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 |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过程
基本公共服务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四五”规划》和《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要求,区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提供滨海新区人民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务为核心,明确“十四五”时期滨海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取向,引导公共资源配置,是统筹推进未来五年新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和改革的综合性指导性文件,是新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规划》编制主要分为前期调研、专家访谈、初稿编制、征求意见、专家评审、修改完善等几个阶段。
二、主要内容
(一)新区整体的发展环境与要求
《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新区需要聚焦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强弱项,加强基础服务补短板建设,缩小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实现均等化,从而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由“园区”向“城市”转型。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人民最关心的公共服务问题,以 “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为方向,谋划公共服务提升的思路与目标,共确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劳动就业、基本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健康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指标。
“十四五”时期滨海新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主要目标
领域 | 主要指标 | 2020年现状 | 2025年目标 | 属性 |
基本公共教育 | 学前三年毛入学率 | 88% | >92% | 预期性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9.1% | >99% | 预期性 |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8% | >98% | 预期性 | |
基本劳动 就业 | 新增就业人数 | 60万人 | 62.5万人 | 预期性 |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 | 2.5万人 | 3万人 | 预期性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 <3.5% | 预期性 | |
基本社会保险 | 基本居民养老保险 | 目标覆盖人群参保率90% | 目标覆盖人群参保率>90% | 预期性 |
基本居民医疗保险 | 目标覆盖人群参保率99% | 目标覆盖人群参保率>99% | 预期性 | |
基本社会服务 | 最低生活保障 | 保障标准按照天津市保障标准确定,保证合理的增长幅度 | 保障标准按照天津市保障标准确定,保证合理的增长幅度 | 预期性 |
每千人拥有护理型养老床位数 | 23.8张 | 30张 | 预期性 | |
养老服务床位失能照护型床位占比 | 28% | 55%以上 | 约束性 | |
城乡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达标率 | - | 100% | 预期性 | |
基本健康服务 | 人均期望寿命 | 81.89岁 | 83.28岁 | 预期性 |
婴儿死亡率 | 6‰ | ≤5.0‰ | 预期性 |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7‰ | ≤6.0‰ | 预期性 | |
孕产妇死亡率 | <10/10万 | ≤8.5/10万 | 预期性 | |
基本住房保障 | 困难群众危房改造 | 85% | 对主动申请且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改尽改 | 预期性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 90% | 基本完成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 | 预期性 | |
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 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 500平方米 | 550平方米 | 预期性 |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 1.2册 | 1.52册 | 预期性 | |
年人均新增藏书 | 不少于0.03册 | 不少于0.05册 | 预期性 | |
人均公共体育活动占地面积 | 2.8平方米 | >3平方米 | 预期性 |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率 | 45%以上 | 48%以上 | 预期性 | |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 | 重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 | - | 100% | 约束性 |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 | - | 100% | 约束性 | |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 | - | 90% | 约束性 |
(三)重点任务
规划制定了八个板块的基本服务标准、重点任务,实现各项发展目标。其中:
公共教育部分,提出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化,到2025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合理有序扩大学位供给,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新增学位5.42万个;高中建设优质品牌化发展,到2025年,至少培育1所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特色突出的优质品牌高中;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化发展,到2025年,建成2-3个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教育集团,以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需求。
劳动就业创业部分,推动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创业带动就业功效凸显,“十四五”期间确保每年扶持创业6000人,带动就业18000人,完善劳动用工服务平台,健全劳动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并提出将统筹重点群体就业。打造“培训+实践+指导+帮扶”一体化创业培训体系。健全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社会保险部分,提出加快构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加强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作。完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助力企业稳岗位、促就业。
社会服务部分,提出打造社区治理党建引领模式。优化社会救助抢先触达机制。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体系等保障措施,到2025年养老服务床位总量达到1.2万张,失能照护型床位占比55%以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社区覆盖率100%。
健康服务部分,提出强化疾控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与新区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相适应的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智慧医疗建设等保障措施。建设完善滨海新区互联网智慧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住房保障部分,提出统筹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完善住房保障管理。通过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对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对环卫、公交系统非津户籍住房困难家庭精准保障。完善住房保障政策资金支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发放中长期贷款,提升金融服务力度等保障措施。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部分,提出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出一批弘扬“滨城”精神的时代精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智慧数字化等保障措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百姓互动数字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广,增强数字服务体验效能。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新区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中心建设。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部分,提出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完善残疾人教育培训和就业培训等,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扶持等政策。
(四)保障机制
提出加强党的领导、引领规划实施,明确区政府及各部门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财力保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等多项措施,形成多元化供给格局,确保各项规划任务贯彻落实。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