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致敬社工 用专业“战斗”用爱心服务
发布日期: 2020-03-18 15:32      来源: 滨海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每年3月份的第3个星期二是国际社工日,今年3月17日是第十四个国际社工日。防疫的特殊时期,无暇庆祝节日,社工们依旧牢牢坚守在社区防疫一线。他们发挥专业优势,送出温暖服务,作为社区防疫的“守门人”,守护居民的“安全门”。国际社工日,好消息再度传来,新区社工协会日前成立,这意味着广大社工有了共同的“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再次走近这一群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去倾听他们的故事。

    关爱社工 新区社工有了“家”

    滨海新区现有302个社区,139个村,社区工作者2461人,659个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及会员近20万人,街镇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998个。

    3月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社会工作协会在滨海新区民政局和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的支持指导下正式成立。协会主要开展参与承接服务、专业指导调研、人才开发培养、搭建合作平台、各项服务研发转化、规划运营托管服务、优化社会工作及发展七类服务,现有的69名会员均为社工师。滨海新区社会工作协会会长林德菊介绍说,滨海新区现有社工师1092人,其中中级社工师350人,助理社工师742人,党员750人以上,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的社工师104人,99%以上均在街道社区岗位工作。协会目前已经联合社工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组建了滨海新区社工心理服务队,邀请多家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参与服务。此外,协会对前期会员和部分街道社区提出的需要和问题给予了回应,并链接新滨海义工协会等社会资源,为相关社区队伍提供物资支持和服务。

    安排轮休 调整身体再奋战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实行轮休制度,每人每周至少能够休息1天。”已经在防控一线坚守1个多月的新河街道震新社区居委会主任王茜昨日接到了街道通知。新河街道负责人表示,安排社工轮休, 是为了让他们调整好身体,接续奋战。

    社工故事 双语社工 热情周到服务外籍人员

    最近,祥和家园社区综治主任唐萍萍一直在社区开展外籍人员疫情走访排查。唐萍萍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的朝鲜语专业,不仅会说朝鲜语,还会说英语。近期陆续有外籍人员返回新区,唐萍萍协助社区网格员开展政策宣传和劝导,架起沟通的桥梁。唐萍萍在社区担任社工已经将近4年,可以说是社区工作的“多面手”。疫情防控期间,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发挥特长,长期负责社区外籍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她热情周到的服务,让外籍人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妈妈社工 上演“最温暖的回家”

    3月17日,寨上街惠阳里的居民陈女士将一封孩子亲手写的感谢信递到惠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张静手中,并表达了最真诚的谢意。这段感谢信的故事要从3月15日中午说起。

    当天中午,一位大爷听到自家门外有小孩的啜泣声,开门后发现一个只穿单衣、光脚的男孩在低声哭泣,询问其住址未果后,大爷来到惠阳里居委会求助。工作人员赶到楼道时,发现仅剩下大爷为孩子准备的饼干与拖鞋,却不见男孩身影。大家在附近楼门逐一寻找,终于在一楼道内发现了男孩。社区工作人员白静慢慢靠近他,轻轻拍抚着其后背,温声劝慰着:“小朋友不要哭了,有什么事告诉阿姨好吗?阿姨家里有个小哥哥,以后阿姨带小哥哥找你一起玩。”在白静的安抚下,男孩情绪终于平静下来。看着男孩光着双脚站在冰凉的水泥地面上,白静蹲下身温柔地说道:“别怕,我背你走。”男孩趴在了白静的背上,脸贴着她的肩头来到了居委会。他告诉工作人员,是因为与母亲吵嘴,赌气才跑了出来。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到了他的家人。白静事后感叹道:“看到他光着脚那一刻,我就想到了我的儿子,心疼坏了,大概只有母亲才会有这种情绪吧。”

    90后社工 婉拒”暖心礼物”

    在北塘海泽苑一户隔离家庭门口,居民用塑料袋装了两盒牛奶,配有一张字条:“太辛苦了,喝点牛奶补充能量!幸好有你们在,我们在家隔离很安心。”社工张鹏带走了字条,留下了牛奶,他用微信给隔离居民道谢后又继续为其他隔离户送物资。整整一上午他为隔离户送了十多袋生活物资,累得满头大汗,却干劲十足。

    今年刚满23岁的张鹏,去年10月刚通过考试成为一名社工。张鹏很谦虚,说自己工作经验少,这次疫情防控也是对他的重大考验。这期间他也从老社工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颇丰。“17年前非典时大人在保护我们,现在我们也可以保护大家了。年轻、耐心、担当就是我们最大的贡献。”

    社工夫妻 带动孩子成为志愿者

    李婧涵是一名中学生,是新区评选的“新时代好少年”。她的父母都是社工,从大年初二开始就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李婧涵说,每天她刚刚从暖和的被窝里艰难爬出时,爸爸妈妈已经戴着手套、口罩,穿着棉鞋、棉服和一件鲜亮的红马甲出门了。下雪,大风,雾霾天,他们也要站岗,守住小区的每一个卡口,为大家的安全负责。看到爸爸妈妈的辛苦,李婧涵就坚定了信念,要和他们“战”在“疫”起,于是报名成为寨上街建阳里社区的最小志愿者。

    51岁老社工 认真的“战疫情怀”

    17日早上7点多,刚到单位,双安里社区工作者王富香就开始了一天里最重要的工作。只见她戴着一副老花镜,打了一通又一通的电话,一边对着手里的表格,一边认真地在纸上记录着。虽然今年已经51岁了,但王富香工作态度细致认真,干起活来“锱铢必较”。王富香在社区工作了14年,是7栋楼360户居民的片长,每一户居民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疫情防控初期,她运用多年网格管理的经验,首先将新购房、出租户、外来落户人员筛查出来,谁家有外省市亲戚、谁家孩子在外地上班,她都搞得一清二楚。也正因为她日常户籍信息抓得准、采得勤,大大节省了社区排查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孩子眼中的她们 儿子画像里的“超人妈妈”

    “妈妈,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因为,你是超人,要打赢这场仗,才能凯旋!”这是日前寨上街惠阳里社区社工白静的儿子说给妈妈的话。疫情发生以来,白静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因为好久没有陪孩子,只能和孩子“隔空拥抱”。日前,寨上街推出“我为战疫妈妈画像”主题活动,她的儿子在爸爸的指导和帮助下,为妈妈画了一幅画像,为妈妈打气加油,“我还要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她永远是我心中的超人。”儿子说。

    女儿眼里的“老李”变了

    “我的妈妈就是我家老李,这些天,我觉得我的老李变了,变得忘记了我最爱吃的饭菜;变得不会给老爸准备下乡的被褥和衣服;变得不再天天黏糊着去姥姥家蹭饭……”日前,23岁的郑蕾在朋友圈发文,“抱怨”自己的妈妈一心扑在社区,“忘”了小家。郑蕾的母亲叫李继红,是寨上街建阳里的一名社区工作者。郑蕾说,妈妈的变化从今年1月26日晚上开始。虽然妈妈顾不上关心她,但全家人都理解妈妈,默默支持妈妈。“我的妈妈最美,美在记录时每一次仔细的问询,美在执勤时每一次坚守的身影,美在抗疫一线的每一个角落。”

    checktaskdate=&unchecktaskdate=&ssbm=&fromcontentid=&enddate=&thirdtitl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huangxiaotong&check_checkdate=2020/3/18 15:36:26&check_reasons=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