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政府门户网站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0-11-30 08:34      来源: 滨海时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说明中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也在多处论述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深远历史意义以及实践要求,这些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经济发展高地,要继续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按照《建议》提出的各项要求,牢牢把握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新特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为抓手,切实贯彻好新发展理念,努力在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做好示范。

    一、推动滨海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现代化是基础支撑

    《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现代化产业结构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滨海新区考察时指出,“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多年来,滨海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以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全力以赴提升产业层级,积极构建有新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将实体经济作为立区之本,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滨海新区时指出,“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要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继续不懈奋斗,扎扎实实攀登世界高峰”。总书记的指示为滨海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定出了标准、增添了信心。滨海新区因产业而立,也因产业而兴,持续打好产业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自己的看家本领,也是今后保持竞争力、提高辐射力的关键所在。滨海新区要坚持实施产业兴区战略,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举措来抓,按照集成集约集群发展的思路,依托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以及30余家超百亿企业,以此为龙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在巩固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攒足家底、集聚能量。

    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智能经济可以催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让传统产业实现“凤凰涅槃”的关键一招。滨海新区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结合“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功能定位,以打造“天津智港”为目标,系统谋划“大智能”战略布局、建设“大智能”产业集聚区、培育“大智能”创新体系,让新区产业插上智能翅膀,加快实现转型腾飞。一是对机器人、无人装备、大数据、语音识别等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域以及深之蓝、一飞智控、科大讯飞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促其跑出“加速度”,带动智能制造技术由多点突破向系统提升转变,智能制造产业由以单一企业为主向集群式协同发展转变。二是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积极建设一批智能车间和工厂,发挥示范作用。三是加快构建更多智能化场景,依托“智慧滨海”建设,打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政务服务等一批市民触手可及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智能科技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在方便企业和市民的同时,孕育新的经济模式和增长点。

    用足用好“两个一千亿”,积极引育发展新动能。推进高质量发展重点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是培育新产业、引育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当前,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值占比达到29.9%。为推动世界一流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滨海新区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设立了1000亿元滨海产业发展基金、1000亿元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要切实用好“两个一千亿”,创新支持机制和模式,在产业政策上变大而化之为精准施策,制定重点支持产业目录及重点项目清单,着力在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布局和投资运作,特别是要把产业支持重点投向智能科技、集成电路、5G、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融资租赁、总部经济、海洋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撬动重点区域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尽快形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基因”和“顶梁柱”,带动新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推动滨海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创新是根和魂

    《建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同时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改革添活力,创新增动力,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滨海新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创新,未来的发展仍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开放创新是滨海新区的根和魂。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认真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驱动力,推动滨海新区经济换挡提速,跃上新能级。

    打开脑袋上的“津门”,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滨海新区作为天津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要发挥好示范作用,率先打开脑袋上的“津门”,依托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大平台,敢闯敢试,努力争当改革开放的“尖刀团”。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加强京津冀港口群合作的同时,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探索建立总部—生产基地、园区共建、整体搬迁等多元化产业对接合作模式。深化市场化投融资改革,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鼓励企业通过再融资、发行企业债等方式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充分融资。深化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对照三大变革要素完善开发区评价激励机制,做好法定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真正使开发区成为支撑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野战军、主力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行使市级权力事项的运行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深化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北京、天津、河北自贸试验区内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推动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标准互认和采信、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采信;对标世界一流自由贸易港区和经贸规则,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建设京津冀现代产业聚集区、中日韩自贸区战略先导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服务、主动对接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借势提升新区服务业开放水平和业态水平;深化融资租赁创新改革,建设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保持滨海新区在融资租赁方面的优势和领先地位。打造宜乐宜创的人才特区,精绘“人才+产业”图谱,为人才工作提供精准支撑,打造全国一流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在全区激发和培育高浓度的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滨海新区要注重发挥好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建立“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加大对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育,培育扶持一批小巨人企业,不断做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规模,形成科技型企业铺天盖地之势。发挥好政府在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孵化器等载体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完善政策体系,引导国内外资本在新区设立种子基金、天使投资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等,探索实施“股权+债权”的融资模式,促使各类资本向创新聚集。发挥好全民在创新中的参与作用,加强宣传,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在全区营造敢于创新的人受到尊重、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实惠、创新失败的人得到宽容的特色文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努力改善创新创业人员在学习培训、医疗保健、住房保障、子女就学、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条件,为创新创业人员打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让新区成为人人向往的创新创业之地,让创新创业在新区形成万马奔腾的局面。

    三、推动滨海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建议》提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定是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平衡协调的发展,恰恰“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滨海新区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以生态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持续改善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效管控环境风险,协调推进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重点抓好“四个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一是抓好制造业结构调整,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规划环评,坚决调整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产业布局,重点推进重污染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业园区(集聚区)调整和取缔、“两化”搬迁改造等工作。二是抓好能源结构调整,以散煤综合治理为重点,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严格审批新建燃煤项目,推动清洁低碳能源优先上网,加快重点输电通道建设,拓宽清洁能源消纳渠道,新建高耗能项目单位产品(产值)能耗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抓好运输结构调整,以大宗产品货运为突破口,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火电、石化等重点企业加快建设铁路专用线,进一步提高天津港集装箱铁路集疏港比例,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保留的公路运输一律采用清洁能源货车或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以上的柴油货车,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一律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优化物流配送方式,利用“互联网+”高效物流等业态创新模式,科学合理制定交通运输导向和方式。四是抓好农业投入结构调整,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鼓励农民使用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废弃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尽快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

    坚持全民共治和源头防治,坚决打赢蓝天碧水保卫战。强化工业、燃煤、机动车(船)、扬尘等污染源治理,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联动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推进北塘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强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全过程管理;全面排查城镇排水管网,因地制宜实施改造工程,补齐城镇和园区基础设施短板;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实施水体内源治理与生态修复,对入河排污口门实施“一口一策”的精准整治;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推进船舶港口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建设,整治海水滩涂养殖污染,实施人工岸线生态化修复工程与沿海滩涂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加快推进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加大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力度,禁止审批新增围填海项目。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城市。结合新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让绿色生态价值观念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开展创建绿色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商城、绿色餐馆、绿色社区等行动。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城区,复制推广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率达到100%。鼓励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推进绿色消费,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设施布局,满足全区各类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需求。落实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构建并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及管理体系,严控保护区及周边开发,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加快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和滨海特色,努力建设 “大绿、大水、成林、成片”的城市生态屏障。

    四、推动滨海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是根本目的

    《建议》提出,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共享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实现共享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滨海新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方面,要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提高就业容量。在以“双循环”应对“大变局”的特殊历史时期,要抓住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机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更好地将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新区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比重,特别是要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新政策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加快发展,使其成为安置大部分就业人员的主渠道。同时要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力促中小微企业在新区蓬勃发展,创造更多的有效就业岗位,使其成为带动就业和再就业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以天津“双城”建设为契机,以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为目标,围绕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重点领域,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力度推进民生短板项目建设,让群众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新区老百姓的幸福感;进一步加大对“南北两翼”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南北两翼”及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鼓励街镇践行创新“枫桥经验”,构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责任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滨海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hirdtitle=&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indextitle=Title&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wanghuan&check_checkdate=2020/11/30 8:44:11&check_reasons=&check_taskid=0&check_istask=False&uncheck_taskid=0&uncheck_istask=False&TranslateContentType=Copy
    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
    天津市各区政府网站
    滨海新区政府系统网站
    重点链接