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对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355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
葛啸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落实海河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型基础研究载体研究经费的建议,经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一、支持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建设情况
市科技局作为全市六家海河实验室总牵头建设部门,统筹负责与市财政局协调落实实验室财政经费拨付工作。市卫生健康委及滨海新区等有关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积极推动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高水平建设发展。
(一)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建设
一是向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天津研究院推选战略咨询项目,并获批。二是设立天津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对口援建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批准《海河实验室引领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立项,助力实验室以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滨海新区持续推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高水平建设
一是新区组织召开海河实验室工作会,根据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反映的第二年度市财政运行经费尚未拨付的问题,将该事项列入工作任务清单,协助实验室与市科技局沟通对接。2023年9月,市科技局将第二年度市财政运行经费4400万元拨付至实验室。二是制定实施《关于滨海新区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2023-2027)》,将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纳入14家重大创新平台,支持实验室建立“一平台一基金”等“6个1”体系,鼓励实验室打造“金融+投资+产业”业务模式,依托滨海高新区和海河产业基金,成立规模2亿元的“天津康橙百思股权投资基金”、2.5亿元的“康圣海尔产业基金”等2支子基金,聚焦CGT为主的生物医药、IVD等医疗器械、“卡脖子”生物试剂、CXO等医疗服务等赛道领域,赋能创新载体成果转化。三是滨海高新区投入4.8亿元支持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载体建设,2024年,给予实验室200万经费支持,并出资1000万元入股实验室平台运营公司——天海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实验室创新发展。
二、支持联合研究院建设情况
一是根据《关于印发〈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改革方案〉的通知》(滨改发〔2021〕10号)要求,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以下简称“联合研究院”)持续推进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实施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在财政保障方面,设置2年的改革过渡期,逐步由“政府扶持”过渡至“自负盈亏”,推动联合研究院公司由“财政输血”转变为“自身造血”。目前,滨海新区以人员费及专项补贴的形式,继续支持联合研究院建设发展,经费以“一事一议”的方式,由联合研究院直接向新区提出申请。截至目前,2023年申请的430万元及2024年申请的40万元均已拨付到位。二是由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泰达产业发展集团合作新建的创新载体——“京津冀智能医药产业园”已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该园区由经开区泰达产发集团负责建设,以支持联合研究院改革发展。三是将联合研究院纳入14家重大创新平台,推动建设“6个1”体系,联合研究院已与滨海国投公司、滨海产业基金共同成立医脉产业基金,总规模 10 亿元,首期规模 2400万元,已完成德睦熙睿、御锦智能的首批投资,此外,面向投资孵化企业定制金融产品“医脉兴业通”已正式发布,不断创新“投资+孵化”运营模式,持续探索企业化、市场化改革。
高标准建设海河实验室是天津市“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之一,是滨海新区创新立区的重大举措和美丽“滨城”建设攻坚重点任务。市卫生健康委及滨海新区高度重视并全力服务海河实验室建设发展工作,下一步将继续与市科技局等部门保持密切沟通,通过组织召开理事会议、专题会议、走访调研等方式,及时掌握资金拨付情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一起抓,大力支持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助力区域高质量创新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携手共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四宜”美丽滨城。
2024年4月30日
工作人员:胡 坤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