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011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11-22 09:02      来源: 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天津市委员会:

    贵党派提出的“关于加强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新格局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党派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在促进主导产业发展、集聚创新要素和优化创新生态上持续用力,充分发挥了对天津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引领作用。滨海新区高度重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滨海新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承担起为国家示范引领、为天津创新辐射的使命和责任,以加快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为目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将示范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核心能力突出、原创型新兴产业加速涌现、创新创业创造氛围活跃的领先区域,加快建设新时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一)科学编制规划。在学习借鉴全国先进示范区发展经验,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高水平编制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创新主体、产业集群、创新生态、开放环境、营商环境五个升级,加快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为示范区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二)完善体制机制。定期召开示范区领导小组会议,建立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常态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健全“一区五园”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合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为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持续深化滨海高新区法定机构改革,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导向。

    (三)创新政策体系。完善产业创新支持政策体系,针对信创、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实施一批产业专项支持政策。推动“双自联动”发展,推进“保税+”、FT账户等自贸试验区政策逐步在示范区推广复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制定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政策。鼓励示范区内科研单位优化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股权激励方案,积极争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大力推进“揭榜挂帅”、“里程碑”等科技项目管理新机制。

    二、培育创新产业

    (一)持续壮大创新主体。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力度,精准帮扶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引导,用好“创通票”等工具,建立企业服务名录,加强申报辅导。通过“以商招商”、第三方机构引进、双创载体培育等方式多渠道引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培育高成长企业梯队,建立“雏鹰—瞪羚—领军”梯度培育机制,研究制定培育政策措施,鼓励积极申报知识产权、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搭建交流活动平台,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机制,开放应用场景。引育具有爆发式成长的独角兽企业,探索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建立独角兽企业培育库,成立专项服务小组,研究制定定制化政策。

    (二)打造高新产业集群。依托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中国信创谷”建设。提升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新经济服务产业五大特色标签产业集群,前瞻布局超级计算、量子科技、脑机互联、细胞治疗等新业态新赛道。打造示范区“一核两带多园”产业空间格局,聚力打造中国信创谷“核心区”,重点打造“武清-北辰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带”、“南开-华苑新动能创新发展带”,前瞻谋划“细胞谷”、“生物谷”等多个有主题、有灵魂的主题特色园区。

    三、汇聚创新要素

    (一)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统筹示范区重点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优势创新资源,谋划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和开放科研平台。围绕信创、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争取海河实验室落户示范区,积极申报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P3),加快建设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产业创新平台。着力推进研发机构市场化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示范区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等多元主体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

    (二)加强科技金融支撑。围绕信创、新能源等主导产业,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强化金融对项目建设的支持作用。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开展上市辅导。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投贷联动等金融产品。探索创新企业信用监管机制,布局打造“金融大脑”,为示范区企业信用状况精准画像,开展金融科技“监管沙盒”试点。

    (三)加快科技人才集聚。充分利用“海河英才”、“鲲鹏计划”等各项政策,采用长期聘用和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一批高素质青年储备人才。依托天津信创产业(人才)联盟等产业组织,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与天津市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探索建立校企、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输送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赋予用人单位、行业组织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完善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企业研发人才到高校任职。

    (四)强化科技服务产业能力。着力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建立健全成果转化平台体系,推动项目、技术、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着力打通成果转移转化通道。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引进和培养一批精技术、懂市场、善经营、会管理的技术经纪人。科学运用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创新,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天津中心合作,探索组建重点知识产权联盟,以技术交叉许可、专利池等方式促进知识产权扩散。围绕赋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和话语权,加快培育一批综合型、专业型检验检测机构。

    四、优化营商环境

    (一)持续优化政务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一制三化”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容缺后补、以函代证等审批服务模式,积极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探索新兴产业监管机制,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对于新业态、新模式按照鼓励创新的原则留足发展空间,积极推广大数据、“互联网+”等监管模式,加强弹性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

    (二)改善生活基础设施。全面融入“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基础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引进布局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康养休闲等服务设施,探索建设产业邻里中心。

    (三)推进示范区绿色生态化发展。扩大绿色能源应用范围,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绿色材料在生产、制造全过程中的应用。建设示范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治理,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防控中的应用,综合推动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垃圾处理、资源循环利用中的应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再次感谢贵党派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注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携手共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

    2021年4月21日

    工作人员:韩广明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etliuwei&check_checkdate=2021/11/22 11:02:51&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