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首页>滨海思考

稳中有进 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滨城”样本 ——2022年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综述
发布日期: 2022-12-31 08:16      来源: 滨城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时至岁末,尽管冬意正浓,但滨海新区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却干劲十足。几天前,这里迎来项目攻坚成果“大阅兵”,总投资603亿元的97个项目全面竣工,覆盖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多个重点领域,达产后预计新增年产值90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9000个。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家看好“滨城”、扎根“滨城”、建设“滨城”的信心与决心。

    即将过去的2022年是滨海新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作为天津发展的“战略引领区”,滨海新区扛起新时代战略引领之责,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战胜困难和挑战中稳健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项目为王”蓄势增能、创新驱动活力迸发、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这里正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滨城”样本。

    京津冀协同发展 要素资源加快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滨海新区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立足自身优势,锚定国家战略,滨海新区正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闯”出一片融合发展的新天地。

    本月中旬,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船——载箱量4600标准箱的“中谷杭州”轮在天津港首航,中谷海运南北大通道将更换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船舶参与运输,进一步提升国内贸易物流运输效率,促进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协同联动。港航双方也将加强京津冀环渤海干支联动网络建设,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构建全程物流供应链网络体系,开发辐射“三北”地区的物流通道。

    作为京津冀和“三北”地区海上门户,天津港充分发挥陆海深度融合重要平台和现代化国际航运枢纽作用,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今年前11个月,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99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9%;海铁联运量达111.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0.9%;中欧班列运量突破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近60%。

    产业协同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有竞争力、影响力的“最优承载地”成为滨海新区“举棋从容,落子有声”的关键所在,一曲曲产业协同的乐章正在这片热土上轰然奏响。

    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来天津。致导创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家从北京中关村迁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发展的高科技企业。

    近年来,企业实现了从单一航电模块研发生产到整机研发制造的跨越,今年还推出了2款整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今年8月,致导科技在泰达无人装备产业园内找到一块新场地,面积接近2000平方米,实现了产品批量生产。同时,跟随企业从北京来到天津的员工们享受到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政策红利,现已在新区落户定居,新员工也在不断扩充,公司规模稳步扩大,发展动力更加澎湃。

    致导科技的成功,是京企在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今年滨海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62个,总投资620.4亿元,中央企事业单位在新区新设机构123家。这些项目成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滨海新区也已成为天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名副其实的主要产业承载地。

    项目为王 赋能“制造强区”建设

    经济要稳住,项目是基础。滨海新区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引领、创新驱动,加快推动项目谋划提质增量、项目招引提档升级、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经济发展。今年以来,滨海新区启动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加大重点产业链招商力度,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

    在天津港保税区,不久前,一座被誉为全国最先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拔地而起。这里能完成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可满足多种工业机器人产品的生产制造需要。“产业园将重点建设集工业人工智能技术攻关,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产品开发、性能测试、批量生产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于一体的全产业价值链,带动天津机器人产业链升级,服务万亿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天津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个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据统计,2022年,在滨海新区,总投资1848亿元的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园区项目、康希诺创新疫苗产业园项目等258个项目开工;总投资1706亿元的天津中环领先半导体硅片项目(一期)、金山云(天津)逸仙园云计算数据中心园区项目等194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7869亿元的天津南港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腾讯高新云数据中心项目等643个项目加快建设。而今年前11个月,滨海新区招商落地1亿元以上项目772个,总投资6822亿元,同比增长20%,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创新驱动 关键技术持续突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年以来,滨海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美丽“滨城”建设与创新立区战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取得突破,科技创新成效不断显现。

    前不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火箭心”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HeartCon获批上市。此次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构建心血管耦合系统血流动力学模型,依托天河数字仿真云平台实现心室辅助装置数字化设计与多工况实验校核,极大提升了血泵性能。依托高效可靠的仿真结果,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高效实现了新产品的快速研发迭代与生产落地。

    像这样攻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智”变“金”,当然离不开创新土壤的孕育。需者“出榜”、能者“揭榜”、强者“挂帅”……今年,滨海新区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以“揭榜挂帅”形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海河实验室引领+市场化自由对接”四种“揭榜挂帅”模式,有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新近出炉的数据显示,目前,滨海新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498家,“雏鹰”“瞪羚”和领军(培育)企业超过2500家,新区正努力打造我国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

    民生保障 百姓幸福感与日俱增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市民更加幸福。滨海新区充分落实“双城”发展战略,增强城市承载力与服务辐射功能,改善民生和营商环境,补齐公共服务配套短板,促进滨海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围绕市民关注的美丽“滨城”建设“十大工程”,2022年,滨海新区共安排160个项目,计划完成投资434亿元,包括轨道交通、双港集疏运、城市交通、城市更新改造、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市政配套、生态环境、文旅商业、新型基础设施等工程。

    “小区变化太大了,不光路面平整了,雨天不再积水了,而且地下管线也全部维修换新了。统一规划的车位也解决了以前停车难的问题。旧貌换新颜,大家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就已经升级了。”在滨海新区毓园小区,居民激动地说。

    老旧小区改造是百姓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滨海新区2022年远年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于年初启动。项目启动前,工作人员广泛征求住户意见,将绿色生态、智慧设施、海绵城市等元素引入社区,在社区打造集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室外交往空间。今年,滨海新区共有83个小区完成改造,包括13个街道1740个楼栋,惠及约6.5万户居民。

    路网体系不断完善,让出行更加便利。塘承高速公路滨海新区段正式开通运营,塘汉公路联络线跨蓟运河桥顺利通车,西中环快速路跨海河大桥工程项目启动建设……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好,市民出行越来越顺畅。

    补齐教育短板,家门口就学成标配。泰达一小二部正式投入使用,泰达岳阳道小学施工加速推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津泰达学校开工建设……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也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新建改扩建一批医疗机构,百姓看病不再难。天津市肿瘤医院滨海医院投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新扩建及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滨海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这就是一个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的2022“滨城”之年。站在2023年的新起点上,滨海新区全区上下将鼓足干劲、攻坚克难,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坚定的信心,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续写新的华章。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2022年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综述&showtitle=2022年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综述&maintyp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zhaorui&check_checkdate=2022/12/31 8:25:06&check_reasons=&check_taskid=0&check_istask=False&uncheck_taskid=0&uncheck_istask=False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