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393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7-27 16:10      来源: 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董丽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滨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经会同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一、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壮大高等教育力量

    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高水平推进天津市“双一流”建设,以一级学科为基本单元,围绕“双一流”建设整体目标,在实施校级重点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一流学科的基础上,择优选择若干学科重点培育,分类型分层次设定建设目标,明确发展路径,冲击国内顶尖和国际一流,整体推进天津市高水平大学建设。

    日前,天津市顶尖学科名单已正式公布,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两个学科入选第二层次。目标是到2025年,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医科大学肿瘤医学学科群、工业大学现代纺织学科群、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科群建成国家层面一流学科(群),科技大学食品与轻工学科群、理工大学先进制造学科群、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科群、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科群以及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体育类学科群等有良好基础的市级层面一流学科(群)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一批学科在支撑服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目前,滨海新区域内共有各类高等院校11所: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大学滨海研究院(分校区)、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分校区)、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分校区)、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独立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独立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独立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其中,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是唯一一所由滨海新区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

    (一)合作共建天津科技大学

    2004年,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015-2017年,滨海新区每年给予天津科技大学“滨海融合发展补助资金”200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天津科技大学发展。2018年9月20日,滨海新区与天津市教委签订《共建天津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10月21日,滨海新区财政局、教体局、天津科技大学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继续给予天津科技大学资金支持”相关事宜。2021年8月底,原茂荣区长与天津科技大学进行专题研究,同意拨付2000万元,用于天津科技大学在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师资队伍培养、大学科技园标准实验室建设等方面。

    (二)合作共建南开大学滨海校区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滨海新区与南开大学进一步务实合作,积极推动南开大学滨海学院转设和合作共建南开大学滨海校区工作。2021年2月27日,第131次区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南开大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共建南开大学滨海校区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滨海新区教体局按照会议要求对《协议》进行了修订完善。2021年3月31日,滨海新区与南开大学签署《南开大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开大学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共建南开大学滨海校区协议》。目前,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已停止招生,转设工作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有序推进。

    (三)合作共建天津大学国际医学院

    2020年8月27日,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联合印发《深化天津大学与滨海新区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将合作建设“天津大学滨海国际医学院”,共建一流高校和重点学科纳入工作任务。2020年9月19日,天津市教委与滨海新区签署《天津市教委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滨海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协议书》,将“支持天津大学与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共建天津大学滨海新区国际医学院”纳入协议内容。2021年12月以来,滨海新区教体局积极对接天津市土地中心、经开区土地管理部门、天津大学、市规资局滨海分局、市土地利用事务中心等有关部门,核实原海运学院选址方案权属等问题。随后,陆续为天津大学方面提供中新生态城区域(空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4000余平米现成楼宇)、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55公顷空地)、塘沽区域(新港四号路136号,4000平米楼宇)、响螺湾区域现成楼宇等五个选址方案,均未被天津大学采纳。后经与规划部门沟通,现医学院选址基本确定为滨海新区塘沽湾区域。

    滨海新区将继续加大对天津科技大学以及其他驻区高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南开大学滨海校区、天津大学国际医学院建设。主动与天津市教委做好对接,积极推动域内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壮大“滨城”高等教育力量。

    二、对接产业需求,调整职教专业布局

    (一)强化学科布局

    天津市教委指导高校创新“学科+产业”的学科建设模式,以五年为一个建设周期,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天津市重大需求为目标,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纽带,建设一批跨学校、跨学院、跨学科、跨产业的服务产业学科群,对接经济社会主战场和科技发展前沿,瞄准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需求,重点围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动能产业和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完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突出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教育帮扶、智力支援。力争通过10-15年重点建设,“服务产业学科群”支撑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地、产业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形成“业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好局面,为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优化天津营商环境、推动天津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打造特色学科群

    天津市目前公布了2批49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其中天津科技大学“工业和生物技术”“药食同源”“化工新材料”“智能轻工装备制造”“近海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大数据与智能汽车”6个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入选,直接服务生物与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石化、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5条重要产业链发展,直接服务滨海新区,助力滨海新区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三)优化专业设置

    目前,滨海新区举办的高职院校1所(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中职学校3所(塘沽一职专、汉沽中专、滨海中专)。2021年,教育部门积极对接“1+3+4”产业体系需要,引导和支持各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双元”育人机制建设,适应产业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布局,增设装备制造类和财经商贸类专业。滨海职业学院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人工智能技术服务、跨境电子商务3个专业;塘沽一职专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启动区属中高职院校“十四五”创优赋能建设项目,推进“1+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制度试点项目,鼓励各职业院校结合实际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

    三、支持高校引育人才,加快高端人才集聚

    近年来,天津市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不断推动人才强市建设。

    (一)加强高端人才引进

    搭建“会、展、赛”引才聚才平台,通过“双一流”校园招聘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招聘会、“海河英才”创业大赛、“海河英才”专场招聘等载体,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加快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累计资助引进领军人才近百人,招收博士后6000余人,博士后出站留津工作比例超过60%。每年组织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依托天大、南大举办博士(后)全球云招会。创建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由“滨城”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共建,集聚天津大学、康希诺公司等43家博士后设站单位,覆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共72个、导师160名,实现博士后“联招、联育、联考、联用”。当年新引进博士188人,项目合作金额超过1亿元。

    2020年以来,滨海新区对《滨海新区关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有效期至2020年12月31日)进行修订。滨海新区教体局结合发展现状以及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实际,对《关于滨海新区鼓励高等院校创新学科设置的实施细则》《滨海新区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进行修订,继续鼓励和吸引高校创新学科设置,设立滨海新区紧缺专业,为滨海新区定向培养人才,鼓励引进教育高层次人才。2022年2月,滨海新区印发《滨城人才服务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服务和关怀,持续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大力增强滨海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二)强化高层次人才培育

    1.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计划,2021年,累计组织国家级、市级继续教育高研班和自主创新人才培训班12期,培训高层次人才700余人。

    2.以训促育提升创新能力。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优质师资资源开设精品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模式,累计培训高精尖缺专业技术人才5万余人。

    3.加大培育载体建设。累计设立3家国家级和12家市级专家服务基地,3家国家级和44家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4个、工作站276个,其中工作站“滨城”设站占比超65%。

    4.以赛促育激发创新潜能。精心组织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工作,在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支撑下,选拔150余人组建天津代表团,全面参与“赛、展、会”等各项活动。经过努力拼搏,天津代表团60个参赛项目,共获得6个金奖、10个银奖、13个铜奖和17个优胜奖的好成绩,金奖总数、奖牌总数均位列全国第二,仅居东道主广东省之后,其中“滨城”共获得1个金奖、5个银奖、2个铜奖和4个优胜奖。

    (三)着力补齐教育短板

    2021年,滨海新区印发《滨海新区2021年教育事业补短板工作计划》,编制完成了《滨海新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9-2035)》,落实教育设施建设任务。积极落实20项民心工程,实验中学海港城学校、大港晨晖北里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中小学学位1500个、幼儿园学位300个。开工建设太平镇欣苑二幼、北塘第二幼儿园、紫云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积极推进东壹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施工。制定了《滨海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若干措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全区小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为90.03%,初中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为95.6%,在天津市“双减”阶段性重点任务综合督查情况反馈中得分位列天津市第一。

    四、鼓励建设产业学院,加快推进产教融合

    (一)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天津市教委积极促进校企联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四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并于2021年会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认定天津科技大学等10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单位。

    2021年,滨海新区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创新“双元”育人机制。举办了以“融合创新,育德育能”为主题的第九届滨海职业教育科技文化节暨2021科技文化作品展。举办了天津市滨海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暨产教融合发展论坛。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与天津重钢机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鱼坞众创空间有限公司共建的数字创意产业学院正式揭牌。启动2021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了科技文化节、产教融合发展论坛、书画艺术作品展、学生职场体验、社会志愿服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滨城”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引导更多毕业生在“滨城”就业创业。

    (二)推进大学生创业

    天津市切实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充分运用国家级、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深化产学合作校企结合,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活力。2021年,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天津市高校获得6项金奖、8项银奖、63项铜奖的历史最好成绩,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上,天津市高校有3篇论文被评为“优秀学术论文”,2个项目被评为“最佳创意项目”,1个项目被评为“最佳创业项目”。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一)推进海河实验室建设

    海河实验室建设是天津市“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建设“美丽滨城”创新立区的重大举措。根据天津市委市政府要求,滨海新区成立了海河实验室滨海新区筹建协调小组和各领域海河实验室滨海新区筹建专班。根据《海河实验室滨海新区筹建协调小组和各领域海河实验室滨海新区筹建专班》要求,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实验室由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共同筹建。按照市区联动、协同攻坚的要求,积极做好配合承接工作。滨海新区教体局积极向天津市教委请示沟通,主动与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进行对接,及时了解掌握海河实验室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建设背景与战略意义;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实验室总体方案设计进展情况,积极推进好实验室外研基地建设任务;协调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负责同志按要求参会并做好方案汇报准备工作;参加海河实验室座谈会,主动对接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二)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2021年3月,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高校创新主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融通发展,加快推进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市政府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津政发〔2021〕9号)。滨海新区将“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建设任务,配合协调高校推动落实。2021年5月14日,天津科技大学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共建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战略合作协议》,举行天津科技大学科技园启动仪式。

    (三)推进天津科技大学省部共建食品营养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2021年实验室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其中新增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合同经费2420万元;新增省部级等各级纵向科研项目10项;新增横向科研项目33项,百万以上项目3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部。2021年在实验室领军人才团队中,王书军教授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入选Elsevier“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实验室 PI樊振川教授团队获得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青年教师孟梦入选青海省“三区人才”计划。2021年,实验室引进博士3人。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携手共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做出新的贡献。

    2022年5月19日    

    工作人员:孙敬

    联系电话:022-65263007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etliuwei&check_checkdate=2022/7/27 16:10:32&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