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政务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互动>在线访谈

汪海军: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发布日期: 2021-02-07 08:50      来源: 天津政务网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持人:网民朋友们大家好,廖国勋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备受各界群众的高度关注,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汪海军做客天津政务网,为我们解读报告的主要内容。汪主任,您好!

    汪海军:主持人好!网民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为大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正如主持人所说的《报告》催人奋进、提神鼓劲、充满期待,无论是对过去成绩的客观总结,还是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都体现了天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主持人:汪主任,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特点好吗?

    汪海军:好的。《报告》年年都有新变化、新亮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特点可以用“三个相结合”来概括。

    一是“站位高”与“落地实”相结合。《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政府工作实际,以政治眼光和战略思维、全局观念谋划天津未来发展,提出思路、目标任务和举措,体现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可以说政治站位高。同时,落地很实。首先是措施务实。《报告》坚持把思路落在任务上,把目标落在项目上,围绕目标任务提出实实在在的举措,使工作有抓手、任务能落实。其次是数据详实。《报告》用项目说话、用数据说话,提出了很多量化指标和任务,避免用概念性名词、空洞式表述。再次是文风朴实。这次报告时间跨度大、涵盖内容多,因此在谋篇布局上,做到统筹全面、突出重点,语言简洁,高度凝练,通俗易懂,努力接地气、有温度,让老百姓听得懂、有感受。

    二是“中长期”和“一年度”相结合。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处于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上,因此在总结工作时,既对“十三五”工作进行客观总结,又对具有特殊意义的2020年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在谋划未来发展时,既有对2035远景目标、“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中长期内容的擘画,又重点对2021年工作进行部署,体现了谋长远与抓当前的统一。

    三是“大写意”与“工笔画”相结合。《报告》对标对表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概要地描述了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内容凝练、提纲挈领,好比是“大写意”,描绘“大蓝图”。关于2021年工作,重点从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高效能治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等方面进行部署,提出具体措施,把工作任务、项目落实落细,精雕细琢,好比是“工笔画”,画出“施工图”。通过这样一年一年、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不断走深走实,把“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变为现实。

    主持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天津发展不平凡的五年。“十三五”我市取得哪些成就?特别是2020年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哪些重点工作?如何看待这些工作和成就呢?

    汪海军:“十三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天津视察,作出重要指示,为天津发展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工作动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的带领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实施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报告》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运用了一系列详实的数据和事例。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比如,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投资到位额4482亿元,中交建京津冀区域总部等一批项目落地,国家会展中心加快建设。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增强,10个国家级重大平台获批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过7400家和8100家。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动能加快成长,信创产业已形成涵盖芯片、操作系统、整机终端等全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加快提质,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租赁业务领跑全国,租赁跨境资产占全国8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4.4%,比“十二五”末提高7.2个百分点。三是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比如,在精准脱贫攻坚战方面,积极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助力50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我市困难村结对帮扶任务全面完成。又比如,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整治“散乱污”企业2.2万家,3家钢铁企业有序退出,撤销取缔工业园区132个,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每立方米70微克下降到48微克。四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比如,深入推进“一制三化”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一般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从项目备案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平均用时压缩到63.5天。五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已批复中心城区地铁线路全部开工,5号线全线、6号线一期建成投运,运营总里程达到232公里。建成宁静高速、滨海新区绕城高速等,贯通新外环等快速骨架公路,提升改造3300公里乡村公路。六是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补齐短板,比如“一老一小”问题有效缓解,老人家食堂达到1591个、日间照料中心(站)1157个、养老机构367家、养老床位7.6万张,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72所,新增学位16万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3%。再比如卫生事业方面,系统推进“三医”联动改革,率先启动医用耗材跨区域联合带量采购,完成环湖医院、儿童医院等新建改扩建项目,院前医疗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1岁。又比如在提升群众居住品质方面,完成14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和862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提升改造,完成2.1万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任务,连续5年提前和延长供暖时间。这些工作和数据的背后,反映的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反映的是发展质量提升,反映的是结构优化、新动能快速成长、环境改善、民生事业发展。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施治,精准防控,打赢一系列阻击战,涌现出以张伯礼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抗疫先进典型,在全国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出台政策措施,开展“接链、促需、护企”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六保”“六稳”,有序推动经济恢复。2020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新增就业37.1万人,实现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报告》中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要看到经济之果背后的政治之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部署要求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扎实工作、顽强拼搏的结果。

    主持人:汪主任,《报告》对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进行了概要阐述。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天津未来发展有哪些主要着力点呢?

    汪海军:“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主要着力点可以概括为“5个双”:

    一是抓住发展“双机遇”,要紧紧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天津带来的两大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朝内“服务辐射‘三北’地区”、朝外“直面东北亚、面向太平洋”的“两个扇面”独特作用,全面增强产业引领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开放门户功能、创新策源功能,全面提升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

    二是唱响京津“双城记”,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定位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产业互补性很强,合作共赢前景十分广阔。“十四五”期间,要继续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着力吸引各类优质资源,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向我市聚集。

    三是形成津城滨城“双格局”,也就是打造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双城发展格局,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避免城市发展“摊大饼”的弊病。“十四五”期间,要着力补强“滨城”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提升“津城”现代服务功能,以20分钟快速通达为目标,优化提升双城间交互通道,实现双城产业有分工、生态有屏障、交通无障碍。

    四是打造国际消费和区域商贸“双中心”,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十四五”期间,天津将充分发挥港口联通世界、内陆腹地广阔、商业文化浓郁的优势,在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上狠下功夫,打造天津品牌,培育新型消费,盘活旅游资源,提升服务形象,畅通经济循环。

    五是建设海港空港“双枢纽”,围绕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做强海港、空港两个枢纽的服务辐射功能。港口是天津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把海港和空港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建设陆海空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现代化的国际航运枢纽,使天津成为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节点。

    主持人: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开局之年。今年我们有哪些重点工作呢?

    汪海军:《报告》中讲到,开局决定全局,做好今年工作事关长远、意义重大。《报告》通过项目化、具体化的方式,对今年全市工作进行了部署。上面提到的“十四五”期间要做的工作,今年要付诸行动,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此外,《报告》强调,还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突出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发展目标。今年GDP的增长目标定在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这是经过认真研究权衡、反复测算的,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十四五”规划开局工作相衔接,既考虑了可能,更考量了需要,体现“跳起来摘桃子”的拼搏精神和自加压力的工作劲头,体现对天津经过近年来结构调整呈现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也反映了市场看好天津、投资天津、兴业天津的信心。

    二是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报告》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的时候,第一条就提出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主要有:聚焦重大科技设施平台建设,高标准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建设。聚焦创新型载体培育,今年计划培育市级大学科技园3家。聚焦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转化,高标准建设中国(天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完善“揭榜挂帅”“科研众包”等科技项目形成机制等一系列举措。

    三是突出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2021年,要锚定这个目标,坚持制造业立市,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全面增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核心竞争力。主要有: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信创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中国信创谷”“细胞谷”建设,放大智能科技、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推动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发展壮大高端装备、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推动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打造集成电路、车联网等10大产业链,加快串链补链强链,发展壮大信息安全、动力电池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四是突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着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落实承诺办理、“容缺受理”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开展企业开办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推行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制度改革。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

    五是突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拿出真金白银投入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报告》又专门用一大部分内容,对民生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安排。比如教育方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3.2万个义务教育学位,提升改造一批中小学体育场馆,加快医科大学、民航大学新校区建设。实施保教质量提升项目,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和监管政策。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启动顶尖学科培育计划。比如医疗方面,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成一中心医院新址建设,加快中心妇产科医院、胸科医院、海河医院原址改扩建,启动三中心医院、第二人民医院新址建设。比如交通出行方面,打通一批卡口路段和交通堵点,加强停车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建成运营地铁4号线南段,推进4号线北段、6号线二期和7、8、10、11号线一期等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便利度。

    总之,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十分明确,关键在于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创新实干、抓好落实。我们要树立顽强斗志,激扬冲天干劲,闯关夺隘、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拼搏战胜困难,以实干笃定前行,坚定不移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砥砺奋进、再创辉煌,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主持人:好。再次感谢汪主任做客天津政务网,为我们详细介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情况,本期访谈到此结束!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thirdtitle=&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huangxiaotong&Check_CheckDate=2021/2/7 8:51:35&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