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最新文件

2022年天津港保税区(空港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 2023-06-12 16:45      来源: 天津港保税区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历经多次本土疫情反复侵扰,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疫情发生三年来最困难、最艰巨、最复杂的局面。保税区积极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迅速成立经济建设、项目建设和税源建设“三个专班”,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项目引建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风政风昂扬向上的良好成效,现代化保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8.2亿元,按可比价格增长3.9%;实现工业总产值1803.1亿元,增长5.8%;商品销售额10609.2亿元;营利性服务业收入886.1亿元,增长15.5%;交通运输业收入663.6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0亿美元,增长24.8%;内联引资到位442.1亿元,增长10.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5亿元。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不移实施“制造业立市”“制造强区”战略,推进制造业向现代化、高端化迈进。工业增加值增长3.5%,占GDP比重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例为41.3:58.7,二产比重较上年提升5.9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5%,占比为34.8%,较同期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0%,占比为12.9%,较同期占比提高1.9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收入为1365亿元,同比增长4.6%,占行业总收入比重达86.6%,较上年提升个18.3个百分点。新兴业态持续高速增长,灵活用工、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收入分别增长60.1%和3.6%。

    财政收入规模保持稳定。三级财政总收入288.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35.2亿元,占比达81.5%。主体税种中,增值税73.1亿元;企业所得税93.8亿元,增长1.9%;个人所得税34.4亿元,增长18.4%。全年区级一般预算收入102.3亿元,可比增长2.3%,其中区级税收收入71.5亿元,占比达69.9%。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规划带动作用。完成临港综保区战略规划及一期范围控规修改的编制工作,保障了临港综保区的顺利建设,为入区项目拓展功能提供产业载体;纺织园提升改造已完成控规调整批复,推进天津纺织工业园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空港经济区城市综合能级;两港三区总体发展策略研究及保税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结合最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有序推进,已完成中期成果并验收通过,纳入滨海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区域公共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完成了空港二三期路名规划、空港学校中学扩建、空港一期蒸气管网改造、联想产业园周边道路规划、Z2线东六道地铁站市政综合管网切改等规划选址及控规调整报批工作。

    宜业宜居城区建设成效明显。占地267亩的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二级管控区绿化建设项目如期完工,在空港西湖及岭尚家园外侧提升改造居民休憩区2处,改造景观面积约1000平米。在空港城市管理运维中心建成垃圾分类体验馆1处,在万科新里程、岭尚家园等小区新建生活垃圾分类箱房26座、移动箱房(流动垃圾车)1座,在万科新里程小区启动“撤桶并点”试点,在各小区安装宣传栏17座,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教活动30多场,摆摊设点宣传推广100余次。推动燃气安全“百日行动”,累计完成11842个居民用户“6个100%”设施改造。

    二、第二产业

    1、工业

    工业生产形势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0家,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03.1亿元,增长5.8%。分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25.8亿元,增长3.7%,其中汽车部件109.1亿元,增长0.8%;海工装备102.2亿元,增长22.7%;民用航空22.1亿元,增长29.7%。食品饮料业实现产值506.1亿元,增长23.5%,其中粮油加工461.8亿元,增长30.8%。石化产业实现产值322.2亿元,下降4.9%,其中化工材料231亿元,下降6.9%;石油制品26.3亿元,下降20.4%。金属加工业实现产值233.9亿元,下降10.2%。能源供应业实现产值90.7亿元,增长11.4%。大健康产业实现产值77.1亿元,增长35.9%。分企业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产值699.1亿元,增长4%;内资企业实现产值1102.3亿元,增长6.8%,其中民营企业347.4亿元,增长18.4%。分区域看:空港区域实现产值613.4亿元,下降3.5%;临港区域762.2亿元,增长17.8%;海港区域425.8亿元,增长1.2%。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37.9亿元,增长13.7%,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新能源分别增长11.8%、9.7%、68.9%和40.6%;高技术制造业完成产值127.7亿元,增长13.9%;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60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3.6%。

    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产值10-50亿元的工业企业29家,合计实现产值634.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1%;产值50-100亿元的有9家,合计实现产值631.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产值超百亿元的有1家。

    2、建筑业

    2022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99.7亿元,增长19.7%;当年新签合同额3355.3亿元,增长44.6%;房屋施工面积2416万平方米,增长17.9%;当年房屋新开工面积553.6万平方米。建筑业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有4家,合计建筑业总产值1034.1亿元,占比79.6%。

    三、第三产业

    1、贸易业

    商品销售保持万亿规模。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338家,2022年实现商品销售额10609.2亿元。其中金属材料销售额5794.9亿元,下降7.1%;石油化工销售额1737.0亿元,增长13.1%;汽车销售额736.3亿元,增长4.3%;煤炭及制品销售额505.3亿元,下降1.5%;文化用品销售额279.8亿元,增长12.0%;食品饮料销售额256.4亿元,增长5.9%;机电产品销售额153.4亿元,增长5.7%。

    超百亿销售额企业达到15家。销售额10亿元以上企业204家,实现销售额9046.8亿元,占比达85.3%。销售额50亿元以上企业43家,合计实现销售额5436.8亿元,占比为51.2%。销售额100亿元以上企业15家,合计实现销售额3512.3亿元,占比达33.1%。

    社零额下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1亿元,下降2.6%,其中汽车类零售额146.5亿元,增长0.1%,占比64.8%;商超零售额22.3亿元,下降28.9%。

    进出口额保持增长。我区所辖特殊监管区全年完成进出口额1274.3亿元,增长2.7%,其中进口额1026.1亿元,增长6.0%,出口额248.2亿元,下降9.0%。全年实现汽车平行进口3.2万台,占全市95%,占全国75%。跨境电商进口总单量1791.2万单,同比下降26.3%;总交易额28.2亿元,同比下降28.4%,占全市总交易额的75.0%。

    2、现代服务业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18家,实现营业收入912.6亿元,增长15.9%。科技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68.3亿元,增长14.7%;互联网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下降12.9%;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6.6亿元,增长37.0%;电信业实现营业收入61.3亿元,增长5.1%;租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下降57.1%;软件业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增长8.4%;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增长31.1%;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增长10.2%。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9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25.1亿元,占服务业总收入的79.5%,其中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1家。

    3、交通运输业

    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业企业340家,实现营业收入663.6亿元,下降8.9%。道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275.3亿元,下降20.5%,其中网络货运业212.2亿元,下降22.9%;货代与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264.9亿元,增长5.8%;航空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46.7亿元,下降24.6%;快递业实现营业收入44.7亿元,增长5.9%;水上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增长17.3%,其中港口业12.9亿元,下降1.3%;铁路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增长3.0%。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交通运输业企业11家,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8.8亿元,占交通运输业总收入的45.0%,其中超百亿元的交通运输业企业1家。

    4、新兴金融业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3.1亿元,下降16.2%。其中金融租赁业营业收入31.4亿元,下降58.4%;保险业营业收入33.3亿元,增长73.4%;融资租赁业营业收入53.3亿元,增长58.6%;商业保理业营业收入9.5亿元,下降11.2%;其他金融业营业收入15.6亿元,下降50.9%。

    5、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销售面积28.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56.8亿元,下降1.2%。在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95.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65.5万平方米、办公楼22.8万平方米、其它72.2万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

    全年新增市场主体4893个,保税区共引进重点招商项目380个,总投资1160亿元。

    实体项目招商成效显著。引进联想集团创新产业园等引领力强、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链龙头项目。美国博格华纳新能源电机及电驱动总成生产基地、加拿大斯凯杰科亚太区总部及高空作业平台生产基地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拿地、当年开工”。美国通用电气医疗系统PET MR成像系统生产基地、世界500强德国DHL邮政集团北方运营中心、德国伍尔特电子亚太区运营中心等重点实体项目实现落地。美国霍尼韦尔过程控制和创新研发中心、美国捷尔杰高空作业平台生产基地、法国佛吉亚集团汽车部件生产基地、加拿大木桥集团汽车轻量化内饰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实现投产。

    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共引进京津冀重点项目462个,总投资490.6亿元。围绕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领域,引进重点北京项目252个,总投资388.67亿元。央企合作方面共引进11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主要包括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设立两家三级子公司投资平台、中国光大集团投资设立中欧光智低碳智能产业基金、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设立中电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中石化集团设立氢能销售项目、中航工业集团直升机研发中心项目。

    商贸服务类项目贡献突出。引进中铁资本基金、平安信托外资投资、鼎晖投资、中达证券股权投资、百合佳缘等创新金融项目。持续做大做强贸易产业,引进国药医药集团贸易结算项目、中国供销集团贸易结算项目、民营500强北京振烨集团大宗贸易项目、保加利亚阿斯特拉生物柴油中国区贸易运营中心等55个项目。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区域建设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5亿元,其中建安投资完成146.2亿元,同比增长29.1%。从投资结构看,工业投资60.4亿元,占比21.1%;服务业投资92.3亿元,占比9.8%;房地产投资30.8亿元,占比13.2%;基础设施投资35.8亿元,占比12.5%;设备直租投资19.8亿元,占比6.9%。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开工项目64个,总投资385亿元,中策橡胶、津航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产业园等项目顺利开工,博格华纳、斯凯杰科等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优质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实施;续建结转项目89个,总投资805.6亿元,包括联想创新产业园、纳通新厂、中远海运、国家合成生物中心等;海河乳品、新松工业机器人、贝因美配方奶粉等62个项目如期竣工。投资结构向好向优,实体经济发展基础稳固。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配套持续强化。中欧蓝白领公寓、职工配套服务中心、空港医院、临港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区域配套,推动职住平衡;空港四幼、空港五幼、东七道学校等项目进展迅速,着力提升生活品质,增进民生福祉。专项债项目全年成功发行27.9亿元,支撑区域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区域发展支撑力。

    六、科技与信息化

    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加快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海河实验室;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落户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2022年新增市级、国家级各类研发平台14家,累计达到155家,其中国家级39家。讯飞智汇谷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南开联创通过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双创载体累计达到40家,其中国家级载体12家,在孵企业超过700家。

    创新主体不断壮大。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9家、累计达到603家,净增96家、同比增长30%;“雏鹰-瞪羚-领军”企业累计达到477家,同比增加4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71家,同比增长29%。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天津首家登陆北交所企业,我区上市科技企业累计达到8家。获得2021年天津市科技奖19项,菲特检测等4家企业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52.5亿,同比增长26%,保税区研发经费达到63.8亿元、增速10.6%,R&D投入强度达到6.1%。

    区域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年建设并开通5G基站172个,累计达822个,实现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推动15个项目开展智能化改造、5G应用试点、大数据试点等,明显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

    七、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出台《天津港保税区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2年版)》,提出了36大项重点任务。二是开展“营商环境畅谈月”活动,与35个部门、驻区机构和能源企业进行了26场现场访谈,线上收到企业满意度调查问卷237份。三是完成营商环境满意度回访。开展企业“恳谈月”,组织了87家企业座谈。赴主题园区开展园区企业座谈5场,参加企业40家。开展区域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满意度在线测评,收集315份有效企业调研问卷。主动走访、电话听取1336家企业对政务服务办理实效、营商环境满意度的意见建议。

    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一是积极承接政务服务事项。承接市级新下放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等5个权力事项,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及天津市网上办事大厅系统平台指南更新工作。二是率先在企业职工退休、加油站等6个领域推出“一件事”改革,截至2022年底已惠及986家企业及个人。三是出台《天津港保税区“证照联办”改革实施方案》,在道路货物运输、出版物零售等10个领域首推“证照联办”改革,实现“准入”和“准营”无缝对接。四是制定《天津港保税区危险化学品经营(无储存)许可告知承诺制改革实施办法》,明确申请单位在满足条件前提下仅需签订制式《告知承诺书》,即可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一是选配“首席营商环境专员”,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项目从洽谈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流程精准服务。二是推出全类“综合一窗”服务。分类整合“投资建设类”“教科文卫类”“资格资质类”“农林水务类”等领域业务并全部纳入综窗受理。三是实现包容审慎监管“零”的突破,完成乐金渤海计划“智能化危废间”危化品储存审批。

    持续推动自贸改革创新。一是持续推动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产业发展。宜捷海特和华彬航空获批保税维修试点,产业联盟扩面;天津海鸥表业以“进境修理物品”开展保税维修;创新推出“融资租赁+保税维修”新模式,解决企业保税维修物品须实际出境的困境。印发《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环境保护监管方法》,在全国率先建成较为完善法制体系。目前已有12家企业获批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产品涵盖飞机、船舶、运输装备、海工装备和安检设备等多个品类。二是深化临床急需进口药品绿色通道建设。12单临床急需进口药品获批。“海河国际医疗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注册。加速研发“智能监管药盒”系统。与人保天津分行积极合作,成功促成三种临床急需药品列入天津市“惠民保”特药险用药名录。三是推出离岸贸易“天津模式”,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开展离岸贸易若干意见”,成为继上海模式、苏州模式后,国内第三种具备可操作性的离岸贸易支持方案。高利尔、中垦国邦和通用水电等公司离岸业务顺利开展。

    八、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持续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全区共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2086家次,排查整治隐患10573项,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1013人次。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起,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稳步推进园区清洁低碳高效发展。一是狠抓能耗“双控”。 全年“四上”企业电力消费量560450.2万千瓦时,增长3.4%;原煤消费量355.1万吨,增长0.8%;天然气消费量58211.3万立方米,下降17.4%;热力消费量2571万百万千焦,增长6.4%;汽油消费量2万吨,增长7.3%;煤油消费量21.2万吨,下降46%;柴油消费量27.1万吨,增长3.3%;燃料油消费量2.6万吨,下降53.9%。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187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7%。二是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组织企业实施余热回收、能源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项目。

    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家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科学技术部正式授予我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称号。2022年,保税区西四道国控点PM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较上一年度下降8.3%,在全市20个监测点位中排名第2。区域无黑臭水体,大沽排水河防潮闸达到V类水质,北塘排水河永和闸对应外排口满足IV类要求。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未发现污染地块,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乐金渤天、丰益油脂获评天津市节水型企业,海澜花园、万通金府获评节水型小区,环河北路派出所等3个机构获节水型公共机构。

    九、社会发展

    打造医疗资源高地。持续推动空港医院二期、临港医院、空港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址扩建项目等民生工程建设,组织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临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基层医疗救治、疫情防控及公共卫生服务等各项工作。

    疫情防控严密有序。全面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坚决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市指、区指各项指令要求,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充分发挥海港、空港、进口冷链、群防群控等12个专业组、以及排查管控、追阳流调、应急采样、疫苗接种4支工作专班队伍作用。及时快速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疫情50余起,最短时间实现“动态清零”。精心组织核酸筛查,高效完成全市大筛49轮次、重点区域筛查66轮次,累计筛查1027万人次。加强重点人群排查,累计接驳管控入境来津人员584人、排查全周期系统推送人员41.8万人。积极推动全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全区累计接种450306剂次。

    社区管理及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新建2个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架构,确保社区管理全覆盖。聚焦社区难点、堵点,组织召开各类联席会议或议事协商会议90余次,调处居民矛盾269起,解决居民“急难愁盼”等困难178项。完成各类改造17项,修缮小区道路6784平方米,改善小区停车秩序环境56处,增设电动车充电车棚16座、晾晒区26处、户外休闲椅46处,不断巩固创文成果,提升社区环境。组织开展理论宣传、市民教育、科普宣传、文化活动、健身活动510余场,未成年人活动83场,家长学校活动80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专题活动73场,组织组织广场舞、投壶、书法、瑜伽、衍纸画等文体培训90余场,不断完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功能。

    社会福利和兜底保障不断提升。保税区现有营利性养老机构2家、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1家,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老年人福利突显,全年发放53名高龄老年人关爱金14.02万元。社会救助兜底性保障工作规范实策,精准救助,保税区现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2户3人,残疾人58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人14人,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2.6万元。

    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天津港保税区目前拥有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学校、空港实验小学、临港实验学校、滨海一中四所学校,目前在校学生6914人,其中小学4429人,初中750人,高中1735人。2022年秋季学期招收一年级新生943名,其中空港学校475名、临港学校110名、空港实验小学358名。学前教育阶段有空港育树家幼儿园、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海丽达美港幼儿园和临港育树家幼儿园4所普惠性幼儿园及瑞德幼儿园、湖滨育树家幼儿园、启乐原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2216人。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书香保税建设。新建图书流通站1家,目前分馆及图书流通站已达29家。以“书香保税”为主要抓手,着力打造具有保税特色的公共阅读品牌。全年新增读者会员6000余人,接待读者约50余万人次,新上架图书约3万册,图书外借40余万册次。数字图书馆建设数据库类型32种,点击量500余万次。截至年底,图书馆累计吸纳读者会员6.3万余人,总分馆馆藏图书共计59万余册,接待读者约522余万人次,图书外借260万册次。

    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持续加强艺术团队建设。组织“下基层、办实事”现场演出活动8场,组织惠民演出40余场,开展党史宣传、廉洁文化、群众艺术主题展览8场,举办文化讲堂、读者沙龙、冬夏令营、云展览、云讲座等“书香保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500余场,参与人数6万余人。成功举办“天津港保税区第十二届足球锦标赛”。开展培训课程118节,排练成品节目80个。开展中老年艺术培训课程15类,招收学员350余人,开展培训课程164次。

    十、人才、就业与劳动保障

    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年累计发放准迁证963张,累计落户963人。实施储备人才政策,为近300家企业共计申报3879名人才。开展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国家省部级人才,博士后来(留)津资助,国家省部级人才奖励、博士工作站建站资助、博士后在站补贴、博士后出站留新区补贴等人才项目10余个。共为100余人申报相关项目,申请资助资金1100余万元。积极推动企业育才平台建设,新增博士后工作站3个,新增在站博士30人。区内各类人才2万余人,院士、国务院特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93名,省市级人才301人,技能人才1.7万人。

    就业形势保持向好趋势。 “四上”企业从业人员共计25.4万人,同比增长44.3%;平均工资12.2万元,同比下降7.4%。从企业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从业人员21.7万人,平均工资11.3万元,其中民营企业14.8万人,平均工资8万元;外资企业3.7万人,平均工资17.9万元。从行业类型看,工业从业人员5.9万人,平均工资13.4万元;建筑业从业人员3.6万人,平均工资15.4万元;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2.1万人,平均工资10.8万元;贸易业从业人员2.3万人,平均工资17.3万元;房地产业从业人员0.5万人,平均工资8.2万元;服务业从业人员10.7万人,平均工资10.1万元;住餐业从业人员0.2万人,平均工资5.6万元。

    社会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截止2022年底,养老、工伤、失业三个险种参保人数分别为18.27万人、18.33万人、18.24万人。养老保险待遇支出13.9亿元,截止12月份辖区内企业离退休人员2.2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681人。工伤保险基金总支3471.2万元,支付3408人次,其中工伤医疗费支出580.8万元,定期待遇支出537.5万元,一次性待遇支出2306.8万元。全年受理失业金核定1408人次 。


    主办单位:天津港保税区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9  |  备案序号:津ICP备05001971号-1  |   津公网安备 12019102000001
    邮箱:tjftz@adm.tjftz.gov.cn |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主办单位:天津港保税区
    网站标识码:1201160009
    备案序号:津ICP备05001971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9102000001
    邮箱:tjftz@adm.tjftz.gov.cn | 推荐使用IE8及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