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72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0-09-01 10:42      来源: 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孙明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滨海新区全面对标学习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滨海新区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改革举措

    (一)关于改善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方式。一是深化审批改革,减轻企业负担。通过“五减四办”改革,行政许可要件减少254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压缩至70天,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进“证照分离”试点工作,对照国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之承诺、优化政务服务分类落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建成“一张蓝图、多规合一”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实现综合监管,推行建设项目“3+2”审批模式、以函代证、承诺审批等创新举措,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智能化服务大厅,开发智能叫号系统,设立3个无人审批超市,开通在线帮办平台,推出48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场景式”审批服务,将无人机引入户外踏勘,建成首个全流程自动化管理制证中心,首创审管联动掌上系统,实现移动监管,切实打造智能化、便利化、人性化的政务服务。三是提供帮办服务,企业随叫随到。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不断优化服务方式,设立自助帮办服务区提供全流程咨询、引导、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企业随叫随到”。自助帮办服务区以“提前介入、重点指导、全程服务”为原则,以“让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为口号,创新日常工作机制,为办事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安心发展,放心经营,打造“无事不扰,随叫随到”的“空气政府服务”。

    (二)关于让企业安心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滨海新区积极走访调研企业,倾听企业意见与建议,以该办就办、马上就办的态度,勇于突破现行政策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利用“双万双服促发展”政策服务平台,切实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二是加强市场公平竞争监管。滨海新区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制改革, 对于同一市场主体的多个监管事项,可合并或纳入联合抽查范围,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保证企业“宁静”经营。三是开展“营商环境大讨论”活动。滨海新区有关部门对全区范围内的众创空间和重点孵化平台,围绕“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小型微利企业普惠性所得税减税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大讨论活动期间全区各部门共走访帮扶企业1794户次,共收集问题1181个。四是健全营商环境监督保障机制。在滨海新区范围内聘请51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对全区各部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和各相关政策落地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五是向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推动向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印章工作,全年惠及7405家企业,累计为企业降低开办成本222万元。六是设立首批11家众创空间政务服务站。赋予服务站优先接受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以及市场监管局、税务局、科技局、司法局等部门靠前服务、全天候业务咨询、绿色通道受理、诉求快速响应、建议监督等职能和权利,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三)关于更大力度深化改革。一是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成效显著。坚持市场化导向、企业化管理,在5个开发区全面实施了法定机构改革;实行全员竞聘,面向全球公开选聘24名领导班子成员,超过1600余名人员竞聘上岗;优化激励考核,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二是区级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区级党政机构减少编制643名,减少内设机构74个,减少部门领导职数16名;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组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等8支综合执法队伍,形成职责明确、边界清晰、行为规范、运转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局,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三是街镇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步伐。全面实施“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坚决赋予街镇吹哨调度权,明确吹哨事项、工作流程、权责边界和考核评价,推动各类行政资源向基层下沉;整合优化街镇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构建“1委8办3中心(站)”的街镇组织架构,在13个涉农街镇设置土地和规划管理所。四是自贸区制度创新升级加力。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体制机制改革方案获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专司制度创新的法定机构“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推出100条首创性、重构性、颠覆性创新举措;实施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行动,“深改”方案128项任务完成122项,取得55项首创性、突破性、差异化创新成果,27项试点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自由贸易(FT)账户政策落地实施,新登记市场主体累计6.2万户,注册资本超过2.1万亿元;在全国率先开展飞机离岸租赁债权登记,完成全国首单二手商用车出口业务,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平行进口汽车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

    (四)关于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新动能。研究制定并推进实施了《滨海新区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滨海新区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攻坚行动方案》《滨海新区细胞产业技术创新行动方案》《滨海新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实施方案》等科技创新政策措施。二是创新载体服务功能,提升创新创业成效。发挥“于家堡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示范作用,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腾讯、百度、英特尔、北大创业训练营、清华启迪等一批众创空间落户,全区孵化器总面积680万平方米,已孵化出1798家企业,创业型企业融资累计超过35亿元;积极组织区内科技企业参加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共有35家企业获奖,占全市56.4%;滨海新区企业参与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主持或者参与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68项,占全市35%,其中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三是利用好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开展滨海新区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推动与辅导工作,康希诺、赛诺医疗两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组织企业和金融机构召开银企对接会,成功实现1700余万元的债权融资。四是着力引才聚才,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加快引进科技人才,积极推动鲲鹏计划各项细则的实施和完善,积极组织省部级人才、滨海新区创新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培养计划人才的推荐和申报,兑现各类人才奖励资助共计1236万元;24个人才和团队入选天津市第六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评选出滨海新区创新领军人才12名,实施引进国(境)外专家项目44个。五是设立滨海新区科技创新券。为1000余家企业和创业团队提供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信息咨询等服务。

    (五)关于塑造良好城市环境提升人才吸引力。一是强化人才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海河英才”计划和“鲲鹏计划”政策叠加效应,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积极引进人才落户;着力打造人才发展生态环境,优化教育、住房等政策;对于引进人才子女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给予其市民待遇,对拟引进的有利于新动能引育的企业,一揽子解决户口、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完善人才住房政策体系,建立住房租赁补贴、人才公寓租赠、购房补贴、购买商品住宅等机制,形成“租售补增”的住房政策体系,努力建设工作环境优越、生活环境舒适、创新创业活跃的人才特区。二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冬季清洁取暖工程,涉农街镇农业设施燃煤锅炉“清零”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基本实现蓝天保卫战阶段性胜利;抓好渤海综合治理,3条域内入海河流消除劣V类,9条跨境入海河流整体境内改善,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1%;加大北大港湿地功能恢复,生态补水3.2亿立方米;强化153公里自然海岸线保护,修复完成400公顷滨海湿地,升级保护大神堂牡蛎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三是智慧城市样板加快建设。推进“1+4+N”智慧滨海建设体系,智慧滨海运营管理中心正式运行,数字孪生城市先期实景打造45平方公里示范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正式发布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与华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智慧城市示范区。

    二、关于进一步学习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思路举措

    (一)充分学习借鉴深圳经验,高水平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2019年国家再次出台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支持滨海新区发展上升级加力,出台《加快推进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一系列支持文件,赋予滨海新区更高的责任与使命。滨海新区在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工作中,为充分学习借鉴深圳先行示范区经验,加快推进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经滨海新区发改委加强与深圳智库的对接合作,已聘请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团队承担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思路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用深圳本地智库资源来全面梳理总结深圳的思路和经验,把深圳经验融汇贯通进滨海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滨海新区下一步发展绘好蓝图。

    (二)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北方深圳”。打响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品牌,逐项梳理滨海新区政务服务事项,研究取消、合并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精简申请材料,压减审批时限,让“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落实“只进一扇门”工作要求,推行“综合一窗”受理模式,推动全区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全程帮办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探索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推行“一企一证”改革,在48个行业推行“一企一证”改革,在市场准入后的行业准营环节,发挥滨海新区实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优势,将一个市场主体开展多种行业经营涉及的多项行政许可事项,整合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行政许可证,进一步实现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证照,加快企业准营进程,降低办事成本。优化“政务服务在线帮办平台”,制定简便易行的“一张表单”,引导企业群众在线办事,实现线上沟通、批准,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滨海新区全面推行了网上办、辅导办、预约办、一次办、邮递办、上门办、容缺办、承诺办、马上办这“九办”的便利化审批举措,梳理并公示340项网上办的许可事项,发布网办操作指南和联系电话,对于尚未开通网办的169个事项采取预约办、一次办、特事特办,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下一步,滨海新区将总结、固化、推广这些便利化的政务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打造更加便利的服务环境。

    (三)进一步清朗市场环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切实解决“检查任性”、“执法扰民”等问题,对守法守信者无事不扰,建立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并依法公开。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执法者的自由裁量权和寻租机会,防止因徇私而选择性执法和监管,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制定差异化监管举措,对信用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降低抽查概率,对风险高、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提高抽检概率,提高监管的准确性,让良心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对标深圳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企业为中心,借鉴深圳经验做法,找差距,促提升。强化主动服务企业的理念,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改革,制定滨海新区营商环境建设方案,细化落实部门职责,不断提升滨海新区各部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水平。广泛开展营商环境走访调研,结合“双万双服”活动组织各部门主动走访企业,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了解政策落地情况,查找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和难点进行研究解决,探索建立有效解决企业诉求的工作机制。

    (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自贸试验区。对标深圳等先进地区,积极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自贸试验区,加快区域优化调整,积极探索建设新片区,开展更高标准风险压力测试。深化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改革,做优做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更好发挥片区管理机构作用。加快自由贸易账户推广应用,全面抓好100条创新举措落地实施。推进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开展进境货物“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监管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稳步推进融资租赁2.0升级版,探索适合离岸和出口租赁的国际化税收制度。推动跨境电商创新试验区建设,积极培育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业务。推进平行进口汽车健康发展,培育二手车出口保税维修和外贸综合服务等贸易新业态。进一步扩大保税维修业务规模,推广委外加工模式。制定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国际班列发展,探索与意大利开展国际班列合作,研究开辟天津至南部欧洲的中欧班列线路,打通天津至南部欧洲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

    (五)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健全优化企业引进和培育机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50家、高新技术企业670家。聚焦自主可控软硬件、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集中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组建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充分发挥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商标受理窗口作用,构建快速受理、授权、确权、维权服务体系,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支持赋予科研人员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允许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多元投资的混合制运营公司。

    最后,感谢您对滨海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关注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让我们携手共建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2020年4月10日  

    工作人员:武晓庆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showtitle=&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huangxiaotong&check_checkdate=2020/9/1 10:43:06&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