一对一”谈话;建立“学校-年级-班级-朋辈”四级预警网络,安排全体干部教师进行包保,落实全员包联制度。
二是树立科学养育观念,营造良好家庭环境。认真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和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不定期邀请心理健康专家面向家长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家长更好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年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涵盖亲子时光、亲子劳动、亲子运动、亲子创作、亲子团辅、亲子共读等活动,以活动为契机,增进亲子了解,拉近亲子关系;建立家庭教育工作站、教联体,推动资源共享,合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制订全员家访制度,架起家校沟通、合力育人桥梁;举办协同育人家长分享论坛,学校优秀家长代表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经验,分享育儿心得,提供启发与借鉴,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协助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目前,每年开展525心育节活动。
三是凝聚各方力量,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学校定期开展学工、学农研学实践活动,在行走的课程中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世界,体验真实的生活,锻炼学生独立性、自主性;每学期邀请学校法治副校长、网络安全专业人士进行“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的专题讲座;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必要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引导师生广泛参与,全面营造全校园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生态城积极开展系列工作。
(一)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一是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督促区域内各校严格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增加互动性与实践性内容(如心理剧、团体辅导等)。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通过“培训+考核”提升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能力,并鼓励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资质认证。三是优化心理咨询服务,要求区域内各校严格规范心理咨询室建设,严格保护学生隐私,同时探索与医院、专业机构合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绿色通道。
(二)提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是推动家庭教育讲座常态化。组织区域内各校联合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制定年度家庭教育主题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如直播讲座、案例分享)扩大覆盖面。二是推动家校沟通平台规范化。指导区域内各校优化现有家校群功能,设立“心理健康专栏”,定期推送科学育儿指南,并建立家长反馈机制。三是推动亲子活动多元化。支持区域内各校设计“家庭心理成长日”等品牌活动,鼓励家长通过角色互换、协作任务等环节增进亲子理解。四是推动家长参与制度化。拟在“家长委员会”中增设心理健康专项小组,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与监督。
(三)改善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一是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共建。组织区域内各校与社区建立紧密联系,重点开发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模块。二是加强心理健康主题宣传。将联合卫健委、社区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通过公益广告、社区沙龙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三是加强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完善“一生一档”动态管理,整合民政、慈善组织资源,提供“学业+心理”双导师帮扶。四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会同公安、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违规娱乐场所,优化交通警示设施,建立校园安全联防机制。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4月23日
工作人员:蒋子娟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