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综合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
日前,我区印发《滨海新区电梯安全综合保险试点实施方案》(津滨政办发〔2019〕1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有关政策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近年来,全国部分地区频发电梯故障伤人事件,这些事故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各级地方政府在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往往成为最终赔偿人的角色,“企业肇事、群众受害、政府埋单”成为政府部门监管困局。2017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设备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贾国栋明确提出,2017年将引入市场机制,总结推广“保险+服务”的电梯综合保险试点经验,引入保险企业参与对电梯使用维保的监督机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同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强调“要创新电梯安全的风险分担机制,积极推广电梯的责任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电梯安全的监管”。在滨海新区政协三届八次常委会议上,围绕“智慧城市与高质量发展”协商专题,政协委员提出的《强化电梯智慧监管,实现社会共治的建议》提案得到了区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区市场监管局研阅。
目前,全国多地积极开展“保险+智慧监管”电梯安全综合保险模式建设,例如:浙江宁波、杭州、福建厦门等地区在电梯管理领域引进该机制,得到了政府部门、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等各方的认可。
二、目标任务
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引入“保险+服务”机制的市场手段,达到辖区电梯安全管理的社会共治。借助保险机构实施电梯运行的风险管理,有效平衡业主、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的关系,构筑一个以市场力量为基础,通过强化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提高电梯维保服务质量,从而保障电梯安全运行,解决矛盾纠纷的新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适用范围
电梯安全综合保险的适用范围为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和企业产权电梯。
(二)具体措施
以人保公司自主开发的科技智能化电梯监控系统暨“电梯卫士”管理和监控辖内电梯。
1、在人保公司建立投保电梯的智能化监控管理系统,并与政府管理部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2、智能系统建立电梯档案。对辖区内的所有投保电梯登记编号,收集信息,以二维码形式打印并张贴在电梯上。用手机扫描后,会显示出由哪家维保单位维保、一年内对电梯做的保养、最近一次保养时间、电梯目前的状态等。
3、安装NFC芯片或二维码。每台电梯安装5块NFC芯片或张贴二维码,安装位置分别为:电梯控制柜、井道上极限位、轿厢与对重交汇处、底层层门上坎、底坑。
4、“电梯卫士”实现日常保养服务跟踪。维保人员扫描二维码,依次按照规定项目进行检查,通过手机APP将检查结果上传监控平台,实时记录维保结果。
5、智能系统实现电梯零配件更换监控。日常保养中,利用手机拍照,确定零件部件使用情况,照片上传监控平台,保险公司聘请专家远程核定。
6、质量跟踪与监督。保险公司配合政府进行日常及专项监督检查,现场实地查验、网格化抽检。
(三)维保过程监控服务
对于承保电梯,由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和保险机构三方共同签订《电梯维修保养合同》。由电梯使用单位委托符合资质的维保单位对电梯进行维修保养,保险机构通过“电梯卫士”维保过程监控系统对维保质量跟踪监测。同时,保险机构通过电梯维保质量实时监测、电梯安全巡查预警、维保信息及时公示,督促维保单位及时进行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四、实施计划
滨海新区“保险+智慧监管”电梯安全综合保险模式首批试点计划选取条件成熟、建成区相对集中的原塘沽、汉沽、大港区域的居民住宅小区进行试点,优先选取投诉举报多、故障率高的小区,兼顾新建与远年住宅。根据以上原则,首批试点选取100余家电梯使用单位的4000部电梯(使用年限5年以下的占5%,5-10年的占90%,10年以上的占5%)。
五、工作要求
区住房建设委、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和保险机构要加强沟通互动、通力协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试点有序推进。同时,要充分认识“保险+服务”模式对电梯安全管理发挥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维保公司的正面宣传和引导,进一步强化其电梯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意识。
主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