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027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
王庆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滨海港产城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提案,经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发展改革委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1.天津市近年来深入实施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切实推动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中见效明显。2024年,天津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9.05万标箱,同比增长5%;货物吞吐量5.79亿吨,同比增长3.7%;航线净增2条,总数达147条;水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18.4%;船管企业新增6家;共接待邮轮105艘次、旅客约35万人次,继续保持全国第二;滨海新区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2257万人次,同比增长185.6%,收入约17.89亿元,同比增长118.4%;东疆共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同比增长59.5%;全市进出口贸易额8115.6亿元,同比增长1.3%;本地结算率45.6%,接近全年46%的任务目标;滨海新区绿色石化、海洋装备、航空航天(民品)产业链分别完成产值4097.01亿元、145.96亿元、40.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4.6%和22.4%;航运保险保费收入8.6亿元,同比增长47.54%;海事法律服务机构数量达17家。2024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排名天津位列第19名,创造近10年最好成绩。
2.建成天津港汇盛西侧集装箱堆场、中创物流仓库等项目,新港二线束项目、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完工,天津港基础设施能级持续提升。天津港净增2条航线,挂靠港新增加16个,强化货源组织。以服务北京、雄安新区、北方重镇方案为依托,在17个重要城市驻点派员,加强与铁路部门深度合作,大幅降低铁路运费,促进海铁联运业务量增长,港口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吸引428家企业入市交易,河北首衡等3家冷链企业落地,南港120万吨乙烯项目正式投产,东疆综保区建设钢材保税加工及分销中心、探索实行“国内采购+保税供船”方式供应邮轮物资,适港产业提质升级;天津港集团完成“1十4十N”板块化、专业化管控模式改革,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津港通”平台上线,服务3000多家外贸物流企业、7500多名口岸用户、25900多名货运司机。滨海新区中国北方海员服务产业园区一期项目加快建设。航运集聚区新增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整体盘活河北区旺海国际大厦,打造航运服务中心。
3.以原国家4A级景区东疆湾沙滩为基础,整合天津港独特厚重的文旅资源,纳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红酒展销中心、第二集装箱码头等点位,成立天津港文化旅游区。打造天津市唯一具有港口特色的工业游线路“天津港工业游”,游客可通过参与“工业游”活动,参观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如何实现全流程无人自动化运行,鉴赏欧洲著名葡萄酒企业带来的葡萄酒商品和文化,在东疆湾沙滩景区享受生态绿色旅游新时尚,近距离了解天津港各项事业成就。开展了“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2024亚洲沙排巡回赛”“2024天津时装周”“东疆海鸥季”等音乐、体育潮流文化活动,丰富“文旅+”内涵。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持续完善“津港通”平台功能,上线船期查询、物流轨迹查询、网络货运等产品应用,推动液散、滚装、散杂货等既有业务受理系统并入“津港通”平台体系,实现一个窗口、一套体系为客户提供港口业务“一站式”服务。推进北疆集装箱码头公司风电项目和汇盛码头、金岸重工光伏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全港绿电发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时。天津港码头内部短倒车辆基本实现新能源化,港口新能源作业机械占比达到50%,铁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力争达到80%。加快推进兴港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天津港北港路南延工程主体完工。推进新港航道拓宽浚深工程、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级航道提升工程、高沙岭港区支航道一期工程等航道通航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实施北疆22—24#泊位、南疆6#泊位(含5#泊位第四段)、北疆N9泊位等老码头升级改造。
二是拓展陆海互联运输通道。加强与国际航线富集港口的业务联动,强化与上海港、宁波港、广州港等大型港口航线开发,共享国际大港航线资源,进一步提升天津港对外联通度。推动中远海运、宁波远洋等船公司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配合符合条件的船公司开展沿海捎带运输业务。大力拓展滚装汽车航线,更广泛地满足腹地客户运输需求。加快制定实施天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提升枢纽能力。积极争取铁路、船公司等各方政策及资源支持。重点对接各地铁路局,争取运价下浮,推动项目开发。争取船公司在舱位、用箱等方面的支持,提升铁水联运服务产品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进适港产业提质升级。深化适港产业发展图谱和生产力地图,科学布局海工装备、新能源、绿色石化、粮油加工、航空航天等适港产业。争取《南港工业区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获批,高质量举办2025年石化民营经济大会。优化提升长征火箭、卫星及大型航天器等研发生产配套能力,打造新一代运载火箭智能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级大型航天器总装测试试验基地。围绕本地结算、加工、交易三个环节,激活冷链产业发展,推动首衡集团天津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玉湖冷链(天津)交易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推广氢燃料车辆示范应用,拓宽氢能车辆在天津港应用场景。推动国家级海工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开工中船天津船舶制造基地、科海乾元海工装备智能制造等项目。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集中力量打造于响、东疆、南北疆等重点航运服务集聚区,强化各开发区与天津港集团协同招商,完善配套服务能力。强化“保税+自贸”功能,扩大保税燃料油加注规模,推动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不同税号的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创新,打造北方LNG交易和国际船舶保税燃料加注中心,推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产品保税再制造试点首单业务落地。
四是提升港产城融合发展能级。按照“以港兴城、以城促港、港城共荣”战略,统筹港城空间布局,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与港口总体规划的衔接,协同编制好新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天津港“十五五”发展规划。按照“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原则,塑造港产城融合的特色功能组团片区,深化于响核心片区、海港核心片区、生态城组团片区、临港经济片区、南港石化片区、石油新城组团片区、航空航天城片区等港产城融合的特色功能组团片区规划。提升海洋文旅发展能级,推动东疆综保区申报创建天津市级旅游度假区,以东疆综保区为主体区域,大力创新“向海乐活节”举办方式和内容,组织推出系列活动100场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针对北疆、南疆、南港等区域针对性强化管理措施,深化港区及周边地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将重大危险源企业等动态监测数据接入新区大应急平台并有效运行。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新时代“四宜”美丽“滨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5年4月24日
工作人员:王志鹏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